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朝第二版玄武門之變是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玄武門之變

來自網絡的圖片

唐朝第二版玄武門之變是什麼女皇武則天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退位,到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基隆登基,這段並不太長的時間裡,大唐皇室頻頻發生軍事政變。神龍元年,張諫之等人發動軍事政變,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將皇位讓給唐中宗李顯;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率領禁軍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朝廷的實際掌權者皇太后韋氏,助推其父相王李旦成功上位為唐睿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再次親率禁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對太平公主下手,徹底清除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唐睿宗李旦從此徹底退出權力中心,屬於李隆基的時代正式開啟。這期間,還曾發生過一次重大的軍事政變行動,不被世人所熟知。但是,這次重大軍事行動如果取得成功,大唐的歷史將被改寫,李隆基也就沒有機會成為唐玄宗了。[1]

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七月,皇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金吾衛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將軍李思沖、李承祝、獨孤煒、沙吒忠義等人,假傳聖旨,帶領禁軍三百餘人,發動了軍事政變。

太子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個兒子,其母是地位卑微的嬪妃。唐中宗李顯繼承皇位後,雖皇后韋氏專權,但是,李顯與韋氏唯一的兒子李重潤,在很多年前因非議朝政,被武則天下詔賜死了,太子只能從不是韋皇后親生兒子中選擇。李顯的第二個兒子李重福,因與韋皇后有矛盾,早早就被貶出京城長安。因此,按照年齡的排序,皇三子李重潤非常幸運地在神龍二年,被冊封為皇太子。

已經成為了太子,只要等着父皇仙逝就可以成為皇帝的李重俊,為何要冒險發動軍事政變呢?李重俊雖然貴為皇太子,但由於當權的是以皇后韋氏為首的後宮集團和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集團,朝廷上下誰也沒有將李重俊這個太子真當回事。尤其是韋皇后所生的女兒安樂公主,刁蠻跋扈,仗着皇帝對她的寵愛和皇后母親的撐腰,與其丈夫武崇訓(武三思的兒子)公開打壓太子李重俊,不斷謀求廢黜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同父異母的妹妹與其丈夫武崇訓,不但在政治上打壓太子李重俊,在日常生活更是侮辱李重俊,常常稱呼其為家奴。韋皇后也因為李重俊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處處給他穿小鞋,處處給他難看。

當時,朝中大權實際掌握在皇后韋氏和武三思的手中,皇帝父親李顯幾乎成了傀儡,李重俊既沒有後宮勢力的支持,也沒有前朝大臣的支撐,韋氏集團和武氏集團的人聯合在一起,都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後快。站在李重俊的角度,不但無依無靠,而且時時都有性命之憂。

太子李重俊並不是像他父親李顯那樣的軟弱無能之輩,他的身上流淌中高祖、太宗的血液,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生性明慧果決」,也就是非常聰明剛烈。以他這樣的性格,再加上年輕又沒有智謀大臣的輔佐,很難做到隱忍負重等待時機。為了擺脫困境,李重俊決定聯合與自己親近的禁軍將領,發動軍事政變,用武力的手段清除對手,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跟隨李重俊起兵的是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金吾衛大將軍成王李千里,還有將軍李思沖、李承祝、獨孤煒、沙吒忠義等人,外加上三百餘人羽林軍,從實力上來講,應該說還是很強大的,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問題的關鍵是起兵後的策略,應該向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學習,做到兩點:一是趁其不備,搞突然襲擊;擒賊先擒王,目標明確。也就是說起兵後,要第一時間以雷霆萬鈞的氣勢,直接衝進皇宮,控制皇帝李顯,斬殺皇后韋氏,再果斷清除皇后韋氏的所有親信,包括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集團成員,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打着皇帝李顯的旗號號令所有禁軍放下武器,聽從指揮。如此,則大事可定了。

但是,李重俊卻犯了致命的戰略性錯誤。起兵後,他首先選擇了不是最為關鍵的人物武三思,帶兵衝進武三思家中,將武三思及其兒子武崇訓殺死。然後再帶兵衝進皇宮,進宮之後也並沒有直接控制皇帝李顯和皇后韋氏,而是四處尋找一個無關大局的上官婕妤,直接驚動了皇帝李顯和韋皇后。發現情況不妙之後,李顯帶着韋氏、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一起登上了玄武門城樓,並派出重兵把守。不能在第一時間控制皇帝,斬殺韋氏,李重俊的敗局就不可挽回了。

果然,爬上城樓的皇帝李顯,對着城樓下的禁軍大喊:「你們是朕的禁軍,是保護朕的,怎麼跟着李多祚叛亂呢?殺掉叛亂分子,朕給你們榮華富貴!」本來就是假傳聖旨調的禁軍,現在皇帝就在城樓上,這麼一喊,所有的禁軍都知道了原來調兵的聖旨是假的,於是一擁而上,反將李多祚等將領當場斬殺。太子李重俊一看大事不妙,帶領百餘名親信逃往終南山,在逃跑途中,也被手下人殺死,首級也被手下人割下,送往皇宮邀功,太子的同黨都被誅殺。

一場原本可以改寫歷史的軍事行動,就此以失敗而告終。李重俊失敗的原因,從表面上來分析,是因為謀略的不當,其本質原因還是李重俊過於善良和單純,他發動兵變最初的目標就沒有針對皇上,也沒有想過要殺死嫡母韋皇后,他的目標只是針對武三思父子和上宮婉兒,他只是想為國除奸,為自己出一口氣而已,原本就沒有藉此為自己謀取皇位的打算。

所以,當他帶領禁軍將皇帝圍困在玄武門樓城時,並沒有第一時間下令攻城,而是一再請求皇帝父親出來對話,他要將自己發動兵變的目的和理由向皇帝解釋清楚,但是等來的卻是父皇將他自認為的正義行動,直接定性為謀反叛亂,並下令禁軍對其格殺勿論!

一個長在深宮,未經戰陣的太子,天真地以為帶兵衝進皇宮這樣嚴重的事件,還可以當面與自己的皇帝父親講清楚,實在是太過幼稚了。這樣幼稚的行為和想法,在不久之後,還有人在重複上演,也就是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的事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