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長孺回憶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唐長孺回憶錄》,唐長孺 著,王素 編,出版社: 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元旦,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由我國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陸費逵(伯鴻)先生在上海創辦[1]。中華書局從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圖書3萬餘種,獲獎圖書累計563種,其中國家圖書獎[2]和中國出版政府獎的獲獎數量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內容簡介

唐長孺先生(1911-1994)是著名歷史學家,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領域,是繼陳寅恪之後公認的祭酒。唐先生生於江蘇蘇州吳江平望鎮,祖母和母親都是今浙江湖州南潯人,從舅乃近代著名藏書家、刻書家劉承干,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回憶錄記敘了南潯顧、朱、劉、張、龐、邢(南潯四象)、邱、梅、蔣,以及吳江殷氏、凌氏,嘉興王氏等望族的興衰史,涉及劉承干、張石銘、張靜江、龐元濟、蔣汝藻、殷兆鏞、王欣夫等眾多政治文化名人,並記敘了南潯與平望的園林、寺廟、學校、方言、風俗、米業、戲曲電影等,尤致意於人物、文化等隨家國命運的沉浮。

唐先生1942年從上海赴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1944年從藍田赴四川樂山武漢大學,回憶錄詳細記述了入湘、入蜀的一路經歷、見聞,以及與諸多學者的交往,如呂思勉、錢基博、馬宗霍、吳其昌、鍾泰、李劍農、彭鐸、蔣禮鴻、朱東潤、王仲犖、黃焯,等等。另如治魏晉南朝隋唐經濟,乃受李劍農的啟迪,在重慶初次與王仲犖相識,錢鍾書《圍城》中的「三閭大學」等,均在回憶錄中述及。

唐先生晚年右眼失明,左眼視力經矯正亦僅0.2度,在學生的協助下完成《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後,開始奮筆獨力撰寫回憶錄,雖僅至入蜀而止,但內容生動豐富,文筆簡淨,以史家的眼光,呈現了近代江南大族隨家國命運沉浮和江南人文民俗變遷的一幅長卷,同時也是抗戰時期學人輾轉播遷、孜孜不懈為文化存亡繼絕的社會縮影。

唐先生由於視力所限,手稿極其難識,王素先生做了細緻的整理和簡注,使這份珍貴文獻得以粲然可讀。此次出版,並將唐先生全文手稿影印,以與天下讀者共參酌。

作者介紹

唐長孺(1911—1994),著名史學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專家,並從事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的整理和研究。江蘇吳江人。歷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武漢大學副教授、教授,並任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唐書兵志箋正》、《山居存稿》等,輯為《唐長孺文集》八冊。

王素,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現任故宮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所長。1953年生,王冀民先生哲嗣。1977年考取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1978年考取同系研究生,師從唐長孺先生。先後參加《吐魯番出土文書》、《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的整理,主持《陸贄集》、《新中國出土墓誌》、《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點校及審訂;著有《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漢唐職官制度研究》(合作)、《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便年》、《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高昌史稿·統治編》、《高昌史稿·交通編》等。

參考文獻

  1. 中華書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2. 中國國家圖書獎歷屆獲獎書目(第1-8屆),豆丁網,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