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丕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丕振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周丕振解放軍高級將領。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長期堅持括蒼游擊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者,曾任括蒼游擊支隊支隊長,浙江省軍區司令部顧問(副軍職)等職。早在20世紀40年代,周丕振在括蒼地區打游擊時,已是一位名揚四方的傳奇式英雄,老百姓都親切地叫他「周司令」。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周丕振率領部隊歷經大小百餘戰,轉戰甌江兩岸、括蒼山麓,先後解放玉環、樂清、溫嶺、黃岩等縣城,為括蒼地區和浙南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基本信息

中文名:周丕振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

逝世日期:2002年9月1日

職 業:解放軍高級將領

性 別:男

國 籍:中國

人物生平

周丕振於1917年11月出生在樂清縣山面鄉(現嶺底鄉)澤基村。這個村地處樂清、永嘉兩縣邊界中段,村莊周圍山連山,峰連峰。高山峻岭的環境,使他逐步磨鍊成堅強的意志和不畏挫折、勇於鬥爭的性格。15歲前,周丕振除了在私塾讀書外,還當過學徒,但主要還是砍柴、看牛、種地。他從小不怕危險,砍柴時喜歡走險路。有一次,他砍柴回來時冒險從後門山的「獅子屁股」直衝而下,當他挑着柴擔走到懸崖的邊沿時,嚇得同伴們都不敢看。16歲那年,他父親送他上了小學五年級。由於之前從沒有學過算術等課程,以及對城市環境的不適應,周丕振第一學期總成績只有25分。但他憑着刻苦和聰明,不到一年,成績躍至全班第三名。小學畢業後,他考上了聯中。之後插班進入甌海中學成為三年級學生。

在聯中和甌海中學就學期間,他結識了李方成等進步青年,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革命思想,感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1935年爆發的「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使周丕振深受教育。他參與了溫州學生聲援「一二·九」運動的活動,參加了拆毀「東洋堂」的鬥爭,此舉成為他走向革命的起點。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周丕振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下半年,樂清成立了戰時青年服務團,周丕振擔任該團虹橋辦事處主任。他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工作,經常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1938年8月,經同鄉余秉剛介紹,周丕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樂清戰時青年服務團解散,國民黨樂清縣政府成立戰時政治工作隊。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周丕振進入政工隊,和李方成等同志一起工作,並擔任了第三任黨團書記。周丕振發揮出色的組織能力,把政工隊的抗日救亡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中共浙南特委領導的好評。他組織開辦各種學習班向大家宣講革命的道理,積極培養和團結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他利用樂清民眾劇團等文化團體聯合演出時機,散發和張貼了印有「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等內容的傳單和標語,引起國民黨政府的驚恐。國民黨樂清縣政府關押了劇團負責人謝隆光等三青年。為了營救謝等三人,周丕振率政工隊黨團成員和幾位抗日積極分子繼續散發傳單和張貼標語。國民黨樂清縣政府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釋放了謝隆光等人。

1940年10月,台屬特委書記劉清揚派周丕振到新四軍東南黨校學習。他和余秉剛一起,從樂清澤基村出發前往皖南。到達安徽歙縣後,找到新四軍岩寺兵站。平生第一次見到自己部隊,周丕振的心情十分興奮。由於形勢緊張,新四軍東南黨校停辦,周丕振留在了新四軍,被編入新四軍教導總隊第四隊(即政治隊),成為一名新四軍戰士。

1941年1月,蔣介石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餘人,在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8萬餘人圍攻,除約2000餘人突圍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捕。當時,周丕振所在的教導總隊政治隊跟着新四軍軍部一起行動,一直參加戰鬥,激戰了六七天。1月14日,周丕振等幾十名戰士突圍出來後,在石井坑又遭到包圍,糧食吃光了,子彈也打完了,不少同志壯烈犧牲。當周丕振和兩位戰友撤到山坑小溪邊時,又被一股敵兵包圍。周丕振等三人不幸被俘,被囚禁在上饒集中營。

