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太宗與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草藥是中醫預防治療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藥物。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草藥,因此被稱為「藥皇」。很多中草藥都是先祖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其療效並經過無數次反覆實踐,逐漸確立其藥效的。可以說是來源於生活,發展於臨床。同時中草藥中有很多都是藥食同源的,所以民間也有「食補」、「食療」的說法。

下面收集了幾例古代皇帝於中草藥之間的有趣傳聞,以此也佐證了中草藥來源於生活的說法。

唐太宗與牡丹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有次率軍征戰,行軍至安徽銅陵鳳凰山時遭受疫氣侵襲,全軍半數患病,高熱不退,甚至昏迷胡言亂語。隨軍大夫也束手無策。正在李世民仰天長嘆之時,軍中有一老卒前來獻策,原來老卒入伍前是花農出身,他見漫山遍野的牡丹,知曉牡丹的藥用功效,於是建議採集牡丹的根皮,洗淨砸碎成泥,然後用山泉水攪拌藥泥為漿湯給軍士們灌付,結果眾軍士悉皆轉危為安,全軍重振雄風。後來李世民登基稱帝,為感謝牡丹之功,就御封牡丹為「花中之王」 [1]


中醫觀點

牡丹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也是一味名貴中藥。牡丹花有降壓、鎮痛、鎮靜、退熱、催眠等功效。《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言其「調經活血」;牡丹的根皮又名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本草綱目》言其「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牡丹的葉名為牡丹葉,中醫認為,牡丹葉其可入心、肝、腎、心包經。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適用於發熱吐血,齒齦出血,抽搐發痙,風火牙痛,痛經,經來不暢等。藥理研究表明,牡丹葉含有沒食子酸,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抗菌作用。有臨床記載,有人用50%的牡丹葉煎劑,治療細菌性痢疾29例,治癒28例,收到良好效果。[2] 牡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藥。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3]

通過故事了解中草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途徑。但是在具體使用這些草藥時,還應該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擇藥配方。

參考文獻

  1. 《名人用藥》
  2. 《名人用藥》
  3. [2]大眾養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