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福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福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9年
廣東潮陽
國籍 中國
職業 抗震專家

周福霖廣東潮陽人,工程結構與工程抗震減災專家[1],被譽為中國抗震的權威,現代"張衡",一生宏願為抗震。國際減震學會(ASSISi)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2] ,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3]廣州市科協主席,湖南大學特聘學術顧問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1993年他設計建成中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建成中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

個人簡介

周福霖,男,漢族,廣東潮陽人,1939年出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廣州大學工程結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地震工程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團體職務。周福霖院士是國內外著名的隔震減震控制專家,是我國結構減震和振動控制領域的先驅之一,長期從事建築結構抗震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對我國工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應用與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成果顯著。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主持聯合國 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中英文著近100篇,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10多個獎項。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獎章獲得者、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 周福霖院士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為創立、完善和發展結構隔震、減震控制這個嶄新的技術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並把它推向工程應用,取得了顯著成績。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他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他為人真誠,待人謙遜,尊重同行的工作成果;他關心愛護青年幹部;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制度,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反覆強調實驗室要發揚團隊精神,互相支持,團結協作,以和為貴。他常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認為無論作為省重點實驗室及能夠成為工程院院士,都是發揮團隊精神的結果。周福霖院士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做人真誠,待人謙讓,尊重同行專家的工作成果.關心和培養中青年,先後指導(聯合培養等)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人物生平

周福霖(1939. 6.12 -)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人,高中就讀於百年名校 聿懷中學。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程結構與工程抗震減災專家,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抗震權威。 被譽為現代"張衡" :一生宏願為抗震。 1963年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民建本科畢業,1983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得到碩士學位。曾任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曾兼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國際減災學會(ASSISI)常務理事,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會(ASSISI)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2010年12月接棒鍾南山出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2011年9月當選國際隔震與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2011年10月廣州大學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正式啟動,周福霖任專家組組長

周福霖

周福霖院士為創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技術體系"作出貢獻。1993年設計建成我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與傳統抗震房屋相比,地震反應降為1/4-1/6,並節省造價。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已在國內推廣應用建成數百幢隔震房屋,某些隔震房屋成功經受地震考驗。曾先後獲199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97年出版專著"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對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作了系統的論述、先後發表論文百多篇,2001年主編"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使我國地震區的設計方法發生變化,從採用單純抗震的設計變為可採用抗震與隔震減震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周福霖院士曾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使房屋安全度提高3-4倍,並使樓層數增加和建築面積增加,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建成我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大型複雜工程結構的抗震減震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為建立我國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的理論體系和設計計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就榮譽

為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技術體系"作出貢獻。1993年設計建成中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與傳統抗震房屋相比,地震反應降為1/4-1/6,並節省造價。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已在國內推廣應用建成數百幢隔震房屋,某些隔震房屋成功經受地震考驗。曾先後獲199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97年出版專著"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對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作了系統的論述、先後發表論文百多篇,2001年主編"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使中國地震區的設計方法發生變化,從採用單純抗震的設計變為可採用抗震與隔震減震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曾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使房屋安全度提高3-4倍,並使樓層數增加和建築面積增加,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建成中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大型複雜工程結構的抗震減震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為建立中國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的理論體系和設計計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曾擔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主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近100篇,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5]、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6]

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周福霖和他團隊的努力下,南疆鐵路、北京地鐵上蓋大型小區"通惠家園"、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大學城都成功應用了隔震新技術。這些年來,在周福霖的帶領和謀劃下,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團隊在華南地區異軍突起,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中心為此被評為建設部華南地區抗震研究基地,廣州市、廣東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9月,由廣州大學申報的"廣東省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被科技部批准為科技部、廣東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國家重點減震控制結構安全實驗室落戶廣州。領銜人是地震工程學家周福霖院士。周福霖院士主持的汕頭市國際隔震示範樓的研究設計與建造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2011年1月13日,周福霖院士獲廣東省首屆"南粵創新獎"榮譽稱號並獲得獎金500萬元。

2011年1月14日,周福霖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大型複雜結構隔震減震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9月23日,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的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理事會議上,中國結構隔震減震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當選為學會新一屆主席。

2011年10月,國家科技部發放通知,公布國家"973計劃"2011年度項目申報評審結果,由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組織申報、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重大項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壞機理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立項,資助經費達3400萬元,該項目獲准近期正式啟動。周福霖任項目專家組組長。

2019年7月,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稱號[7]

國內職務

(1)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

(2)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3)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

(4)全國高等學校土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周福霖

(5) 全國"隔震減震技術專家委員會" 委員

(6)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副理事長

(7)清華大學結構工程與振動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8)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會 副主任委員

(9) "自然災害學報"編委會 副主編

(10)"世界地震工程"編委會 副主任委員

(11)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主任

(12)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

(13)廣州市科協主席

(14)雲南昆明官渡區減隔震院士工作站院士

國際職務

(1)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 隔震技術顧問

(2)國際地震工程學會(IAEE)單位成員代表

(3)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學會(IABSE) 成員

(4) IAEE世界抗震房屋百科全書編委會 委員(亞洲地區專家代表)