在集中營里,周丕振和戰友們受盡了敵人的殘酷虐待,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和摧殘他的革命意志。在8個多月的牢獄生活中,他始終堅貞不屈,團結獄友,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頑強的鬥爭。當他看到經常有一些戰友被反動派殘酷槍殺時,心想與其坐而待斃,不如鋌而走險。他時刻準備着想逃跑。有一天,他發現操場角落的廁所,緊挨着鐵絲網,糞坑後有一條排水溝,經過鐵絲網底部直通外面。由於溝里長滿了雜草,很難發現這是一條可以通過人的溝洞。他不動聲色,等待着逃跑的時機。一天晚飯後,天空下起了毛毛雨,周丕振心想逃跑的機會來了。他偷偷地拉了同囚室的朱一明,兩人走到籠子前,向敵班長請假上廁所。他們走進廁所時,裡面還蹲着兩個人。他和朱一明假裝大便,等這兩人走後,立刻開始行動。他倆慢慢地從溝洞裡爬出去,在夜幕的掩護下,弓着身子飛快地鑽進一片樹林,終於成功越獄。時值寒冬,一路上不僅有遭到敵人逮捕的危險,而且有餓死、凍死、病倒的可能。他和朱一明身無分文,一路上睡山坑荒野,食野果、偷番薯充飢。身上唯一值錢的一件襯衣和一根皮帶也用來換了飯吃,一路乞討,歷經艱辛,終於回到了家鄉樂清。這一段非凡的經歷,使周丕振歷經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他憑着堅定的信念、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闖過了這一道死亡線。

轉戰浙南揚威名

周丕振回到故鄉後,正值樂清黨組織貫徹中共中央指示,轉入隱蔽鬥爭的時期。因形勢緊張,台屬特委機關也轉移到山面鄉澤基一帶。周丕振找到組織,匯報了自己在皖南事變中被俘後,被囚上饒集中營和冒險出逃的經歷。台屬特委書記劉清揚和邱清華等結合周丕振去皖南前在樂清工作的突出表現,商議後認為其可以信任,並決定任命其為特委秘書,負責生活和保衛工作。周丕振和台屬特委領導同志住在一個叫岩崗的深山冷岙中,鑽草窩,睡山洞,吃的是野菜,蓋的是茅草,受凍挨餓,生活極為艱苦。他們白天很少見到陽光,夜間又遭蚊蟲叮咬,致使身上生虱子,屁股患疥瘡,但大家始終充滿革命樂觀主義。

1942年5月,樂清黨組織劃歸浙南特委領導,台屬特委機關遷回台州,周丕振留在樂清工作,成為一名重要骨幹。樂清黨組織派他到永嘉羅家寮村,以小學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創建新區工作。羅家寮村位於永嘉、樂清、黃岩三縣交接處,東南連接雁盪山,東北綿亘括蒼山脈,山峰交錯,層巒疊嶂,是個地勢險要、十分有利於開展游擊戰爭的地方。周丕振利用一切機會,走遍鄰近所有村莊,踏遍那一帶的山山岙岙。他不僅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發展了一批地下黨員,而且找到了大功、赤岩等幾個可以容納數百人的山洞,以及人跡罕至的深山峽谷。這為他以後能夠帶領游擊隊與敵人周旋,取得反「清剿」鬥爭勝利,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42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溫州被捕後犧牲,省委機關遭到破壞。嗣後,敵人對我地下黨組織大肆清剿、搜捕。永嘉、仙居、黃岩、溫嶺等黨組織也先後遭到破壞。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國民黨閩浙贛三省綏靖指揮部第十四督剿處指揮官曹集雲率部進駐樂清虹橋,對甌江以北的西楠溪、樂清等地開展「清剿」,同時,組織一支由特務、叛徒組成的「肅奸隊」,重點破壞我黨的各地方組織。在白色恐怖下,曾任台屬特委委員、樂清縣委書記的鄭梅迪變節,於次年4月在虹橋向國民黨「肅奸隊」辦了自首手續,供出我縣、區級幹部二三十人,並準備赴溫州與國民黨當局進行密談。在這事關黨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樂清、甌北兩縣黨組織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採取果斷措施予以解決,由周丕振帶隊執行。周丕振率武工組當夜趕往朴頭鄭家進行阻止,在勸說無效反遭圍攻的情況下,當場處決了鄭梅迪。周丕振在緊急關頭迎難而上,勇誅叛徒,挫敗了敵人企圖消滅樂清、甌北等地黨組織的陰謀,為黨立了一大功。

