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姆雷特·第四幕 第七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姆雷特·第四幕 第七景出自於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故事取材於12世紀的《丹麥史》,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17世紀之間英國 的社會生活,從宮廷到家庭、從軍士守衛到人民造反、從深閨到墓地、從劇場到比武場,廣闊的社會背景,構成主人公的典型環境。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着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1]

第七景:宮中

[國王與雷爾提入]

王:此刻你應打心裡明白,我乃清白的;

再之,你應把我當作你心中之摯友,

因為,恰如你所耳聞與心曉,殺害令尊那人也曾圖謀於我。

雷:觀之確是如此;

不過,請您告訴我,為何不對此等窮兇惡極之暴行採取行動,

就如當您被其它涉及安全、理智之事挑撥時一般?

王:唉,就是為了兩個特別原因;

對你來說,它們也許不成理由;不過,對我來說,它們可關係重大:

皇后--他的母親--幾乎一天見不到他就不能活。

至於我,這也許是我的優點,但也可能是我的弱點:

她與我的生命、靈魂結合之密切,

就如天上之星星必有其軌道:無她,我勿能行走。

另一原因使我不能公然的對他採取行動,

就是老百姓對他之超常愛戴。

他們將把他的過失沉溺於一片熱誠中,

就像礦泉能化木為石,他們也將把他的罪過化成美德。

所以,我控訴他罪行之箭弩,將單薄的禁不起此等強風吹擊,

它們不但不會射中目標,反而會被吹返至我。

雷:那麼,我就如此的喪失了一位高貴的父親;

我的妹妹,從前她的美德是舉世無雙的,現在,她已瘋癲。

但是,我的復仇之期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王:你無需為此失眠。

你也切勿認為寡人是懦弱之材所建,

會去任人揪扯我的鬍鬚,而視之為兒戲;

關於此點,你馬上就會聽聞到更多的。

寡人愛汝父,但也愛自己;由此,我希望你即可看出...

[傳信人持信入]

怎麼!有何消息?

傳信人:來至哈姆雷特的信件,主公;

這封是給陛下的。這封給皇后。

王:來至哈姆雷特!哪人送來的?

傳信人:聽說是海員們送來的,主公,可是我沒見到他們。

克勞戴歐取了它給我,他是從送信人那兒得來的。

王:雷爾提,你也該聽聽這些...

{對傳信人}退下!

[傳信人退出]

[讀信:]

『巍巍大王:

此信是讓您知道,我已赤身的返回陛下國境,

明日我將要求晉見陛下御容,

那時,我要先乞求陛下諒解,

然後,我將告訴您我這次突然歸國之緣由。

哈姆雷特敬上』

這是什麼意思?其他的人們也都回來了嗎?

或者,這只是個騙局,其實全無此事?

雷:您認得他的筆跡嗎?

王:這的確是他的親筆。

『赤身,』

在此還附上了一句:『單獨而來,』

你能解釋這些嗎?

雷:我也不懂,不過,陛下,任他來罷;

知道在我有生之期能夠見到他,並能當面告訴他『你死期至也!』

已暖和了我這纏疾之心。

王:{指著信}

如果這是真的,雷爾提--

雖然它看起來很怪,但是,它怎會不真?--

那麼,你肯否採納我的一片忠言?

雷:會的,主公,只要您別教我去與他和解。

王:和解你個人之患足矣!

要是他是真正的回來了,那麼他已切短了他的行程,並且也無心繼續;

那麼,我就要引他進我所編制之上好圈套,教他不得不墜陷,

讓無人能歸咎他之死亡--甚至連其母都會諒解此事,稱之為『意外。』

雷:主公,我將聽從您的指示,尤其您若能安排我作此事之機鍵。

王:那是理所當然的。

自從你出國後,就有許多人在哈姆雷特面前提起你的某一超眾技能。

你的所有長處加起來,也沒比那個使他更嫉妒;

雖然,依我觀之,它還未必是你的最佳之處呢!

雷:您是說哪一方面,主公?

王:一個少年們的玩意兒,不過,它仍然是極重要的:

少年們可以有少年們的輕率,就如長者必須有長者之穩重一般。

兩個月前,有位從諾曼地{注1}來的先生至此。

我領教過法國人,也曾跟法國人打過仗,知道他們都有精湛的騎術,

不過,這位勇士的騎技更是出神入化。

他就好像長在馬鞍上一般,演出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技巧,

讓觀者覺得他與其駿實是同身共體。

他的技藝早已遠超了我所能想像之,令我嘆為觀止!

雷:您說他是諾曼地人?

王:諾曼地人。

雷:那麼,我敢打賭,此人就是勒孟德!

王:正是。

雷:我與他很熟,他是他國家皇冠上之瑰寶。

王:他曾私地給了你一些評語。

他對你的武藝,尤其是你的劍術,更是讚不絕口。

他曾說,若能找得一人有本事與你對敵,那才是真正的可觀。

他發誓,法國的所有高手,與你相形之下,

他們的風格、防犯、與準確都不及你。

先生啊,當哈姆雷特聽到此等誇獎時,他就妒火攻心,

恨不得你能馬上歸國,與他比個高下。由此點...