(5) 國際隔震消能減震控制學會(ASSISI) 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6)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

周福霖

人物故事

港珠澳大橋的幕後英雄

由周福霖院士領銜的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港珠澳大橋技術團隊擔綱了港珠澳大橋全部橋樑部分的抗震、隔震與減震設計。"港珠澳大橋的抗震設計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特別好的借鑑對象,團隊必須攻克許多難題,我們對10多個廠家,幾百個產品開展了實驗研究,經常日夜連軸轉,甚至就連過年都在實驗室過。"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作為最長的的跨海大橋,要如何抗震?周福霖團隊在近10年的探索研究中,形成了一整套海上橋樑抗震減震技術體系。比如,對大橋非通航孔橋,採用基於橡膠隔震支座和摩擦擺隔震支座的隔震技術,有效降低了橋樑的地震響應。

周福霖團隊通過抗震性能優化設計,港珠澳大橋的抗震安全性大幅提高,從抗7級躍升至抗9級,"相當於類似汶川地震級別的地震都完全不怕",被稱為"世界上抗震安全性最高的跨海大橋"。這是首次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建設中應用減隔震技術,為我國大型跨海橋樑採用減隔震技術提供範例。去年9月,港珠澳大橋在經歷颱風"山竹"陣風16級(實測橋上最大風速55m/s)的洗禮後,依然安然無恙。周福霖為港珠澳大橋的抗震安全性自豪,也為自己的團隊自豪。

心繫災民建首棟隔震住宅

1984年,周福霖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在中國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擔任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主管全院土建設計與研究工作。兩年後,他的人生再次遇到選擇題。"我想集中精力做研究,去一個能把之前的研究落地實踐的地方。"因此,高校是周福霖的首選。周福霖最終選擇到廣州參加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的籌建工作,擔任土木系主任、學院副院長。他一面承擔教學任務,一面堅持做學術研究,探索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結構抗震新技術。

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69歲的周福霖心繫災民,仍親赴災區進行考察和援建,看到眼前房屋倒塌,仿佛唐山的那一幕在汶川重現了。"地震中90%的死亡是因為房屋倒塌造成的,我們保護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的人。"周福霖一直希望能夠達到一個目標,那就是讓中國成為在地震時最安全的國家,為千萬人構建安全屋。

在援建過程中,周福霖將隔震技術應用到了蘆山縣人民醫院的門診大樓中。當蘆山地震來臨時,這座採用了隔震技術的大樓經受住了考驗沒有倒塌,後來被稱為"樓堅強",而另外兩棟因為條件有限沒能採用隔震技術的大樓則受損嚴重。"院長曾激動地說,當時全縣醫院都癱瘓了,如果沒有這座隔震樓,後果不堪設想。"周福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一強烈的對比讓周福霖甚是欣慰,他感覺自己當初的願望正逐漸在實現,同時也渴望將這個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讓中國成為地震時最安全的國家

"隔震工作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就能夠完成的,但我一定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周福霖深感任務的艱巨,帶領着團隊開展了系列的工作。在他的推廣下,現在國內採用隔震技術的房屋已接近12000棟。去年,周福霖團隊起草了《建築隔震設計規範》推廣應用隔震技術,希望中國成為地震時最安全的國家。目前該規範已經報批,預計於今年出台。

現在周福霖的團隊裡有不少年輕人,在他的影響下,也慢慢變成了發展隔震減震技術的主力軍。今年,周福霖已經整整80歲,誠如他所言,"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十三億人,如果每個人都做好一件事,就可以做好十三億件事。"而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震事業,只為實現當初立下的宏願,給千萬人築起"不倒屋",要讓中國成為地震時最安全的國家。

即使如今到了耄耋之年,周福霖依然奮鬥不止,他正在忙着籌建廣州大學抗震研究中心新實驗室,預計今年下半年實驗室將在大學城落成啟用。周福霖透露,屆時將建成一個三連台的巨型震動試驗台,通過實驗室進一步研究相關抗震難題,將帶動中國的抗震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視頻

超級新聞場 2019:80歲抗震院士周福霖:一心要把房屋建成「安全島」

周福霖:為廣州塔裝上「定海針」 地動山搖時 誰來庇護無助的生命

參考來源

  1. 【好人365】周福霖 ,央廣網,2018-07-09
  2. 周福霖 ,中國工程院網
  3. 周福霖 ,工程建設技術信息網, 2013-06-21
  4. 周福霖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廣州大學網, 2006-08-11
  5. 我校周福霖院士入選「中國好人榜」 ,搜狐網, 2019-08-02
  6. 周福霖老師的簡歷 ,湖南大學網,
  7. 我校周福霖院士入選「中國好人榜」 ,搜狐,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