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哥里門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哥里門橋
Coleman Bridge

也被稱為「二馬路橋」
圖片來自medium
跨越    新加坡河

地點    市中心新加坡河規劃區

類型    混凝土橋樑

哥里門橋(Coleman Bridge)

簡介

又名二馬路橋,是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座橋樑,跨新加坡河,連接北岸的禧街Hill Street, Singapore(水仙門二馬路/吊橋頭/皇家山腳)和南岸的新橋路New Bridge Road(大坡二馬路),靠近克拉碼頭。哥裏門橋位於新加坡的商業中心區,它為新加坡河上的第二個橋梁,目前的哥裏門橋建造於1986年,為第四代。[1]

簡介

哥里門橋(Coleman Bridge)也是一座頗有歷史和故事的橋。

1842年這裡出現了一座不同於以往的磚橋,習慣於行走在木橋上的人們奔走相告新橋的誕生。久而久之,這座以建築師George Coleman的大名命名的橋樑的南段一帶,開始被稱為「新橋路」。 1886年,磚橋被更先進的鐵橋取代。

1990年,又重建成現在的樣子。橋上的燈柱、欄杆卻依稀故人模樣,還是百年前鐵橋上的原裝。再配上橋邊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新聞藝術部大樓,悶騷着美![2]

名稱由來

哥里門橋是新加坡河上的第二座橋樑。1840年[3],修建了磚砌的哥里門橋。該橋有9個拱,得名於其設計者,新加坡的第一位建築師愛爾蘭哥里門George Drumgoole Coleman。它又名新橋,因此橋南側的道路名為新橋路[3]

1865年改為木橋。1886年再改為鐵橋。一個世紀後,於1986年拆除了鐵橋,改建為目前的混凝土橋樑,但是保留了鐵橋的一些特徵。

參考文獻

  1. 哥裡門橋,enjoyholiday
  2. 歷史的刻度—記新加坡河上的橋,medium,2007-4-27
  3. 3.0 3.1 G. Chandradas, Tien Chung Ping (21 August 2008). "Bridging the gap", The Strait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