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達有什麼典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達有什麼典故,私人和民間使用哈達要隨便一些,沒有那麼嚴格的規矩,親朋至友間也有使用內庫哈達的。獻致哈達也有一定的規矩和形式: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繫於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敬獻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

原文

哈達是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哈達類似於古代漢族的禮帛。

根據有些學者分析,哈達這一名稱開始出現於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時。眾所周知,八思巴是藏族歷史上,特別是中央同西藏地方關係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偉人。他於1244年隨其叔父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前往西涼(亦稱涼洲,今甘肅武威)會見元太宗窩闊台次子闊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八思巴被尊為國師、帝師。他於1265年第一次返藏時,向菩薩、佛像和僧俗官員敬獻、賜奉哈達。據筆者所知,史書中關於哈達的正式記載,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在藏族的社會交往中,之所以長期盛行使用哈達這一禮儀之品,是因哈達的豐富文化內涵決定的。藏族人歷來認為潔白、無瑕最能表達和象徵人們真誠、純淨的心愿,所以人們自古以來在社會交往中使用潔白的哈達,以表達自己真誠、純淨的心愿。因而哈達便早已成為藏民族這一深刻文化心態的重要媒介和載體。

據分析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是藏民族深刻的文化心理狀態的一種反映。近來考古工作證實,自古以來藏族先民就非常崇尚白顏色。早在佛教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就崇仰白事、白道,迴避、忌諱黑事、黑道。《格薩爾王傳》及其它許多民間故事中,以白人、白馬、白雲、白鶴等白色來象徵和代表正義、善良、高尚的人、軍隊或事情,而黑人、黑馬、烏雲等黑色則是象徵和代表邪魔、罪惡和不幸的。白色象徵純潔、無瑕、忠誠、喜慶、祥和、善業和正義,而黑色則相反,大凡都是邪祟、罪惡和不祥之兆,這已成為鮮明的藏族文化觀念。在藏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這種文化觀念、文化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能夠感覺到。房屋牆壁刷白灰,過新年時門窗和木製家俱上用白面點白點或畫白線,給酒壺、酒皿系上哈達或羊毛,為壺嘴、碗口貼酥油,在要道山口的石堆頂端放上白石等等,只要留意就會發現無處不見白色崇拜的印記。

這樣看來,藏族尚白文化理念的產生和形成大大早於哈達的產生,而哈達只是較晚期出現的尚白文化心態的一種反映、一種載體,並不是唯一的反映、唯一的載體。早在絲織品沒有出現之時,藏族先民就是以羊毛、糌粑或白石、白灰等白色物品來表達和象徵純正、潔白的善心誠意。隨著藏民族同內地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不斷增多,促進了文化的相互輻射。當時蒙族使用「哈達卡」的習俗和漢族地區發達的絲織業,使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態進一步找到了表達的具體形式和便當載體。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崇尚顏色,各種顏色的象徵意義也因民族的不同而各異。那麼,藏民族為什麼崇尚白色呢牽有人認為這是因地處雪域所致,或把它歸結為羊毛功用的效應。這點筆者認為可以繼續考證、商榷。但目前根據不很充分,因為雪只是在青藏高原多一些,但並不是唯獨這裡才有,而羊毛更是遍及全球。氂牛最具這個高原的特徵,而且與藏族人民生活最密切。但是它的毛色卻並沒有成為具有崇尚象徵意義的顏色。當然,日、月、火、光更不可能是產生藏族尚白文化心態的根因,因為世界各民族的幼年都曾共享日、月、火、光的恩澤。筆者認為這些自然和生活環境對文化心態的形成無疑產生過重大影響,但只是外因,是一種條件,不是根本原因,不是決定因素。確切地說,藏族先民對純淨皎潔無瑕的本能崇奉,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才逐漸形成了尚白文化心態。所謂社會環境或社會條件,還得多費一點筆墨。古印度佛教思想中存在的尚白傳統,隨著佛教傳入西藏而影響了藏族文化思想,強化了藏民族尚白文化心態的理念。同時如上所述,蒙族的「哈達卡」和漢族地區發達的絲織業又給這一文化心態進一步提供了表達的具體形式和便當的載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態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一種反映。

哈達大體上有三種:特等內庫哈達、頭等阿喜哈達和二等素喜哈達。阿喜和素喜哈達又各分上中下三等。有人把阿喜哈達的仿製品阿扎哈達單獨作為一種,也有人把素喜哈達中的下等品索朗哈達(索達)單獨作為一種。所謂內庫哈達就是從皇家內庫拿出來的特等哈達。這種哈達寬又長,而且質地優良。這種哈達邊沿織紋為長城圖案,面上織紋為八大祥徽和祝福詞。哈達尼瑪德勒即「化日呈祥」隱花哈達便是一種。過去,市面上是買不到內庫哈達的。與內庫哈達相對應的是外庫哈達,但是後來把外庫哈達稱作素喜哈達。

在過去,使用哈達有一定的規矩、規格和形式:平日裡,各級官員都得按自己的身份或名號去使用哈達,不能越軌亂禮。私人和民間使用哈達要隨便一些,沒有那麼嚴格的規矩,親朋至友間也有使用內庫哈達的。獻致哈達也有一定的規矩和形式: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繫於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敬獻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

使用哈達的場合相當多。紅白喜事、迎來送往、致謝等等都能派上哈達的用場。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摺疊方式也不同,一般講有訪問式摺疊法和敬獻式摺疊法。

當今,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哈達的使用比過去更廣泛、更普遍,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濫用現象,致使一個好端端的社交禮儀形式,搞得有些庸俗化。

誠然,過去在使用哈達的規矩和方式之中固然存在封建等級的文化觀念,但應切記,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特別是作為人們社會交往中的禮節,正是以一定的規矩和形式為主要標誌的。因此,筆者認為過去使用哈達中的封建等級觀念和繁文縟節應予摒棄,但是一定的規矩和必要的形式還是必需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