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啟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啟升
出生 1943年12月29日
中國遼寧
國籍 中國
職業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
知名作品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大時代
萬家傳說
家有嬌妻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唐啟升
  • 外文名稱: qisheng Tang
  • 國 籍: 中國
  • 祖 籍: 
  • 出 生 地:中國遼寧
  • 出生日期:1943年12月29日
  • 職 業: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
  • 畢業院校:黃海水產學院
  • 代表作品:
  • 其它作品:

唐啟升

唐啟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主席。 1943年12月出生,遼寧省大連市人。1961年畢業於黃海水產學院。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聯合國海委會(IOC)大海洋生態系諮詢委會委員。 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在我國海洋漁業生物學、漁業生物學、資源增殖與管理、遠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學術意義和重大應用價值的成果。

人物簡介

唐啟升 Tang Qisheng (1943.12.25 -) 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專家。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61年畢業於黃海水產學院。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在我國海洋生態系統、漁業生物學、資源增殖與管理和遠洋漁業等方面有系統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發展了我國大海洋生態系和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為我國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作出突出貢獻。系統研究海洋漁業生物學,創造性地發展了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親體與補充量關係理論模式,完成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海洋漁業生物學專著。深入研究北太平洋狹鱈資源,在公海幼魚分布方面取得了國際公認的重要成果,為國家維護遠洋漁業重大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2年11月榮獲"山東省科技興農功勳科學家"榮譽稱號。

從業歷程

1981-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大學、[[華盛頓大學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學術局委員兼漁業科學委員會主席等職。1994年至今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職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及專業組組長、國家863資環領域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專家諮詢組委員、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國際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GLOBEC)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海委會大海洋生態系咨委會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學科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和水產學報副主委等40餘項國內外學術職務,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山東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2006年5月25日在中國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科技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1.5.30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工作業績

他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8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重視海洋生態系統的研究,推動大海洋生態系研究的發展,參與國際海洋生態系統重大研究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開拓了我國大海洋生態系和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在我國海洋漁業生物學、漁業生物學、資源增殖與管理、遠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學術意義和重大應用價值的成果,為我國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研成就

主持完成的[["渤海漁業增養殖技術"和"海灣系統養殖容量與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 等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狹鱈漁業信息網絡和資源評估調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另有"渤海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中國海洋漁業生物學"等6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表論文、專著220餘篇冊。先後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教育、科研系統優秀回國留學人員" 等多項國家、省部級個人榮譽稱號;2004年獲得"青島市科技功勳獎"、2005年分別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及"首屆中華農業英才獎"。1999年被科技部聘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東、黃海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並於2004年榮獲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稱號。2005年作為首席科學家申報的第二個973項目"我國近海生態系統食物產出的關鍵過程及其可持續機理"獲得科技部批准。

發展碳匯漁業

因為我國漁業具有高生產效率、高生態效率和高產出的特點,發展碳匯漁業在我國藍色經濟發展和生物碳匯擴增戰略實踐中,占有顯著地位和重要實際意義。

大力發展碳匯漁業是實施藍色海洋食物發展計劃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在藍色經濟發展中的具體體現,特別是在全球變化的背景下,這種發展模式不僅進一步提高了海洋生態系統生產食物的供給功能,同時也彰顯了漁業生產的生態作用,有助於可持續發展。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庫,特別是在減排二氧化碳中發揮了作用。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有20%-35%被海洋吸收了。碳匯,是從大氣中移走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或它們初期形式的任何過程、活動和機制。生物碳匯擴增在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潛力,尤其對中國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措施得當將產生顯著的效果,若通過實施一些有效的措施,特別是實施生物碳匯擴增戰略,「藍色碳匯」將實現每年4.6億噸的固碳量,相當於10%的碳減排量。與陸地的「綠色碳匯」相結合,將實現20%-25%的碳減排。

中國海水養殖的貝類和藻類使用淺海生態系統的碳每年可達300多萬噸。中國大規模的貝類和藻類養殖活動直接或間接使用了大量的海洋碳,提高了淺海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能力,形成了一個「可移出的碳匯」。進一步研究發現,在1999年-2008年,共移出了1200多萬噸的碳。如果按照林業的算法,這些碳相當於造林500多萬公頃,如果要造林500多萬公頃的話,要花400億元。實際上,沒有花這個錢,一方面既減碳了,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近1億多噸的水產品。

什麼叫碳匯漁業?可以直接或間接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效果的漁業生產活動泛稱為「碳匯漁業」。簡單講,凡不需投餌的漁業生產活動,就具有碳匯功能,可能形成生物碳匯,相應地亦可稱之為碳匯漁業。如藻類養殖、貝類養殖、濾食性魚類養殖、增殖放流、人工魚礁以及捕撈業都可以稱為碳匯漁業。

發展碳匯漁業需要構建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新生產模式,促進環境友好型水產養殖建設。廣泛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促進資源養護型捕撈業建設。這裡特別強調,要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廣泛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碳匯漁業是一項一舉多贏的事業。因為我國漁業具有高生產效率、高生態效率和高產出的特點,發展碳匯漁業在我國藍色經濟發展和生物碳匯擴增戰略實踐中,占有顯著地位和重要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