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哈索
圖片來自36O

哈索 哈索,二戰時期德國著名將領,是德國武裝部隊中第24位帶橡樹葉、寶劍和鑽石的騎士十字勳章的獲得者。

目錄

個人簡介

  哈索·馮·曼托菲爾1897年1月14日生於德國波茨坦一個有政治和軍事傳統的普魯士貴族家庭。1908年年僅11歲的哈索參軍,進入位於紐倫堡的(Naumburg/Saale)軍官學校第9預備軍官學員隊(cadetprepcorps)學習深造。

  1911年,他升入了位於柏林,號稱德國的「西點」的里特希菲爾德(Berlin-Lichterfelde)軍官學校繼續深造。1916年2月22日,哈索畢業後正式入伍。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世紀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代表戰役突出部之役,是德國武裝部隊中第24位帶橡樹葉、寶劍和鑽石的騎士十字勳章的獲得者。1921年6月23日,哈索和愛姆加德.馮.克萊斯特(ArmgardvonKleist,第60位寶劍騎士EwaldvonKleist元帥的侄女)結婚,婚後育有2個孩子。

  二戰結束後被俘虜,哈索於1978年9月24日在奧地利的特洛爾(Tyrol)故去。他的遺體歸葬在巴伐利亞(DiessenamAmmersee/Bayern)。

軍旅生涯

1916年2月22日,哈索畢業後正式入伍。以候補軍士(Fahnrich)軍銜進入位於拉森瑙(Rathenow)的第6普魯士步兵師第3「馮.齊曾」輕騎兵團(Husaren-RegimentvonZieten(Brandenburgisches)Nr.3)補充營服役。同年4月28日,晉升為少尉。調到該團第5野戰騎兵連(Squadron)任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都給人留下一名騎兵的深刻印象。10月12日,在西線,法國的巴坡密(Bapaume)附近的一次戰鬥中,19歲的年輕少尉哈索的右大腿被榴散彈擊中--負傷入院。第2天,1916年10月13日,他獲得2級鐵十字勳章。1917年2月,哈索傷愈歸隊,被上調到第6普魯士步兵師師部擔任參謀職務。5月2日獲得1級鐵十字勳章。此後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1918年11月/12月間,一戰接近尾聲時,哈索受命率部負責守住位於科隆(Koln)附近地區的萊茵河(Rhine)上的一個橋頭堡,以保障西線的德軍部隊從占領區順利後撤回到德國本土。完成任務後,12月20日,被調回位於拉森瑙的第3輕騎兵團補充騎兵連。

  一戰結束後,1919年1月,哈索加入位於柏林的自願軍(Freikorpsu2018vonOvenu2019),擔任第2副官,參加平定國內的叛亂。魏瑪共和國成立後,5月,回到拉森瑙的國防軍(Reichswehr)第25騎兵團服役。

  1920年,在新的駐紮在拉森瑙的第3普魯士騎兵團擔任騎兵連的連長(Squadronleader),成為新成立的10萬國防軍中的一員。

  1923年被調到團里擔任副官,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幹了7年。 1942年7月15日--11月4日,在法國休整期間,哈索上校升任第7裝甲師第7裝甲擲彈兵旅的旅長。

  1943年2月5日,哈索上校來到北非的突尼斯,被任命為布勞契師(「VonBroich」)的第2任師長,該師是以第1任師長FriedrichFreiherrvonBroich少將的姓來命名的,布勞契於2月5日調任第10裝甲師擔任師長職務,1943年5月1日晉升中將,5月12日在突尼斯投降。1942年8月29日騎士十字勳章。

  1943年2月11日,「VonBroich」師改番號為現任師長哈索的姓--「VonManteuffel」師。該師是一個混編部隊,包括各種單位。有空軍的「Barenthin」獵兵團{該團是以團長巴瑞信(WalterBarenthin)上校的姓命名的。3月10日,巴瑞信上校因傷被疏散出北非,後來晉升空軍少將,活過了戰爭,有第160裝甲擲彈兵團,以及意軍第10「Bersaglieri」團。為了執行「牛頭(Ochsenkopf)」行動,空軍傘兵第11先鋒營和一個反坦克機槍連,一個炮兵連,一個20mm防空炮連組成了「Witzig」戰鬥群,在維茲格少校(RudolfWitzig)的率領下配屬該師。在1940年5月10日德軍傘兵滑翔突襲比利時艾伯特運河(AlbertCanal)上的埃本埃瑪爾(EbenEmael)要塞的行動中,維茲格是花崗岩分隊(GroupGranite)的指揮官,這次行動非常出名,因此他於1940年5月10日獲得騎士十字勳章,以後又獲得662橡葉,活過戰爭,2001年5月去世。

戰後生活

  1945年5月3日,在德國北部的哈格瑙(Hagenow),哈索率領他的第3裝甲集團軍的殘部向英軍投降,成了一名戰俘。

  1945年5月3日--1946年12月,哈索作為一名戰俘被轉輾關押在英國的幾處戰俘營,其中就有第11特別營地(IslandFarmSpecialCamp11)。後來被交給美國人,關押在德國的Nürnberg-Langwasser和馬爾堡(Marburg)的戰俘營中。當他被關押期間,他參與了美軍部隊戰史擋案的編寫工作,他從一名前敵手的角度給美國人提供儘可能有價值的軍事信息,一起研究阿登反擊戰中的機械化作戰這個專題。

  獲釋後幾年情況不詳。從1953年到1957年,哈索加入了西德的自由民主黨(FreeDemocraticParty)並成為該黨的一名國會議員{MemberoftheBundestag(GermanParliament)}。

  1959年,德國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的一個法庭對他提出指控。原來他在1944年1月13日以膽怯的罪名下令宣判一名19歲的哨兵死刑並執行,當時該士兵在烏克蘭的瑟柏托夫卡(Shepetovka)某處站崗值勤,該士兵眼睜睜的看着2名戰友被蘇軍活捉,既沒有實施救援也沒有向上級報告。軍事法庭判該士兵兩年徒刑,但哈索非常氣憤,認為此情況有違戰友之間的感情,必須嚴懲。 [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