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遷鶯·霞散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網易首頁網

《喜遷鶯·霞散綺》是宋朝詞人夏竦寫的一首詞。

景德年間,宋真宗為了助興及試探作者夏竦的才華,命令作者做了這首應制詞,此詞主要描寫了後宮宴樂的環境、景色、氣氛,將後宮比擬為仙界,化用前人詩句,運用典故,贏得了宋真宗賞悅,突顯了作者的才華。

喜遷鶯

霞散綺1,月沉鈎,簾卷未央樓2。夜涼河漢截天流3,宮闕鎖清秋。

瑤階曙4,金盤露5,鳳髓香和煙霧6。三千珠翠擁宸游7,水殿按涼州8。

詞句注釋

霞散綺:形容晚霞絢麗的景象。化用南朝宋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意:「餘霞散成綺。」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

未央樓:漢代有未央宮。這裡指代皇宮中的樓房。

河漢:即銀河。《古詩十九首》:「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瑤階:美玉做成的台階。古代傳說中崑崙山上有瑤池,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這裡參與西王母的宴會。這裡乃以宮殿比神仙居所。

金盤露:漢武帝曾做承露盤,承接天上的露水來飲用,以求長生不老,這裡暗用其典。

鳳髓:香名。

珠翠:指代裝飾得珠光寶氣的宮女。宸(chén):皇上所居之所。

水殿:建於水上的殿宇。按:演奏。涼州:歌舞名。

白話譯文

晚霞漸漸消散,隱去了最後的絢爛;水中的新月,如沉鈎彎彎。美人捲起珠簾遙望:那一帶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緩緩輕流。又是秋天了,涼意籠罩着京都。

朦朧的晨霧裡,玉砌的台階迎來曙光。遠處金銅仙人的露盤,閃耀着露珠兒的晶瑩透亮。宮內鳳髓香飄飄裊裊,煙霧繚繞人的身旁。聖駕一早巡遊,如雲而從的佳麗,閃起一片寶氣珠光。水面上玲瓏的殿宇,傳來涼州曲悠悠揚揚。​

創作背景

據宋人《青箱雜記》卷五記載:這首詞作於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1007),當時作者夏竦剛入官授館職(掌管史館、昭文館、集賢院這三館的圖籍編校工作)。初秋的一個夜晚,宋真宗在後宮大擺宴席,與宮女們飲酒戲樂。酒酣興暢之際,宋真宗忽然命令太監馬上宣召夏竦為此次宴樂填寫一首新詞。皇帝的意思,一方面固然是要為宴樂增添一份雅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要試試夏竦的文學才華。夏竦奉旨後,問清了皇帝遊樂的地點等情況,略加思索,便寫下了這首應制詞。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宮廷生活的應制詞,此詞寫的是帝王的歌舞昇平生活。

「霞散綺,月沉鈎。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首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時令氣候,語句精美、華麗,透着淡淡的秋的氣息。上片寫景,從黃昏的餘霞寫到初生的新月,以及捲簾眺望之人。「夜涼」二句當為捲簾之所見,境界空闊,萬籟俱寂。星漢燦爛,在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覺孤單,再看四周,樓宇宮殿,層層疊疊,都籠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處「秋」前著一「鎖」字,既點出時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瑤階曙,金盤露,鳳髓香和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下片轉寫清晨景象,描寫了盛世太平歲月里宮中歌舞昇平的場景。「瑤階」、「金盤」、「鳳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宮中帝王生活的奢侈與豪華,同時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統治者樂於游畋的一個側面。其中「瑤階」三句,極寫宮中靜謐氣氛。煞拍兩句寫帝王之游,富麗豪華的場面與上片的淒清寂寥形成對照。

此詞為應制之作,言辭頗為考究、精緻,雍容華麗中不乏清婉。

作者簡介

夏竦(984~1047),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縣)人。真宗景德四年(1007)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除光祿丞。仁宗朝累擢知制誥,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英國公,後又改封鄭國公。卒贈太師中書令,諡文莊。能詩詞,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存詞一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