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尼族舞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尼族舞蹈

哈尼族歷史悠久、支系很多,在不少民歌中都帶有簡單的舞蹈動作。此外有邊歌邊舞的自娛性舞蹈《羅索》、《得波措》和民間《扭鼓舞》、表演性的《棕扇舞》等。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哈尼族舞蹈

外文名稱:Hani dance

簡介

《棕扇舞》是源於哈尼族古代圖騰崇拜的祭祀舞蹈,人們手拿棕櫚葉,充當能為民族帶來吉祥幸福的白鷳鳥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緩、柔美特點的樂曲伴奏下,模擬白鷳鳥在樹下嬉戲、漫步、四處窺探等自然形態。舞蹈動作古樸、細膩,充分表現了哈尼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哈尼族風俗中,老人去世時,前來弔唁的人們要圍繞死者的住房跳集體喪舞《莫搓搓》,以寄託哀思。

舞蹈總是與音樂緊密結合着,內容常與古老的傳說有關。在紅河南岸地區,流傳最廣的有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羅作舞、木雀舞、拍手舞、錢棍舞等。

分類介紹

木雀舞

木雀舞是元陽麻栗寨創作的。據說很早以前,這裡一個姓盧的男孩生了惡瘡,百治無效,後來在小鳥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故跳木雀舞以資紀念。該寨各戶凡生第一個男孩,村里人就要到當事人家跳木雀舞表示祝賀,一般是四至六個男子手持木雀對舞。扇子舞是紀念白鷳鳥的一種舞蹈,傳說白鷳鳥給尼族人銜來了谷種。舞時以手扇動小扇,模仿小鳥飛翔的動作。羅作舞是出殯時跳的。錢棍舞節日跳。平時青年們喜歡跳三步弦和拍手舞。各種舞蹈,都在固定的舞蹈曲,四弦是最常用的伴奏樂器。

鋩鼓舞

鋩鼓舞是哈尼族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哈尼族視鋩鼓為神聖之物,製作大鼓是一件隆重莊嚴的大事。要選一專門房子,把空心鼓身安放裡面,選男青年二人立於兩端,均赤身裸體舞蹈,其動作是性愛的模仿。然後放五穀和銅鐵等物在鼓內,蒙上牛皮,並在鼓面畫上女性生殖器。鋩鼓平時要選專人保管在家,任何人不得動用。每逢祭祀和喜慶欲跳舞時,由祭師用酒祭鋩鼓後,方能敲鋩打鼓起舞。鋩鼓舞當是哈尼族母權時代的產物。

獲獎情況

近年來,哈尼族鋩鼓舞已走出深山,多次參加了省內外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動,在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和第三屆中國藝術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以動人心魄的震撼力受到稱讚。哈尼族鋩鼓舞曾在首都舉行的中華鼓舞大賽中獲得最高獎——山花獎,此外還在意大利蒙特卡尼第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上獲最高獎——蒼鷺獎。[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