1944年9月,日寇侵占溫州和樂清縣西。樂清黨組織決定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進行武裝抗日。10月,「樂清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周丕振任隊長,邱清華任政委,林鶴翔任政治指導員。抗日隊伍開始只有13人槍,到年底發展到50人槍。

西鄉淪陷後,樂清黃曹鄉鄉長陳濟和原樂清戰時青年服務團總幹事王鳴皋籌劃組建一支抗日武裝部隊,經國民黨縣政府認可,定番號為「樂清縣警備大隊第四中隊」, 陳濟任中隊長,王鳴皋任副中隊長,駐虹橋鎮以南一線。王鳴皋的外甥葉齡銀是中共樂清縣委成員,王通過葉找到我黨希望得到支持和幫助。樂清黨組織派葉齡銀專門負責和「警四」聯繫。黨組織動員了一批青年學生參加「警四」, 並組織了一支「學生軍模範隊」作為「警四」的組成部隊,使「警四」迅速發展到4個分隊,150餘人槍。當國民黨頑固派覺察到「警四」內有共產黨活動,坐立不安。1945年春節前夕,國民黨頑固派調集頑浙保四團二營周璜部和樂清縣自衛大隊吳琨部等,準備對游擊隊根據地山面鄉進行「圍剿」,並密謀解除「警四」武裝。 2月22日夜,葉齡銀得知情況後匆匆找到游擊隊。邱清華、周丕振、鄭梅欣和葉彭銀四人徹夜商討對策,在分析形勢後決定發動虹橋武裝起義,爭取「警四」一起行動,粉碎敵人「圍剿」陰謀。於是派葉齡銀請陳濟、王鳴皋前來商談。2月25日上午,邱清華、周丕振等與陳、王開始會談。針對陳濟的猶豫態度,邱清華和周丕振等同志講清利害、曉以大義。陳濟迫於即將「被吃掉」的困難處境,同意參加起義行動。經過進一步研究,決定於25日夜間舉行起義。當天晚上,王鳴皋和葉齡銀按計劃在虹橋鎮宴請國民黨樂清縣自衛大隊大隊長吳琨,於席間將其扣押,吳鬧着要走。這時,邱清華和周丕振帶着短槍班戰士趕到。葉齡銀趁機喊道:「周司令到了!」吳琨一聽「司令到了!」以為有大部隊,嚇得面如土色,一下子軟癱在椅子上。周丕振和戰士押着吳琨,收繳了國民黨縣自衛大隊的槍。同時,還繳了虹橋區署、鎮公所和警察所的槍。虹橋鎮及其周圍頑方武裝被一掃而光,進犯澤基的頑浙保四團二營聞訊於2月26日倉皇撤退。敵人的「圍剿」企圖慘遭失敗。國民黨樂清縣長劉郎泉也因此被撤了職。起義勝利後,廣大群眾歡欣鼓舞,紛紛傳出遊擊隊有個周司令。從此以後,周司令這個稱呼不脛而走,越叫越響。起義次日,成立了「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周丕振擔任司令,成了名副其實的「周司令」。

虹橋起義後第五天,中共甌北縣委發動了嶼北武裝起義,擊退了國民黨永嘉警備中隊,繳了溪口警察所的槍支,成立了游擊中隊。從此,永樂兩縣的游擊武裝互相呼應,進行抗日反頑鬥爭。

