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朝長安城最重要的街道是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朝長安城

來自網絡的圖片

唐朝長安城最重要的街道是什麼唐長安城規模大,街道款,井井有條,其中以朱雀大街最為著名。朱雀大街,唐朝稱為天門街,簡稱天街,它從唐長安城皇城的朱雀門延伸開去,是長安城的中軸大街,唐朝皇帝往城南祭天所走街道,得名與朱雀門。天街一詞得名於韓愈《早春》。

天街為隋唐京師長安城朱雀大街的別稱,也有人認為是承天門街的簡稱。張永祿教授認為承天門街因其直通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太極宮,所以又稱為「天街」,而朱雀門街也因是通向帝王皇宮門的大街,稱為「天門街」。

據記載,唐皇城內有三條南北走向的大街,分別為承天門大街、安上門街和含光門街。而今天的南、北廣濟街則是唐皇城南北中軸線承天門大街的所在地。承天門不僅是唐長安太極宮的南大門,也是長安宮城和皇城共用城牆的中門,可以說,承天門不僅是唐長安宮城的南大門,還是皇城的北大門。北面對應着正北方向的玄武門,南邊則是皇城南大門的朱雀門。

史料記載,當時的承天門街兩側有御溝,上覆以青石板,道路兩旁還種植有槐樹,當時又被稱作槐街。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有這樣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中的「天街」即是承天門街,這也是為什麼承天門大街被稱作天街的原因。此詩風行後,長安人早春時節去承天門街欣賞草色也成了潮流。

有人說,唐都長安有着世界上最嚴整的布局。從唐長安城108坊的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朱雀門是皇城南城牆的正門,明德門是整個長安城南城牆的正門,而兩者之間的朱雀大街(亦稱朱雀門街),是長安城的中軸線,同時也是長安城萬年縣與長安縣東西分治的分界線。朱雀大街的得名正是因為朱雀門。

1300多年前,朱雀大街是唐長安城的南北向主幹線,寬約150米,長5020米。將唐長安城分為東西兩部分,街東歸萬年縣轄,街西歸長安縣轄。以此為界線,從城南正中的明德門(今明德門小區)延伸出去,一條筆直的大路直達南山(秦嶺終南山)石砭峪。

到了宋代,這條威武的天街還存在着,宋張禮《游南城記》說:「自翠台莊由天門街上畢原。」下邊解釋說:「翠台莊不知其所以,莊之前有南北大路,俗曰天門界,北直京城之明德門,皇城之朱雀門,宮城之承天門。」文中的翠台莊就是今天韋曲西北塔坡附近,今翠家莊所在地。可見當時長安的南大門是由皇城朱雀門延伸開去,由廓城明德門作為長安城的第一南大門的。朱雀大街在當時的長安城,是唯一進入長安內城的大道。每天,來自世界許多個國家的使臣和商人,都要經過明德門進入長安城。

隨着唐帝國的衰亡,朱雀大街同唐長安城一道,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特別是明朝營建新的西安城之後,南北中軸線向東偏移到南大街,朱雀大街也就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唐代的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位於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南端,規模宏大,是長安城最大的門。每日,隨着承天門的鼓聲響起,明德門徐徐開啟,城外百姓、中亞、波斯各國、四裔胡人、蔥嶺西域人紛紛進入長安城。[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