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喋血救世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喋血救世主教堂也叫復活教堂,1883-1907年建造,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1]。建築師以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建造了這座教堂。與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麗、更加生動。

中文名:喋血救世主教堂

也 叫:復活教堂

建 造:1883-1907年

建造建築師:巴爾蘭德

歷史沿革

復活教堂也叫滴血大教堂或喋血教堂。由巴爾蘭德於1883-1907年間建造,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這裡是1881年3月1日恐怖分子格涅維斯基暗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案發地點。亞歷山大二世在俄國歷史上被稱為「農奴解救者」。由於亞歷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統治期間給俄羅斯帶來了許多的貢獻,所以刺殺的行動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與指責。為了懷念這位為人民而犧牲的仁君,在其出事地點,興建了這座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紀念堂。

風格

按當時的設計要求,它必須充分體現俄國風格,所以建築師巴爾蘭德以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建造了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藝術設計靈感,主要來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車站的建築風格及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體之具體建築結構,則來自於修道院院長大司祭伊格納奇依的構想。據傳說大司祭伊格納奇依在睡夢中顯現出這座未來教堂的設計藍圖。1883年9月14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歷經24年的興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並由尼古拉二世舉行隆重地開幕儀式,國家政要及皇親國戚均應邀觀禮。復活教堂內部嵌滿了以舊約聖經故事為題裁的鑲嵌畫。與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麗、更加生動。

視頻

基督救世主教堂的鐘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