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詠湖中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詠湖中雁》

作品名稱: 《詠湖中雁》

作 者: 沈約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詩詞

《詠湖中雁》是南北朝詩人沈約的作品。

詩詞原文

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

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

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

刷羽同搖漾,一舉還故鄉。

沈約(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諡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1]。 。

人物生平

篤志好學

沈約左眼有兩個瞳孔,腰上有顆紫色的痣,聰明過人。他的父親沈璞在元嘉三十年(453年)被誅殺,沈約當時年紀還小,偷偷跑掉了,後來趕上朝廷大赦天下,才免於流亡。但也成為了孤兒,家庭貧窮。沈約專心好學,日夜兼讀不知疲倦。他的母親擔心他用功過度而生病,經常把油燈的油少放些好讓他早些睡覺。沈約白天讀的書,晚上就能背下來,於是對不少典籍都很熟悉,會寫文章。

由宋入齊

沈約剛做官時任奉朝請。濟陽蔡興宗聽說他很有才華而十分看重他。蔡興宗擔任郢州刺史後,任命沈約當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蔡興宗曾對他的幾個兒子說:「記室沈約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師和表率,你們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學習。」後來蔡興宗任荊州刺史,又讓沈約擔任征西記室參軍,併兼任厥西縣令。蔡興宗死後,沈約任安西晉安王法曹參軍轉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後進京任尚書度支郎。

齊朝初年,沈約任征虜記室,兼任襄陽縣令。侍奉齊朝的文惠太子蕭長懋。文惠太子入主東宮後,沈約擔任步兵校尉,主管文書記載,在永福省值班,校訂四部圖書。當時東宮人才濟濟,而沈約尤其受到賞識與親睞。每逢值班去見太子,總是談到太陽落山才出來。當時王侯到東宮,有時不能進宮,沈約總是勸說太子,替王侯傳話。太子說:「我平生很懶,很晚才起床,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談討論後,就忘記睡覺,如果你要我早點起床,可以時常早些進宮中來。」於是提拔沈約為太子家令,後來又讓他兼任著作郎,歷任中書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長史、黃門侍郎。當時竟陵王也在招徠有才華的人,沈約同蘭陵的蕭琛、琅笽的王融、陳郡的謝朓、南鄉的范雲、樂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門下交遊,時稱網得天下才子。不久,沈約又兼任尚書左丞,後來又任御史中丞,轉車騎長史。

隆昌元年(494年),沈約被任命為吏部郎,出任寧朔將軍、東陽太守。齊明帝即位後,提封他為輔國將軍,徵辟為五兵尚書,升任國子祭酒。齊明帝死後,宰相當權執政,尚書令徐孝嗣讓沈約撰寫遺詔,提升他為左衛將軍,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騎常侍。

永元二年(500年),因母親年老,沈約上書請求免去職位,朝廷改任他為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征虜將軍、南清河太守。

蕭衍在竟陵王的西邸時,與沈約頗有交情。永元三年(501年),蕭衍起兵攻占建康城後,任命沈約為驃騎司馬,原來所任的冠軍將軍、征虜將軍等職仍然保留。

積極勸進

當時蕭衍功業已成,天意人願都歸屬於他,沈約曾試探性地給蕭衍提及代齊的話題,蕭衍沒有做聲。過了幾天,沈約又進言說:「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不能指望用淳樸的風氣來期許萬物,士大夫攀龍附鳳,都是希望取得一點點功勞,以保住自己的福祿。如今幼小孩童、放牧的老百姓都知道齊朝的天下已經完了,沒有人不說天下應當歸您主宰的。天象和人事都表現出改朝換代的跡象,特別是永元以來,這種跡象更加明顯。巫師預言說:『行中水,作天子。』這就像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一樣明白清楚。上天的意志不能違背,民眾的心情不能不顧及。如果是天命決定了的,雖說想謙讓推脫,也是不可能的。」蕭衍說:「讓我再想一想。」

沈約繼續進言道:「您最初在樊、沔一帶帶兵起義時就應該考慮好,現在帝王的大業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過去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剛進入皇宮時,民眾便說這是我們的君王。周武王不違背民眾的意願,立即正位也沒有再去細想。您自從到了京城,氣運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和周武王相比,只是快與慢不一樣罷了。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業定下來,順應天神與人民的願望,假如有一個人反對,就會損害您的威望與名聲。況且人心不像鐵和石頭一樣一成不變,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證不發生變化,怎麼能像建安時的魏武帝那樣把人臣的名分留給自己的子孫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與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麼君王與臣子的名分就定下來了,不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君王在上很賢明,臣子們在下面很忠誠,怎麼還會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亂呢?」蕭衍認同了沈約的看法。

