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公辦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公辦學校)
哈爾濱市南馬路學校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 [1]由多所學校合併而成,設有初中部、小學部。小學部於1919年成立。學校占地面積477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242.6平方米,現有33個教學班,1440名學生,208名教職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哈爾濱南馬路小學
- 創辦時間:1919年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南平街55號
- 校 風:讓讀書成為習慣
- 學校文化:用學習成就自己,用工作成就人生
學校介紹
經哈爾濱市教育部門批准,道外區原南馬路小學校與原第53中學正式合併為南馬路學校,原南馬路小學校將更名為南馬路學校小學部,原第53中學將變更為南馬路學校中學部。
哈爾濱市第53中學始建於1964年,學校坐落於道外區的老街古巷之中,占地面積477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242.6平方米,校園運動場占地3245平方米,設置了標準化籃球場地兩個、排球場地三個,綠化面積876平方米。在青草環繞的操場中間20餘棵柳樹形成了「五十三中柳林」這道獨特的風景,學生們在書香中滋養,在綠意中成長。
學校現有33個教學班,1440名學生,自創建之始至如今,歷經多次的分分合合,學校的208名教職工來自於老53中、原62中、原清華中學、原大方中學等多所初中。學校現有哈爾濱市勞動模範2人,省優秀教師4人, 市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骨幹 58人,區級骨幹51人。在近年來的中考中,五十三中省市重點升學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特色
多年來,學校用15年的時間進行學習型組織建設研究,在國內基礎教育界第一個將這方面研究的內容立項為國家級課題,建設學習型學校的研究成果,是國內基礎教育領域公開發表和中國期刊數據庫收錄的第一篇。學校在全國率先提出「讓讀書成為習慣」的校風和「用學習成就自己,用工作成就人生」的學校文化。
學校的辦學成績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全國各地的同行也紛紛效仿學校的辦學經驗。《人民教育》曾七次介紹學校經驗,《中國教育報》多次報道學校辦學特色,並兩次在頭版頭條進行專題報道。《中小學管理》和《中國教師報》也都用大篇幅報道過學校經驗。 [1]
榮譽
目前學校是教育部在黑龍江省唯一的聯繫點校、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全國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示範學校、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新教育實驗學校、全國走向新世紀特色學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重點課題優秀實驗學校、省文明單位標兵、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首批一類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勞模單位、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活動
寫字節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神話中一路蜿蜒走來,記錄着中華文明的成長曆程。正如詩人余光中所說:「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然常在。」近年來,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推進,漢語、漢字已經雄壯地走出國門。作為中國人,寫字是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個人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中各學段也有對寫字的明確要求,比如第一二學段重在養成好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第三四學段就要求提高書寫速度,並要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和書法的審美價值。 南馬路學校小學部從1998年開始,每年開展「寫字節」活動,將寫字確定為五項「童子功」之一,要求同學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認真習字,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樟樹兒童讀書獎
2002年,南馬路學校終身名譽校長趙翠娟校長榮獲「宋慶齡樟樹獎」後,將獎金全部捐出設立了「樟樹兒童讀書獎」。從這一年開始,這棵生長在南國的香樟樹就紮根在南馬路的沃土上。每年夏天,南國的香樟樹香瀰漫之時,南馬路學校小學部全體師生就會與一年一度的樟樹兒童讀書獎相約。 [2]
校歌
哈爾濱市南馬路學校的校歌為《引發學習的地方》
《引發學習的地方》
書香溢滿校園,濃濃親情流淌。
心靈與心靈對話,叩擊生命的音響。
啊!蓬勃的南馬路學校,引發學習好地方。
春夏秋冬走過去,我們豐盈我們茁壯。
從這裡走向未來,我們人格有力量,懷抱着溫暖的陽光。
課堂上發現自己,興趣煥發嚮往。
閱讀寫作如歌唱,樟樹飄香浣書流長。
啊!蓬勃的南馬路學校,引發學習好地方。
春夏秋冬走過去,我們豐盈我們茁壯。
從這裡走向未來,我們人格有力量,懷抱着溫暖的陽光。
南馬實驗小學:遇見怦然「新」動的你
多彩課後服務 護航學生成長 | 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校
