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喊廣播(31)(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喊廣播(31)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喊廣播(31)》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喊廣播(31)

最讓我回想童年時期跟在大孩子們的屁股後邊「喊廣播」的經歷來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我剛當教師的那幾年。老家的村東面的半山上有一個遠古時候的烽火台,遠遠望去,突兀高聳,但小時候無知,並不去理會它的用途。只是通過聽老人們對「紂王烽火戲妲己」故事的渲染和演繹,覺得它很神秘。師範畢業剛分配工作,爹步行送我到學校上班時,見到半路上也有一個和村東差不多的烽火台。爹說,日本人還在那裡修過炮樓,曾害死過不少中國人。再後來,我被調到了一個新的學校,那個村後面的山上也有一個烽火台。我就利用上坡割條的機會,帶着學生們去跟前細看。人工築就的碩大平台,隱隱約約還能夠分辨出夯土的層跡。但經過幾千年的風雨剝蝕,早已面貌全非,當年的死土上也長出了頑強的生命。我為了鼓勵孩子們在山上多割條也給他們講「紂王烽火戲妲己」丟了江山的故事,我對孩子們說:這「烽火台」俗名「狼煙洞」,十里八里就有一個,並有士兵看守,一直連到京城。台上高高的煙囪中空,下面的灶里裝滿狼的糞便,用柴草點燃後,煙柱順着煙囪冒向高空,藉此傳遞邊關軍情。並鄭重其事地告訴孩子們:這荒涼的烽火台,這被歷史的風塵剝蝕得幾乎看不見的狼煙洞,就是當時歷史上最進步的通訊設施,是當今電話、電報、傳真的先祖師爺。我說:「你們每天足不出戶就能夠聽到有線廣播裡傳來的新聞,如果有個收音機就可以帶着隨身聽,裡面廣播着國家和天下大事。可我們小時候就沒有這個條件了。」自然就聯繫到了我小時候「喊廣播」的故事。於是我就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搞發明創造。

第二個階段則是在我有了手機之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和21世紀初。記得我剛學習使用手機時孩子們都嫌我笨,我也確實笨,好不容易才學會個用手機打電話。而後在使用現代化通信工具和手段方面總是比大家慢好幾拍。當文友們在電腦上大開博客時,我剛開始在電腦上會打字,當手機的QQ流行起來了時,我病倒了,至今還是個QQ盲,好在經過再三努力,終於學會了[[微信]。微信的便捷又常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小時候的「喊廣播」來。

你一定會說「廣播」還要「喊」?那不是製造噪音嗎?怪怪的,怎麼樣「喊」?為什麼要「喊」呢?假如不給你做解釋,你一定很難想象出我們小時候「喊廣播」的情景來。我先告訴你為什麼要「喊廣播」,就是為了及時向村裡的老百姓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告知村里人在當時的國家和村里大事。有時候還喊自村的會議通知。

再告訴你什麼叫「喊廣播」和怎麼樣喊。「喊廣播」是一種宣傳群眾的方式。怎麼樣喊呢?就是通過人們大聲吶喊互相傳遞,把重要的信息廣而告之,讓群眾聽明白。因為我們小時候的鄉下還沒有電,也沒有喇叭,全村選四五個制高點,或者住戶的窯頂房頂,或者住戶中間高出的土台子,一個點上安排有兩三個人,然後互相傳話。每個相鄰的制高點之間必須互相看見和聽見,必須靠近住戶和行人,既要保證不播錯,又要能夠讓人聽明白。參加這項工作的多是有文化的懂政策的讀高小的高年級學生,有的時候還得由老師帶領着。廣播的時間多在人們吃早飯、午飯和傍晚放學的時候,往往是從村的東頭開始,傳遞着喊到西頭,再從村的西頭,喊回村的東頭。半大的孩子們常常跟在大孩子們的後邊看熱鬧,有的時候也合起聲來跟着大孩子喊,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喊廣播之前,先要打銅鑼。打銅鑼,用家鄉的土話說就是「篩鑼」,先把銅鑼打一陣,意在告訴大家有重要的消息廣播啦。打完銅鑼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大家注意了!現在開始廣播!」連着喊三遍。然後一句一句地喊着廣播的內容,所用的話語都是告示式的,提前由學校老師指導寫在紙上的。末了大多是「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和「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萬歲」之類的口號,最後則是:「這次廣播——到此結束」。想起來的內容有:「大家聽着——今天晚上——家家戶戶都到官房院開會——一家最少去一個人——誰家也不能不去」。「家家戶戶注意了——都要除四害講衛生」。「婦女們聽着——都要下地勞動——誰家婦女不下地——誰家不光榮」。「男女要平等——戀愛要自由——婚姻要自主——反對包辦和買賣婚姻」。……等等。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了,還用這種形式傳達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過廣播的內容有了固定的模式:「大家注意了——現在開始廣播——首先讓我們學習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後面是毛主席語錄。那個時代中不少的毛主席語錄就是用喊廣播的方式傳播到山村的家家戶戶和角角落落的。回想起來,這種宣傳方式立竿見影,效果是很明顯的。

當我把童年時敲響銅鑼吸引人,放開喉嚨喊廣播的經歷講給孩子們聽時,他們少不了笑我們那種宣傳方式的原始落後和笨拙滑稽。但沒有昨天,就沒有今日。從春秋時期烽火台上的狼煙,到古時設驛站跑馬送信,到利用信鴿傳遞情報,到設司號員吹號,傳令兵傳令,信件標雞毛加急,再到抗戰中的消息樹,都是以信息的快速傳遞為目的的方式方法。古代調兵遣將的虎符和令箭,近代複雜的密碼裝置,又使信息的傳遞增添了保密的智慧。大陸在與金門媽祖島相對的海邊,曾安放過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大喇叭向台灣方面喊話。通過追述和回顧信息傳遞那漫長的發展過程,追本溯源,自然也就梳理清楚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喊廣播」的歷史淵源和來龍去脈,同時也讓後人看到了那種宣傳形式在開國初期的農村存在的歷史作用和政治價值。我童年有幸經歷也是命運使然。

如今的中國是世界上國民擁有手機數量最大的國度。那時候喊廣播的落後狀態,正反襯出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和進步。掐指一算,前後也才經過了半個多世紀,中國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取得了令全世界舉世矚目的成就。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科技的發達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再看看當下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召開的宣傳陣勢,天上地下,太空海底,鋪天蓋地,舉世空前。採訪和傳播的新聞記者比到會的代表還多,長槍短炮,手機電腦,無線有限,紙媒影視,不一而足。中國的現代化通訊事業發展的科技水平、速度和規模足讓世界震驚。國家國力的迅猛發展,更讓我們難以忘懷那曾經的艱難和不易。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先烈打下江山,沒有我們的前輩先賢在開國後篳路藍縷不忘初心地艱苦創業,哪會有如今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安穩日子?童年喊廣播的經歷,不只我這輩子要記着,我還會講給孩子們聽,寫給孩子們看,告訴他們也不能夠忘記。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