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奎的婚事(李英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慶奎的婚事》是中國當代作家李英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周慶奎的婚事
一
以試製「土地雷土炸藥」成功的周慶奎,而馳名晉陽區,並且狠狠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囂張氣焰。
其貌不揚的周慶奎,圓臉盤,黑眉毛,兩隻眼睛炯炯有神,中等個子,魁偉的身材,做起事來特別的認真,嚴格要求自己,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為了生活和兒女勞累了半輩子的周慶奎,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裡,為了生活,整天東奔西走忙忙碌碌地做生意,綁笤帚,油簸箕,給馬釘掌,幹些粗糙的活兒,掙點零花錢,來填補家用。
他三十歲時,他的結髮妻子因病去世,撇下兩個孩子,他沒黑沒夜又當爹又當媽,苦苦經營着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有一年,兒子周新平咳嗽發燒,他急着給兒子看病抓藥,又要照顧小女兒周芸芸。忙碌不過來。這時,對門的王大哥來到他家,幫忙照顧熟睡的小女兒。 等他給兒子看了病,熬好了藥,給兒子餵了藥,兒子的病才漸漸地好轉了,燒也慢慢地退了。他跑了大半天,也累了,一躺下就呼呼地睡着了。
王大哥給周慶奎身上蓋了一件衣服,閉上門悄悄地回家了。
這時,睡醒的女兒周芸芸坐起來。起身來到灶台前,開始生火做飯。等到父親睡醒了,聞到香噴噴的小米飯,他點了點女兒乖巧的小鼻子,舒心地笑了。 周新平的病好了後,他跟着父親出門做生意,周芸芸在家做家務,碾米、磨玉米面,擦一些紅薯,晾曬紅薯干,貧窮的家庭每天粗茶淡飯,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二
就這樣,周慶奎的中年就悄悄地過去了。
他的婚姻一直擱淺着。梁家莊的村長陳老庚曾經給他介紹過對象,他沒有答應。他非常心疼兩個孩子,擔心後媽來了待孩子不好,一直沒有同意。
苦日子何時是的頭?他暗暗地問過自己。為什麼總要這樣苛刻地對待自己,不能善待自己呢?他曾經無數次地問自己,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陳老庚從小和周慶奎是光着屁股長大的好的朋友,放學後,一起掏鳥窩,一起掏麻雀,一起捉迷藏,一起盪鞦韆,一起採蓮蓬。
他倆一起在私塾學堂里聽私塾先生上課。陳老庚腦瓜聰明,背誦三字經特別的流利;周慶奎的算術,運算非常的巧妙,算法獨辟捷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數學計算每次都是滿分。他倆深受私塾先生的喜愛,成了私塾先生的掌上明珠。
陳老庚就是周慶奎肚裡的蛔蟲,周慶奎想的什麼,他全都知道。他明明知道周慶奎想成個家,卻一直委屈自己,這都是為了孩子。他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
三
周慶奎小的時候,是個放牛娃,經常給財主家放牛,在山坡上,在綠茵間,在池塘邊,牛兒在悠閒地吃草,水裡倒映着放牛娃和牛兒的影子,美麗的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映紅了周慶奎騎在牛背上的剪影,傍晚時分,他踏着夕陽的餘暉回家了。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快要下雨了,牛吃飽了肚子,準備回家,雨「嘩嘩嘩」地下大了,他來到一個私塾門口,瞧見私塾先生教蒙童學一首袁枚的古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周慶奎聽了幾遍,就記熟了。等私塾先生出來的時候,他的渾身都淋濕了。他給私塾先生背誦了這首古詩,私塾先生被他的超強的記憶力感到很驚訝。隨後,私塾先生給周慶奎找來一把雨傘,讓他打着雨傘趕着牛回財主家了。
從此,周慶奎趁着放牛的閒暇時間,從私塾學堂門口經過,還記住了不少的古詩、《三字經》、唐代李白的《蜀道難》、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宋代范仲的《岳陽樓記》等膾炙人口的名篇,還用短樹枝練習筆畫,一筆一划地寫字,鐵棒磨成針,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慶奎居然寫下一手好字。私塾先生樂得直夸周慶奎聰明勤奮。
幾年後,周慶奎長成一個濃眉大眼身材魁梧健壯的小伙子,深得私塾先生的喜愛。私塾先生親自把自己的寶貝女兒翠姑許配給他。小兩口恩恩愛愛,一年後,有了兒子周新平和女兒周芸芸。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周慶奎三十歲時,妻子因疾病纏身,多處求治無效,最後撇下丈夫和兩個孩子,撒手人寰。當時,埋葬了妻子,周慶奎的家裡就象天塌下來一樣,感到無援無助,意志消沉。可是生活總要堅強地過下去。
他強打精神,用堅強的毅力和兩個孩子繼續生活着。
本來,周慶奎和兩個孩子過着平凡的生活,可是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打破了周慶奎平靜的生活,是什麼事讓他寢食不安徹夜難眠呢?