雷:什麼,主公?

王:雷爾提呀,你是否真正的愛你的父親?

或者,你只不過是幅悲哀的繪像--有面,而無心?

雷:您為何問此?

王:並不是因我覺得你不愛你的父親,

而是,我知道愛乃出自時光;

而且,經驗也曾告訴我,時光亦能使愛的光輝黯淡。

在愛的火焰里,就藏有一種能使它能熄滅之芯。

好事通常是不能持久的;它盛極之後,必將衰亡。

所以,我們此時欲做之事,就應立刻去做,否則,心志可變;

許多語言、行動、與時機都能使它反悔、拖延。

到那時,心志就好像患者之悲嘆:它能使你暫時舒暢,

但是,它對你實在是僅有害處而以{注2}。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哈姆雷特已歸國,

你打算如何用行動,不用字句的來表示你是汝父之子呢?

雷:在教堂里割他的喉嚨!

王:真是,殺人者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得到庀護,復仇是應無界限的。

不過,善良的雷爾提,你就這樣做好了:你可留在你的屋內,

當哈姆雷特回到家時,他就會發現你已歸國了。那時,

我就可以使喚一些人來宣揚你的本領,

讓那位法國先生給你的名氣倍增。

到頭來,你總會有機會與他比賽,並會有人為你們下注的。

他是個粗心、寬宏、無心機之人,

他決對不會去仔細的檢察那些比賽用之刀劍,

那時,你就可以很輕易的去作些手腳,選柄無護蓋之利劍,

用你的熟練劍法來一刃復你殺父之仇!

雷:我就如此去辦!

為此,我將把我的長劍塗以油膏{注3}。

我在某秘醫處曾購得一服毒劑,

此毒之劇,刀劍若沾此物,即可見血致命,

而天下最稀昂之靈丹、膏藥均無法解毒。

我將在我的劍尖上塗以此藥,那時,我只須把他輕輕挑傷,

他就必死無疑。

王:讓我們再深慮此事,認定實行此計之最佳時機;

因為此計若有失誤,我們的馬腳將露,那還不如不去嘗試此事。

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後補之計,以防前者之失。

且慢,讓我想想...朕肯為你的機智打賭...

有了!當你們斗得又熱又渴時--你必需付出你的全副精力來致使他如此--

他必然會來討水喝。那時,我將準備一盅鴆酒與他。

假使他能僥倖的逃開你的毒劍刺戳,那他只需啜一小口此酒,

我們就大功告成了。

{門外傳出響聲}

稍候,什麼聲音?

[皇后入]

有何事,甜美的皇后?

後:一件件悲事接踵而來,

它們來得太快了。

你的妹妹溺死了,雷爾提。

雷:溺死?啊,在哪裡?

後:在那小溪旁,有株傾斜的楊柳樹,

它的灰白葉子倒映在如鏡的水面上。

在那兒,她用金鳳花、蕁麻、雛菊、

與紫蘭編制了一些綺麗的花圈。

粗野的牧童們曾給這些花取過些俗名,

但是,

咱們的少女們卻稱它們為『死人之指。』

當她企圖掛此花圈於那枝梢時,

那根搖搖欲墜的枝幹就折斷了,

使她與花一併落入那正在低泣的小溪中,她的衣裳漂散在水面上。

有段時間,她的衣裳使她像人魚般的漂浮起來,

那時,她口裡只哼唱著一些老詩歌,好像完全不顧自己的危險,

也好像她本來就生長在水中一般。可是,這種情況無法持久,

當她的衣裳被溪水浸透之後,這位可憐的姑娘,

就在婉轉的歌聲中被捲入泥濘中...

雷:唉,那麼,她是淹死了?

後:淹死了,淹死了...

雷:你已得到太多水了,可憐的歐菲莉亞,所以,我不許我流淚。

{企圖控制感情}

但是,人類的感情是無法遏阻的呀,

我只好不顧慚愧...{開始抽搐}

當此淚水乾涸後,我這女子般的仁心也將隨之消逝。

再會罷,主公;

我有一篇猛烈如火的話積在胸中需要爆發,

但是,此時它已被淚水澆滅。

[出]

王:我們跟他過去,葛簇特,

我曾花了多少心血使他冷靜下來,

現在,只怕他又要從頭開始。

所以,我們跟他去罷!

[全人出]

{第四幕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者注

(1).諾曼地:法國西北部之一地區。

(2).古人以為嘆息能使人暫時舒服,但是對身體有害。

(3).塗膏(Anoint):塗以油膏,使某人(或某物)神聖化。[2]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571年—1579年,進入斯特拉福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開始演員生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1591年,創作的戲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創作的戲劇《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創作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首演。1596年,創作的戲劇《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創作的戲劇《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壇關注。1603年,創作的戲劇《奧賽羅》首演。1605年,創作的戲劇《李爾王》首演。1606年,創作的戲劇《麥克白》首演。1614年,離開倫敦,返回故鄉。1616年4月23日,在故鄉去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