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山四皓(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山四皓》

作品名稱:《商山四皓》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商山四皓》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前八句寫四皓的「避秦」;中八句寫四皓的「安漢」;最後四句寫世人對四皓的景仰,對四皓的美好讚譽卻充滿天下,其遺蹟也將永久受人景仰。全篇沒有奇句,皆本色語;寫景之語,筆勢奇矯。

原文

譯文

這是四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傲世隱居在南山之中。

高臥在松雪深處,深深隱藏的身世,世人不了解他們的真情。

他們的住所窗外瀰漫着青靄,石壁上映着松間的翠色青青。

楚漢似龍虎相鬥,正在戰爭不息,四個老人則躲在這裡避世養生。

秦始皇失去了賢明的政治,漢高祖奪得天下,坐上了紫極宮。

呂后像陰虹一樣遮住了太陽,太子也被影響得險被高祖除名。

四人此時一起出來輔佐明主,使太子忽然羽翼長成。

功成不居功,自有雲水舒捲在胸中。

他們的深意高情與造化相合,這一深意確實渺茫難明。

四皓的名聲飛揚,傳遍朝廷,也使世人萬古景仰他們的遺蹤。

賞析

這首詩着重從氣節、風範方面讚頌了「四皓」豪邁、昂藏、超凡脫俗的性格特質。全詩可分為三部分,從開頭到「於焉自休息」為第一部分;從「秦人失金鏡」到「舒捲在胸臆」為第二部分;最後為第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詩人以莊嚴、肅穆的色調,為讀者繪畫了一幅高士隱居圖。巍巍的終南山林木蔥秀、景色怡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青色的雲靄輕拂着簡易的小窗,醉人的翠色布滿深幽的崖壁,這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遠離喧囂的塵世,遠離殘酷的征伐。四位白髮蒼蒼的老翁時而像幼童一樣天真無邪地嬉笑打鬧,時而為一種不知名的山草野菜爭論不休,時而舉棋對弈,時而偃臥在松雪間。任憑天下龍爭虎鬥天昏地暗,他們在幽深靜謐的大山中悠然自得,怡然自樂。那昂藏的氣勢讓人分辨不出他們到底是人,還是神仙。這一部分筆調凝重,形象色彩鮮明,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全詩的中心內容,敘述了商山四皓出山入朝輔佐太子劉盈的事。詩人直抒胸臆,讚頌了「四皓」功成不居、豁達大度的品格。

第三部分,即最後四句,是詩人針對「四皓」超凡脫俗的品格和風範的感嘆語,抒發了詩人敬仰與欽佩之情。 此詩寫秦末漢初四皓的功勳,讚揚他們功成身退的做法,這種一言而干卿士、功成飄然離去的用世態度,也是李白未至長安之前政治抱負的寫照。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也是我國詩歌史上乃至世界詩歌史上少見的天才。他留下的千餘首詩歌和六十餘篇文章,在文學史上閃耀着奪目的光輝,1200 多年來震撼着廣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為人間少有的「謫仙詩人」,無與倫比的「一代詩豪」!

李白的詩,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而且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他繼承、發展了屈原、莊周以來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並融會前人的許多藝術手法,把古代詩歌藝術和散文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2]


參考資料

  1. 商山四皓, 古詩文網,
  2. 清平樂·禁闈秋夜(清平樂其二), 李白詩歌網,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