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哈瑞-比徹-斯陀夫人

哈麗葉特·比切·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美國作家,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1811年6月14日出生於北美一個著名的牧師家庭,1896年去世。南北戰爭,即黑奴解放戰爭,是在19世紀60年代進行的。但從19世紀20年代起,廢奴制問題就成為美國進步輿論的中心議題。當時許多著名的美國作家都站在廢奴的一邊,為解放黑奴而呼籲。斯托夫人便是這批廢奴作家中最傑出的一位。

哈麗葉特·比切·斯托
斯托夫人.jpg
出生 1811年6月14日
北美
逝世 1896年7月1日
國籍 美國
別名 斯托夫人
職業 文學家、廢奴主義者

目錄

目錄

1、人物簡介

2、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哈麗葉特·比切·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美國作家,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1811年6月14日出生於北美一個著名的牧師家庭,1896年去世。南北戰爭,即黑奴解放戰爭,是在19世紀60年代進行的。但從19世紀20年代起,廢奴制問題就成為美國進步輿論的中心議題。當時許多著名的美國作家都站在廢奴的一邊,為解放黑奴而呼籲。斯托夫人便是這批廢奴作家中最傑出的一位。

斯托夫人的父親里曼·比徹(Lyman Beecher)是著名的公理會牧師和廢奴主義者,共有8個孩子。

她四歲喪母,由長姊教育,在哈特福德長大,後來隨父移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個廢奴情緒強烈的州。成為教師的她,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教育界的活動。

1836年和牧師兼神學院教授斯托(Stowe)結婚,丈夫鼓勵她繼續寫作,但丈夫體弱多病,因此生活貧寒;他們共生有7個孩子,但大都早夭。

辛辛那提和蓄奴州肯塔基州只有一河之隔,他們在那裡生活了18年,經常接觸逃亡奴隸。她自己也到過南方,親眼目到黑奴的悲慘生活。他們的家後來成為幫助南方奴隸逃亡的中轉站之一。1850年,由於丈夫工作變遷,他們搬到緬因州,她從1851年到1852年為華盛頓特區的報紙《民族時代》撰寫連載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卑賤者的生活》,揭露南方黑奴受到非人的待遇,因此受到南方奴隸主的痛恨,卻在北方受到熱烈的歡迎——成本印刷出書時,首天就賣出三千本,第一年賣出30萬冊,翻譯成超過40種文字,後來改編成劇本,每次上演場場爆滿,大大促進了北方的廢奴情緒。1853年她發表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題解》,列舉了大量文件和證據證實《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描寫是真實的。同年她去歐洲旅行,在英國受到熱烈讚揚。


​1856年她發表《德雷德,陰沉地大沼澤地的故事》,進一步揭露蓄奴制的社會墮落現象。

1859年她發表小說《牧師的求婚》。1869年,《老鎮居民》都是描寫她熟悉的新英格蘭生活。

1869年,她經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發表了《拜倫生活真相》,揭露拜倫和他妹妹有過亂倫的戀愛關係。因為詩人拜倫是英國人心中的偶像,這篇文章在英國引起大嘩,英國人開始攻擊她。

1896年,她在哈特福德去世,終年85歲。與丈夫合葬於安多佛菲利普斯學院校園內。

代表作品

《湯姆叔叔的小屋》

又譯作《黑奴籲天錄》和《湯姆大伯的小屋》此書於1852年首次在《民族時代》刊物湯姆大伯的小屋上連載, 雖然《民族時代》的發行量不大,但《湯姆叔叔的小屋》卻贏得了成千上萬的熱情的讀者。第二年,波士頓的一家小出版社——約翰·失厄特出版公司決定出版此書。第一版印了五千冊,頭一天就售出了三千冊,第二天全部售完。接着重印,一周內加印一萬冊,也一售而空。再加印,一年內美國八家出版社日夜趕印出三十萬冊仍然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當時幾乎每個識字的美國人都爭先恐後地閱讀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

沒多久,《湯姆叔叔的小屋》便在國外聲譽鵲起。先是美國的普特南出版公司的一個年青編輯寄了一本給英國的一位出版商,一年之內,英國就有十八家出版公司競相印了一百五十萬冊,發行到英國本島和英聯邦各國。歐洲出版商也隨即行動起來,僅僅幾年,該書就被譯成法、德、瑞典、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二十二種語言,影響遍及世界。

與此同時,《湯姆叔叔的小屋》被改編成劇本,搬上了舞台。不計其數的劇團和不計其數的劇本在世界各地上演着。對此情況,斯托夫人是不贊成的,但她無法制止住。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流傳使斯托夫人成了一位世界注目的人物。她應邀三次訪問歐洲。在英國,她受到維多利亞女王和艾爾伯特王子的接見。她還會見了著名作家喬治·埃利奧特、狄更斯、金斯萊、拉斯金、麥考利和格拉德斯通。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的普通人民更是熱烈地歡迎這位來自「新大陸」的廢奴女英雄。在愛丁堡,人們捐贈一千枚金鎊硬幣,請斯托夫人帶回美國獻給北美的廢奴運動。

當然,在對《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一版讚美聲中也夾雜着陣陣責罵的喊叫,代表南方奴隸主利益的宣傳喉舌《南方文學通訊》等,指責斯托夫人「歪曲事實」,小說是「幻覺的反映」。起初,《湯姆叔叔的小屋》還能在南方書市自由出售,不久,便成了禁書,誰有這本書就會感到不安全。為了回答對她的非難和誣衊,斯托夫人編寫了《關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說明》,公布了有關該書寫作的背景材料、文件、軼事、談話紀要等內容,一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物的說明;第二部分批評了逃奴法;第三部分介紹了若干黑奴的典型經歷,指出變革南方奴隸制度的必要性;最後部分是對教會的分裂立場的指控。《關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說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一個曾靠偷印《湯姆叔叔的小屋》發財的英國出版商,見利忘義,又偷印《說明》五萬冊,夢想再發一筆橫財,但最後因銷路不好而破了產。

1856年,斯托夫人出版了《德雷德,陰暗的大沼地的故事》。四周內共銷售十萬冊,但最後仍未達到《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紀錄。斯托夫人是一位勤奮的多產作家,在她辛勞耕耘的三十年時間裡,幾乎每年出一本書。此外,她還撰寫了大量的故事、散文、評論等。斯托夫人於1896年病故,享年八十五歲。

林肯總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這一句玩笑話充分反映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長篇小說的巨大影響。

相關新聞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比切·斯托夫人
哈麗葉特於1811年6月14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利奇菲爾德,原名哈麗葉特·比切·斯托,她在一個有五個兄弟和三個姐妹的大家庭里長大,哈麗特五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她的父親萊曼是一位牧師,他希望自己所有的兒子都成為牧師,哈麗葉特小時候就喜歡讀書,她最喜歡的書之一是《一千零一夜》,她在哈特福德女子神學院上學,她的姐姐凱瑟琳在那裡工作,最終,哈麗葉特也開始在學校教書。[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