四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外面下着濛濛細雨,呼呼刮着狂風,一道道閃電從空中划過,「轟隆隆——」響起了雷聲。
周慶奎的兩個孩子吃飽了飯,吹滅燈準備睡覺。這時,他聽見門外「咚咚咚」的敲門聲,十分的猛烈。周慶奎急忙起身,披上衣服,戴上草帽去開門,他打開門,借着遠處閃電,發現是村西的寡婦楊大嫂,他問有什麼事?楊大嫂說自己的茅草房漏雨,像破篩子一樣,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鍋鍋盆盆都派上了用場,但是無濟於事。想請周慶奎給她修理一下房子。
楊大嫂前幾年丈夫去世,大女兒已出嫁,自己帶着兒子小寶過着艱難的生活,周慶奎聽了楊大嫂的訴說,他答應給楊大嫂修茅草房。
兩個孩子已經睡了。他跟着楊大嫂來到她家,搬來梯子,站在梯子上,楊大嫂把麥秸草遞給他,周慶奎借着閃電的亮光,把麥秸草平鋪在茅草屋上,並且牢牢地壓實。等幹完了,楊大嫂讓他洗把臉,倒了一杯開水。他慢慢地喝着,楊大嫂有一句沒一句地和她拉着家常,並且用熱辣辣的眼光看着他。他起身告辭,楊大嫂卻說讓他多坐會,他知道楊大嫂想說什麼,卻欲言又止。一般說這種話都是男的主動,哪有女的先開口的,再說光棍寡婦,在一起相處多了免不了別人說閒話,再說哪有棉花見火不着的。周慶奎感到他們的事八字還沒一撇呢,何必在意。他的渾身有點燥熱,站起來告辭。誰知楊大嫂卻撲在他的懷裡,他都能聽見楊大嫂急促的呼吸聲,猛不防潑辣性格的楊大嫂在周慶奎臉上親了一口,他慌忙推開楊大嫂,說:「沒有結婚,不能這樣,免得讓人說閒話。」他想: 萬一沒結婚懷上孩子,做出不雅觀的事……他不敢再想下去了,急忙臉赤燥紅的走開了。
走出楊大嫂的家門,聽見楊大嫂撂下一句話:「這輩子我非你不嫁!」
從這以後,他老遠看見楊大嫂,都遠遠地躲避着走。這份遲到的愛,一直折磨着他的心,為了孩子,他寧願不結婚。
然而,在那個飢餓吃不飽的年代,在那個封建思想束縛的年代,在互相不理解渾渾噩噩的舊時代,他和兩個孩子歷經悽慘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地生活着。可是,楊大嫂卻始終不改嫁,她一有空閒,就烙些熱乎乎的玉米面餅子,端些醃製的蔓菁鹹菜,再捎上兩個炒雞蛋,端一碗野菜湯,放在周慶奎門口的台階上,就悄悄地走了。不料這一幕被路過的陳老耿瞧個正着。
五
周慶奎和楊大嫂的事,陳老耿是後來聽周慶奎斷斷續續告訴他的。
陳老耿埋怨道:「你們倆這算是什麼事呀!十幾年了,一個不嫁,一個不娶,一個苦苦地等待,一個艱難地支撐。真有點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和林黛玉。楊大嫂深深地愛着你,給你送玉米面餅子,送蔓菁鹹菜和炒雞蛋。你呀怎麼就不開竅呢?不要冷落了人家的一顆心。」
周慶奎「吧嗒吧嗒」地抽着煙,一語不發,他明白,楊大嫂深深地愛着他,那天晚上,修理茅草屋臨走時,楊大嫂說的一句話:「這輩子我非你不嫁!」一直縈繞在他的耳畔。他也深深地愛着楊大嫂,可就是下不了決心,愛情啊,怎麼就這樣折磨人,有情人難成眷屬。
陳老耿又說:「你看,十幾年過去了,你們倆都不容易,都過着單身生活,拉扯着孩子,務農着莊稼。春種秋收,花開花落。人生能有幾天好時光,好花能開幾日紅。我想這個道理你比我都懂。有些事情你還要主動,女人臉皮兒薄,比如挑水劈柴,你幫她多干點,多培養一下感情,經過愛情的風風雨雨,雨後見彩虹。」