沈約離開後,蕭衍召見范雲並告訴他沈約的意見,范雲的回答也和沈約的觀點基本一致。蕭衍說:「看來聰明人的看法無意中一致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約一起再來。」范雲出來告訴沈約,沈約說:「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范雲答應了他的要求。而第二天沈約偷偷在范雲的前面進宮去見蕭衍,蕭衍讓他先籌劃有關事項,沈約從懷中取出早就寫好的詔書和官員設置情況的文書,蕭衍看後基本沒有改動。過了一會兒范雲到了,到宮殿門前沒法進去,在壽光閣外面來回走動,口中不停地說「怪事」。沈約出來後,范雲問他說:「結果怎麼樣?」沈約把手抬起來指向左邊,范雲笑着說:「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過了一會,蕭衍便召見范雲並對他說:「平時和沈約待在一起,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同於別人的地方。今天他的才能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真算得上見解高明的人。」范雲說:「您重新認識了沈約,也和沈約現在重新認識了您是一樣啊!」蕭衍說:「我從發兵起義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將領,確實有他們的功勞,然而完成帝王大業,功在你和沈約兩位。」

榮寵一時

梁台建立後,沈約擔任散騎常侍、吏部尚書,還兼任右僕射。蕭衍祭天登上帝位後,沈約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封為建昌縣侯,食邑千戶。沈約接到詔書的當天,右僕射范雲等二十多人都來拜望祝賀,當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為榮耀,感到很光彩。很快,沈約又被提升為尚書左僕射,仍然任散騎常侍。不久又兼任領軍,加侍中官職。

天監二年(503年),沈約的母親去世,皇帝親自前往憑弔。因沈約年老體衰,不能悲傷過度,所以皇帝派中書舍人幫沈約謝絕賓客來訪。朝廷舉用沈約任鎮軍將軍、丹陽尹,可以設置輔佐的員吏。服喪完畢,沈約被提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關尚書八條事,後又被提升為尚書令,仍兼任原來的侍中、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等職。沈約多次上書請求辭官後,改任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前將軍,可以設置輔佐的員吏,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為尚書令,兼太子少傅。

天監九年(510年),沈約改任左光祿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賜給演奏樂曲的樂隊一部。

憂懼而死

沈約雖長期擔任宰相職位,但他自己卻對御史台的工作有興趣,不少人也都認為他適合在御史台任職,但梁武帝始終不取用他,於是沈約請求辭職,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沈約與徐勉向來很好,便給徐勉寫信向他訴說。徐勉在梁武帝面前為他求情,請求按三司的標準讓沈約告老還鄉,梁武帝沒有同意,只是給沈約增加了鼓樂的種類和樂隊人員。不久加封特進,仍任光祿、侍中、少傅等職。

梁武帝對大臣張稷心存舊怨。張稷死後,梁武帝同沈約談起此事,沈約說:「尚書左僕射出任邊境州郡的刺史,這是過去的事,何必要再提它呢?」梁武帝認為沈約在庇護親家,便很氣憤地說:「你說這種話,還算是忠臣嗎?」接着便起駕回宮。沈約很恐慌,竟沒注意到皇帝已起身回宮,仍然呆坐在那裡。回到家後,沈約仍心神不定,未至床邊便坐下,以致坐空而摔倒在地上,並因此而得病。病中夢見齊和帝蕭寶融用劍割斷了他的舌頭。請來巫師察看的結果竟跟他夢中所見相一致,於是沈約請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說梁武帝蕭衍禪代之事並不是自己的主意。梁武帝派御醫徐奘去給沈約看病,回宮後徐奘將這些情況全都告訴了梁武帝。

在此之前,沈約曾陪同梁武帝宴遊,正趕上豫州獻上時令貢品栗子,直徑達一寸半,梁武帝對此感到很新奇,問沈約說:「史書上關於栗子的典故有多少呢?」並和沈約一起將所記憶之事各自分條寫下,結果沈約所知的比高祖少三件事。出宮後沈約對人說:「皇帝很要面子,護短,如不讓着他他就會羞愧而死。」梁武帝認為他的言論太不恭敬,要懲治他。經徐勉懇切地勸諫,梁武帝才罷休。而這次聽說了赤章的事,梁武帝特別生氣,多次派使者譴責沈約,沈約恐懼而死。

天監十二年(513年),沈約於任上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詔贈本官,賜錢五萬,布百匹。有司將沈約的諡號定為「文」,梁武帝說:「沈約的才情,還沒全部表達出來,應該用 『隱』字」,於是改諡號為「隱」。[2]

參考資料

  1. 沈約,詞網
  2. 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國學地航,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