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嗩吶花 |
中文學名: 嗩吶花 |
嗩吶花[1],中藥名。為紫葳科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aarguta(Royle)Royle的帶根莖全草。具有健脾利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泄瀉,痢疾,胃痛,脅痛,風濕疼痛,月經不調,癰腫,骨折。
藥品簡述
入藥部位:帶根莖全草。
歸經:歸脾、胃、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炎止痛,活血散瘀。用於風濕骨痛,月經不調;外用治瘡癤,癰腫,骨折[2]。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化學成分:葉含三十一烷,熊果酸,氯化鉀,毛子草酮。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毛子草氯仿提取物200mg/kg(約為LD50的1/44)灌胃,對醋酸、二甲苯和組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和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也能明顯抑制,但對棉球肉芽腫無明顯影響。毛子草氯仿提取物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致熱家兔的體溫升高有降低作用。可能是毛子草抗炎和解熱作用的有效部分。
2、抗氧化作用:用叔丁基氫過氧化物(tert-butylhydroperoxide)為氧化劑使紅細胞氧化,加毛子草提取物AB-2後不僅可使紅細胞膜脂質的氧化物減少,又可保護膜蛋白的巰基不致氧化聚合,毛子草AB-2可防止血紅蛋白的自氧化及溶血,用電子自旋捕集法測羥自由基,結果說明毛子草AB-2可直接與羥自由基反應,可能是自由基的清除劑。
3、其他作用:從毛子草中分離出四種結晶,經鑑定分別為熊果酸、三十一烷、氯化鉀及一種未知成分。並證實熊果酸為其降低轉氨酶的有效成分。未知成分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從毛子草葉中分離得到的新吡酮毛子草酮具有抗菌活性[3]。
毒理作用
毛子草注射液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35±0.09g/kg,小鼠皮下注射2.4g/kg後,無明顯毒副作用。當給小鼠靜脈注射毛子草注射液中毒劑量時,小鼠自發活動被抑制,共濟失調,最後抑制呼吸而死亡[4]。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止瀉止痢,消食健胃。治腹瀉,痢疾,消化不良。」
2、《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濕,消炎止痛,活血散瘀。主治風濕骨痛,月經不調。外用治瘡癤,癰腫,骨折。」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骨痛,月經不調:金雞豇豆全草9-12g。煎服。
2、治瘡癤,癰腫,骨折:金雞豇豆鮮品適量。搗爛外敷[5]。(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5m。根莖木質,粗壯。莖扁圓柱形,紅褐色。單數羽狀複葉,長約15cm,互生;小葉5-11枚,卵狀披針形,長3-5cm,寬15-20m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不等大,邊緣具鋸齒,上面深綠色,疏被微硬毛,下面淡綠色,無毛。頂生總狀花序,有花6-20朵;苞片鑽形,長約3mm;花梗長0.8-2.5cm;萼鍾狀,長5-8mm,萼齒5,鑽形,長1-4mm;花冠淡紅色、紫紅色或粉紅色,鍾狀長漏斗形,長約4cm,直徑約2cm,花冠筒基部緊縮成細筒,裂片半圓形,長約1cm,寬約1.4cm;雄蕊4,二強,不外伸;花柱細長,柱頭舌狀,極薄,2片裂,子房細圓柱形。蒴果線狀圓柱形,革質,長約20cm。種子細小,多數,長橢圓形,兩端尖,被絲狀種毛。花期3-7月,果期9-12月[6]。
分布區域
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生長環境
生於乾熱河谷、山坡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