周慶奎說:「老哥的一番話,說到我的心坎上。我對不起你,更對不起楊大嫂。以後我決不辜負你的殷切期望,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我的美好時光沒有白費。」
「好的,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美好的愛情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看你的實際行動吧!」陳老耿拍了拍周慶奎的肩膀告辭了。
六
烈日驕陽下,楊大嫂正在給玉米澆水。
玉米葉曬的打了卷,蔫搭搭的。
經過河水的澆灌,變得嫩綠茁壯了。
一畦澆完了,楊大嫂正在堵口子,由於昨晚受了點涼,她咳嗽了幾聲,渾身沒勁,河水沖刷的口子怎麼也堵不住,她急得快要哭了。
這時,一個頭戴草帽身材魁梧的人,挖了幾銑泥土,三下五除二就把渠道的口子堵上了。
堵完口子,他拿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上的汗珠時,楊大嫂定睛一看,說: 「是你。」
周慶奎微微一笑,露出嘴裡潔白的牙齒。
「你喝水。」楊大嫂端來一碗水,遞給周慶奎。周慶奎不由分說地「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澆完了玉米,倆人一起回村里了。
秋收時節,周慶奎幫助楊大嫂掰玉米,一車玉米裝滿了小平車,周慶奎把玉米拉到場院裡晾曬着。
玉米收完了,玉米地里開始種冬小麥。周慶奎和楊大嫂一前一後,周慶奎耩地,楊大嫂點種小麥籽,又細又勻,像一條直線筆直地向前延伸着。
干累了,回家吃飯的時候,周慶奎帶着兩個孩子,拿着一袋玉米餅子,到楊大嫂家吃飯,楊大嫂擀杖一響,細細的麵條好似細掛麵一樣有勁道,有彈性,下到鍋里。周慶奎燒火,一會兒功夫,一鍋麵條煮好了,楊大嫂炒點蔥花,倒在鍋里。油星星漂滿了鍋里。楊大嫂調了一碗干香椿,撒上鹽、蔥花、辣椒麵,最後烹上油,香噴噴的,香味瀰漫在小小的房間裡。
吃飯的時候,周慶奎給孩子們端來麵條,讓孩子們先吃着,吃完後還要上學去。
周慶奎給自己盛了一碗麵條,澆上一筷子油潑辣子,那個麻辣麻辣的爽,他感到從來沒有過的舒適感。
七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幾個孩子慢慢地大了,周新平和周芸芸都參加了村裡的民兵組織,後來,參加了晉陽游擊隊。
這時,周慶奎已經五十多歲了,進入老年時期。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俗話說得好,老伴老伴,老了做個伴,頭疼腦熱相互照顧着,幹活回家有碗熱水喝,有碗熱飯吃,這就是幸福,這就是老年的快樂生活。
苦水裡結出並蒂蓮。經過陳老耿的撮合下,周慶奎和楊大嫂終於歷盡千辛萬苦,到區政府領了結婚證書,他倆走在了一起,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1]
作者簡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於山西臨猗,運城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