喝豆漿的啟示(劉麗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喝豆漿的啟示》是中國當代作家劉麗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喝豆漿的啟示
因常年帶畢業班,披星戴月便是家常便飯了,由於時間緊迫,早餐便大部分是買了便餐,在公交車上解決掉。近段時間,由於天氣寒冷,便喜歡上吃雞蛋餅喝豆漿。小區門口有夫妻兩人,更是起早貪黑,每每上班趕去坐車,他們早已在小區門口開始了他們的生意——賣雞蛋餅及各類的粥和豆漿。他們的粥和豆漿都是自己做的,所以,每天可以吃到熱的雞蛋餅和喝到熱的豆漿。
帶着這樣的問題,我開始實驗,先是插在中央,時而大口朵頤,時而小口慢酌,結果,豆漿很快被喝掉;到了第二天,便把插管插於邊沿,依然前一天的動作,然而,結果有些迥異:管子插在邊沿時,也能喝乾淨,但沒有插於中間喝的乾淨利索。
而我之前的邏輯推理是管子插於邊沿,離杯子的底部更近,離瓶壁更近,理論上應該喝起來比插於中間更順暢。然而實際的結果是管子插於杯子中間更順暢!
新近正在讀金岳霖的《知識論》,一開始談到知識論和科學的關係。知識論屬於哲學範疇,而非科學。我於是聯想到喝豆漿的插管情形。這種情形屬於科學呢?還是屬於哲學呢?我又想到經驗和實踐的問題來。
常言說,眼睛也會欺騙自己。
下班路上,看到前面走着一老者,從對面走來一老者,正行走間,前面的老者攔下迎面來的老者,並熱情打招呼:「你好啊!好久不……」話未說完,只見迎面過來的老者一臉霧水,不知所措。前面老者急忙自我解嘲:「哈哈,不好意思,認錯人了。」各自離去。前面老者回頭看我一眼,大概感覺到我看到了全過程,不自然的朝我一笑,繼續前行。
有時,經驗也許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得不合實際了,故,隨着時間的推移,看問題的角度和層面也要隨這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而改變的最好方法便是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深入到事件的深層,才能得出對人或事最準確的判斷。
對一個人的認識也遵循這樣的規律:有人表里如一,有人表里兩張皮,若不深入接觸,只停留在表面,你會以為有的人是多麼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一旦深入接觸,滲透到骨髓里,你方發現,有的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正所謂的見風使舵,八面玲瓏,除了一張笑臉,骨子裡全是垃圾,自私而且卑鄙。除了落井下石,幸災樂禍,滿嘴噴糞,無道德無操守之外便無它能。然而,正是這樣的人反而時時處處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事事遊刃有餘。通俗的說法,便是心眼多,科學的說法,則是小人行徑。
可見,這實踐對於諸人諸事多麼的重要。然而,凡事皆實踐着實難以做到,最捷徑的方法便是讀書了,書中不僅有黃金屋,顏如玉,車馬簇簇。更有教人辨別是非,思維縝密的良方,還教會人沉默。魯迅先生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我一張口同時感到空虛。孔子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歸根結底,凡事皆有規律可循,把握事物的規律,不僅只從其現象,更重要的要從其本質;不僅只承認偶然,更要承認必然。經驗與實踐相結合,讀書與觀察相結合,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那麼,各位看客,我喝豆漿的情形,是哲學還是科學呢?
作者簡介
劉麗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