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泰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獻皇后楊氏合葬墓地,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氣勢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風格。陵區除唐玄宗和楊皇后主陵之外,還附葬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經專家考證,泰陵建制仿唐長安城,規模宏大,雖經一千多年風雨,現在神道兩側三十四對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泰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唐泰陵

地理位置 陝西省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石像生

相關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元獻皇后楊氏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陝西省渭南市

適宜遊玩季節 春季

交通信息

乘車線路:渭南長途汽車站乘開往蒲城縣的客車,在蒲城北站換乘開往師家山的班車在力士路(泰陵)下車可達[1]

主要景點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謁橋陵至金粟山,見此山有龍盤鳳息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公里,設置分內外兩城,布局酷似京師長安。現存石刻有:華表、天馬、鴕鳥、石翁仲、石獅等。這些石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珍品。一部分石刻已被破壞。陪葬於泰陵的有元獻皇后和內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發現了200多年前早已斷裂丟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與原已發現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泰陵陵園規模宏大,據《省志》載,陵內封地達三十八公里,為諸陵中最大者。陵區以玄宮為中心,依山勢構築陵牆,平面布局分內外兩城,酷似京師長安,內城四周各開一門,

地理位置

唐泰陵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巒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它也是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這裡長眠着曾經勵精圖治贏得開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明皇簡介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獻皇后楊氏合葬陵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開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極盛的巔峰;因「天寶之亂」,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幾致覆亡的深淵;一折《長生殿》,使他流傳千古;一曲《長恨歌 》,又使他遺恨終生。因此,就陵主而言,泰陵有着極大的旅遊吸引力。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母竇皇后,封臨淄郡王,後因平「韋後之亂」,擁睿宗復位有功,被封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他迫使其父禪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時年28歲,在位45年(公元712-756年)病死,葬泰陵。年號先天、開元、天寶。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死中宗,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並謀害相王李旦,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剷除韋氏及其黨羽,迫使少帝李重茂頒布詔書,讓帝位於叔父相王旦。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當時,宮廷的內部鬥爭十分激烈,太平公主在協助李隆基政變除掉韋後以後,依仗功大,日益驕奢,不可一世。朝中宰相7人,有5人和太平公主關係密切,姑侄關係特別緊張。延和元年(712年)六月,睿宗自稱太上皇,把帝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太平公主與其黨羽密謀,企圖發動政變,推翻玄宗,自為皇帝。但是這個陰謀很快被唐玄宗發現,他先發制人,殺死太平公主,徹底剪除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結束了武則天以來一連串的宮廷政變。唐玄宗統治初期,繼承了唐太宗的統治政策,他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選拔人才,賞罰嚴明,君臣之間密切配合,唐朝出現了史家稱道的「開元盛世」。後期卻怠於政事,任用李林甫為相,杜絕言路,嫉賢妒能,殺諸功臣,宦官日滋,寵幸楊貴妃。整天沉溺於聲色淫逸的生活之中,使朝政日益腐敗,終於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他被迫逃往四川,途經馬嵬驛,兵士譁變,他無可奈何,賜楊貴妃自盡。他的兒子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至德二年(757年)玄宗回到長安,寶應元年(762年)死於長安神龍殿,終年七十八歲,翌年三月葬泰陵。泰陵在橋陵東北23公里,是渭北唐陵中最東端的一個。泰陵因山為陵,陵園包括整座豐山。據《舊唐書》載:「玄宗常謁橋陵,至金粟山,睹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寶應初,追述其志而置山陵焉。」泰陵陵園建築大體與乾陵相同,規模不如乾陵宏大。

視頻

唐代帝王陵:唐玄宗,唐泰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