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丘火神台廟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丘火神台廟會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火神台也有很長的歷史了,從古到今歷史悠久。

基本信息

別稱:閼伯台、火星台

會期:正月

位置: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中文名:商丘火神台廟會

基本內容

   概述: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起源:傳說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後,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 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裡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辛辛苦苦地為保 存火種做了許多事情。他死後,人們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廟(或稱閼伯祠) ,後來通稱為火神台,閼伯是「火政」,為什麼又成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呢?流 傳在當地的另一則傳說是這樣講的: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着向人間投放火 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 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發了一 場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嚇得人們四處逃散。閼伯為了保存火種,築起了高台, 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種。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 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燃燒着,閼伯卻餓死在火種旁。這篇神話中的閼伯可以稱 得上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

因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東地區,人們也將朝拜火神閼伯俗稱為「朝 台」。朝拜火神的時間,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實際上,人們正月初一就開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會期一個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群眾,紛紛湧向火神台,或帶 着各種社火來這裡表演,以娛悅火神。第二次是農曆四月四日,這是一個祭商星的日子, 會期10天。第三次是在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傳說這一天是火神閼伯死的日子,會期10天。 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神話信仰民俗中是罕見的。

會期:春節過後即開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此天人最多,也是正會,延續到整個正月里。

地址:商丘市睢陽古城南門外,火神台景區和遂皇陵景區內。

景點:睢陽古城(城門城牆城樓),候方域故居,候詢故居,文廟,南湖,應天書院,張巡祠,八關齋,火神台,隧皇陵等。

每年春節,商丘最熱鬧的地方數火神台廟會,老商丘人稱「台會」,火神台即閼伯台,又稱火星台,台高11.30米,周長300米,為夯土堆積而成。中國社科院、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確認,此處是我國最早的觀星台遺址。現有一組完整的古建築,有大殿、拜殿、東西配殿和鐘鼓樓。傳說農曆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屆時,豫、魯、蘇、皖交界處群眾紛紛朝台,形成規模盛大的古廟會,延續一月有餘。

火神台正對着是一座戲樓,古已有之,近年又重新修建。[1]火神台前看大戲也是當地重要的民俗。豫劇不僅老年人愛聽愛看,年輕人甚至娃娃也不例外。娃娃們也許聽不懂看不明白,但他們同樣喜歡這分熱鬧。

廟會時間「華商文化廣場」每天上午各有演出,以雜技為主,包括高車踢碗、大型輕氣功表演、硬氣功表演等。花戲樓前每天上午、下午也有演出,主要以魔術表演為主。「火文化廣場」有吳橋雜技團、飛車團、訓獸團、兒童遊樂設施等。廟會期間,還有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等。。

商丘火神台春節廟會文化積澱深厚,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展示傳統文化,再現民俗風情」為主題。廟會期間,各種文藝節目豐富多彩,民間民俗節目更是叫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