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恩來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義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恩來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義子 1939年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與國民黨談判首席代表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的身份,踏着抗日硝煙來到浙江開展抗日活動。3月28日至31日,他還以到紹興祭祖為掩護,與浙江的中共秘密組織聯繫,布置革命工作。

周恩來認乾兒子

1939年3月29日上午,周恩來一行乘烏篷船從紹興城出發去先祖的幾處墓地。同行的還有一位年僅17歲的少年,名叫王戍。王戍的祖母周桂珍是周恩來的嫡堂姑母,所以,他也就是周恩來的姑表侄兒。當時,王戍正在讀初中,因他早就仰慕表伯周恩來,那天又剛好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犧牲紀念日,學校放假,他也就有機會陪周恩來去祭祖。祭祖之後,他們一行又去遊覽大禹陵]。一聽說去大禹陵,王戍就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對大人們說:「我們老師說過,大禹是個有德之君,是我們中國最早的幾個好皇帝之一。

」隨即,他又講了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周恩來聽後,微笑着給他做了補充,說禹在治水、發展農業方面都做了許多好事,還曾製造九鼎。後來,由他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這就是夏朝。 「周表伯,什麼是九鼎?」王戍問。

「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九鼎就是九個鼎,代表九州,意思是指大禹功及全中國。」

「表伯,你知道的怎麼比我們老師還多?」王戍聽了表伯的講解,感覺表伯知識淵博,從心裡格外敬佩他了。周恩來也對這位翩翩少年勤於動腦,不懂就問的態度打心眼兒里喜歡。他幽默地回答說:「我也是聽老師說的。不過,教我的老師比教你的老師年歲大得多,所以我知道的就比你多。」周恩來的話把一船人都逗笑了。

到大禹陵後,周恩來看到大禹塑像供壁上畫有九把斧頭,就又故意問同行人員:「這九把斧頭是什麼意思?」

同行的人都搖頭說不知道,連專程陪同周恩來的「紹興通」宋山也回答說「不清楚」。只見王戍忽閃着大眼睛說:「表伯,剛才你不是說大禹曾鑄造九鼎,九鼎代表九州,我想這九把斧頭和九鼎會不會是一個意思呢?」

周恩來笑了,忍不住誇讚道:「還是王戍聰明,九斧正是與九鼎一樣,也象徵着大禹疏鑿九州、治水救民的豐功偉績。」他對王戍又多了一份喜愛。

祭祀遊覽歸來,周恩來應邀到姑父王子余家吃晚餐。第二天一天活動下來,周恩來又到姑父家吃晚飯。飯後,周恩來應親友們的要求,為大家題詞留念。當給王戍題寫的「衝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的宣紙交到王戍手上時,王戍頓覺熱血上涌,激動得怎麼也平靜不下來。他把父親王貺甫拉到屋外說:「爸爸,你替我跟表伯說,我願意隨他一起去抗日前線,打鬼子!」王貺甫同意了。

父子倆返回屋內,王貺甫當即將王戍的要求轉達給了周恩來。

周恩來望了望一臉稚氣的王戍,稍微遲疑一下說:「你年紀還小,應該繼續上學,這次還不能帶你出去。」

聽了表伯這麼一說,王戍難過地低下了頭,眼淚溢滿了眼眶。

周恩來不忍心見王戍難過的樣子,伸手把王戍拉到面前,親切地安慰說:「你做我的乾兒子,好不好?」[1] 王戍父子一聽都很高興,一起連聲說:「好,好!」周圍在場的人也都說好。王貺甫當即叫王戍站到周恩來面前,要他向表伯行三鞠躬禮,並當眾叫一聲:「乾爹!」周恩來應聲之後,馬上取過一張宣紙,為王戍重新寫一幅題詞:「乘長風破萬里浪!慕向表侄義兒 周恩來。」慕向是王戍的字,周恩來在署名時比上一幅多了「義兒」兩字。

題詞寫好後,周恩來拿出10塊銀元交給王戍,囑咐說:「你年紀小,應該好好學習,學會獨立生活。以後還可以經常給我寫信。」

第二天,周恩來離開紹興去了浙江省臨時省會金華,與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黃紹竑密談。他在繁忙的工作期間,也沒有忘掉自己剛認的義兒,又特意於4月5日將自己的一張穿着軍裝的照片隨信寄給王戍。周恩來在照片的背後還親筆題寫了「慕向表侄義兒存念 周恩來廿八·四·五」。「廿八」是指中華民國28年,也就是1939年。

自從紹興老家一別後,王戍再也未能見到他的義父周恩來。1940年,由於日軍大兵壓境,王貺甫怕王戍發生意外,讓他背井離鄉到福建,由祖父王子余找關係,安排他到永安的福建省銀行當雇員。王戍一邊工作一邊牢記周恩來教導,堅持刻苦讀書,並於1945年抗戰勝利那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學。

1949年,王戍畢業時,上海剛剛回到人民手中,他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服務團,很快就被分配到福州市政府工作,後來又調到福建高級工業學校工作。此後,王戍曾給義父寫過許多信,但周恩來均沒有回信。周恩來不是不想念自己的這個「表侄義兒」,而是考慮到如果給他回了信,就怕因為有他這層關係而影響王戍的進步。這是後來王戍聽父親王貺甫說的。新中國成立後,王貺甫曾任紹興市副市長,並進京見過周恩來。而王戍入閩50年,一直兢兢業業地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他一直牢記周恩來的10條《告親戚朋友》的家規,特別是第9條「任何場合都不要講出與周恩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他更是牢牢記在心中,一直堅持在自己的教育崗位上默默地為人民服務,直到離休。

王戍與周恩來的這層特殊關係,直到1978年紹興市委請他回紹興回憶整理1939年周恩來紹興之行的有關資料時,才被人們所了解。對於他雖與周恩來有特殊關係而淡泊一生的做法,現已86歲高齡的王戍老人不久前在給筆者的信中說:「表伯離開我們3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高風亮節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上,他的教誨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這也正是新中國成立後他從不向任何人表白這層關係的內心展示。

參考文獻

  1. 來源:世界新聞報. 周恩來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義子. 2008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