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2000年,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智能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分雲計算、蒙古文信息處理兩個方向,使用蒙漢兩種語言文字授課,培養蒙漢兼通的應用型人才。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雲計算方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1]專業為校企合作專業。學院擁有「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蒙古語文研究基地」和「蒙古語言文字信息處理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台(實驗室、微機室等)共25個。
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5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1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碩士學位教師8人,「雙師型」教師3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人,由學院教師組成的團隊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信息處理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稱號;來自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的學生近800人,就業率達到內蒙地區平均水平。學院注重基礎理論的學習,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搭建「蒙IT驛站」、「蒙古文校園APP」等的創新實踐平台,鼓勵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成長和進步。近年來,學生在自治區和全國的「挑戰杯」、「藍橋杯」、「互聯網+[2]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計算機應用大賽」、「大學生程序設計」等各類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獲得國家一等獎3人次、三等獎6人次、自治區一等獎10餘人次。
教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承擔或參與國家和自治區級科研項目20餘項,撰寫論文200餘篇,編寫教材(專著)共20餘部,獲得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10餘項。經過長期積累與發展,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學術研究方向,尤其是在蒙古語言文字信息處理、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形成明顯的優勢,取得了標誌性成果。
奮鬥目標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鞏固教學中心地位,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紮實推進內涵建設,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產學合作,突出辦學特色,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為實現「辦高水平學科,出高水平成果,建高水平研究基地,育高層次工程人才」的戰略目標而奮鬥。
視頻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專業縱覽 | 智能科學與技術 ,搜狐,2019-06-25
- ↑ 「互聯網+」的八大特點 ,搜狐,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