課後服務是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家長負擔的重要舉措。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堅持學生為本,五育並舉,遵循教育規律,着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基於校本和特色,充分挖掘校內優質教育資源實施課後服務。
按相關要求,課後服務時間主要由班主任教師組織學生完成作業,進行集中答疑及個性化輔導。老師們精心設計布置分層作業,減輕學生負擔。為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
課間休息,班主任教師組織學生做室內課間操。早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為了讓同學們的身心得到鍛煉,保證在校的體育運動時間,學校將大課間的主陣地由室外轉向室內,因地制宜,利用好教室空間,結合班級特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室內課間操。如今,雖然學生們可以盡情在操場上活動,但在不適宜室外活動的天氣里,室內課間操還是受到了同學們的青睞。瞧,歡快的音樂響起,學生們在座位上隨着動感的音樂節奏舒展身姿,整齊律動,教室里充滿了快樂。 [3]
多彩課後服務 護航學生成長
學校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等興趣小組及社團,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課後服務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助力。
南馬路小學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讓讀書成為習慣」的校風,將「閱讀」列為學校的「五項童子功」之首。課後服務中有20分鐘用於讀書。老師或帶領學生在書香廳和活水軒靜靜閱讀,或開展「我讀你聽」、詩文誦讀、讀書分享等讀書活動,師生共享讀書的快樂。
「我讀你聽」是在一、二年級開展的繪本讀書活動。老師用溫暖的聲音朗讀繪本給學生聽,將學生從聲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讓孩子們在書香的浸潤下親近書籍,愛上閱讀。
「詩文誦讀」旨在用有聲的文字採擷詩文樂趣,對話古聖先賢。在琅琅的誦讀聲中,學生們獲得經典詩文的薰陶和修養,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好書推薦」「讀書分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讀書活動。在推薦優秀書籍、討論精彩情節、賞析書中人物等活動中,同學們的閱讀經驗互相分享、思維相互碰撞,用書籍滋養心靈,不斷汲取精神力量。
老師們還根據學生的興趣,開設了手工類、器樂類、體育運動類等20門課程。學生通過小程序自主選課,充分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培養動手動腦、團隊合作等多項能力。
體育無處不在,運動無限精彩。籃球運動是集身體素質、技巧、智力為一體的對抗性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勇敢、果斷頑強的意志品質,激發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很多學生都喜歡這項運動;輪滑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從速度或技術上都很有趣,這項時尚健康的運動深受學生喜愛;搏擊操、健身操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通過練習可以改善身體機能和形態,增強人的協調性和節奏感,促進身心健康……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強健體魄、磨鍊意志、愉悅身心,充分享受着運動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豎笛、口琴、口風琴及其它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在課後服務中,音樂教師選用豎笛、陶笛等作為器樂課堂的樂器,引導學生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孩子們在探究中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素養不斷提升;合唱、舞蹈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在集體表演中體現的是配合和統一。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同學們學會團結與合作,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收穫陽光和自信。
手工製作、烘焙是學生喜愛的興趣社團。「兒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在以「指尖上的藝術」為主題的動手實踐類活動中,老師們設計的衍紙、彩泥課程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趣味十足,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烘焙課上,學生們利用水果、酸奶、麵包等食材製作繽紛水果杯、三明治等好看好吃、簡單易學的健康食品……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生們收穫快樂、健康成長。
兒童畫、書法社團的同學們端正坐姿,正確握筆。用線條和色彩展現美;用橫豎撇捺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氣神……多姿多彩的選修課程,綻放了孩子們別樣的精彩,推進了五育並舉,實現了融合育人。
課後服務是一項民生工程,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南馬路小學將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才路徑和成長方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哈爾濱日報記者:紀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