1945年3月21日,日軍200餘人侵占樂清芙蓉鎮,企圖以此為據點進犯我游擊根據地。22日夜,周丕振率抗日游擊隊從山面鄉出發,分路挺進,攻打芙蓉鎮。在距敵人駐地不到3里路的良園村,遇到浙東區黨委派來支援浙南的原紅軍挺進師第四支隊長、時任浙東縱隊第三支隊長的余龍貴。於是,他們一起研究作戰部署,於23日夜突襲敵人駐地橋頭堂小學,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敵人慌忙採取火力封鎖,試圖反擊。在我游擊隊的猛烈攻擊下,敵人見勢不妙,撤出小學,狼狽逃竄。我游擊隊一舉收復了芙蓉鎮。

1945年3月底,浙南特委決定建立甌北中心縣委,永嘉、樂清兩縣部隊合編為「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總隊」,余龍貴任總隊長,胡景瑊任政治委員,周丕振任副總隊長,邱清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9個中隊,後又擴編了2個中隊,共計11個中隊,擁有700人槍。

人民武裝力量的壯大,引起了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驚恐。7月下旬,國民黨頑固派以第三十三師師長周淘漉為總指揮,調集敵正規軍第三十三師和浙保三團、四團計6000兵力,向括蒼游擊根據地發動更大規模的「清剿」。面對10倍於我的敵頑軍,永樂抗日縱隊主力跳出包圍圈,到黃岩、仙居、縉雲、玉環等地活動,開闢新區。周丕振率少數武裝在內線堅持鬥爭,與敵周旋。在敵人採取梳篦戰術搜索、掃蕩、瘋狂燒殺的日子裡,周丕振和戰士們或隱蔽于山林洞穴,或穿梭於日頑之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牽着敵人鼻子走,抓住戰機便主動出擊,搞得敵人筋疲力盡,暈頭轉向。敵人始終摸不着游擊隊的去向,處處撲空,惱羞成怒,把周丕振的家鄉——澤基村以及臨近的南充、張莊3個村莊全部燒毀。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方圓百里,一片火海。周丕振和戰士們在山林中,看見山下一片大火,悲憤填膺,怒火滿腔,更加堅定了拚死殺敵的決心。

1945年9月,國民黨浙團四團二營進駐永樂邊界地區的樟樹裊、科竹、烏弄3個村,成互為犄角之勢,陰謀隔絕永樂兩地游擊隊的聯繫,以實現其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的目的。這一天,周丕振接到情報,敵人在樟樹裊村駐紮一個加強連,配有4挺輕機槍,正在村頭趕修碉堡,但敵兵尚未駐進去,除在村前三官亭守着一個哨兵外,其餘都還住在村裡的一座九間大屋裡。周丕振意識到這是一次殲敵機會,如果敵人住進碉堡,要殲擊他們就難了。於是,他立即派人摸清敵人駐地地形、哨兵位置、作息時間,反覆研究作戰方案,決定採取奇襲。9月27日夜,周丕振組織了一支突擊隊,急行軍來到樟樹裊村的後山,悄然無聲地隱蔽進該村的我地下黨員陳仕進家。其他戰士隱蔽在山腰,隨時接應突擊隊。次日清晨,敵人從睡夢中醒來,根本沒有料想到,游擊隊此刻正隱蔽在距他們眼皮底下不到50米的地方。不一會,敵人吹響了吃早飯的哨子。突擊隊聞訊,立即分成三組,直奔敵頑軍營房。一組從大屋後堂門迅速破門而入,部分隊員直衝樓上,奪取輕機槍;另一組隊員控制正在吃早飯的敵人;還有2名隊員則直奔村前的步哨亭,繳了哨兵的槍。正在吃早飯的敵人被我游擊隊如神兵天降般的突然出現嚇呆了,不知所措。敵連長回過神來準備上樓拿機槍,到了樓梯口時立即變成了木偶似的不敢動彈。原來,我突擊隊員早就奪了這些輕機槍,正守在樓梯口等着。敵人只得乖乖舉手投降。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繳獲了4挺嶄新的輕機槍,33支長短槍,俘虜連長以下敵頑62人,徹底、乾淨地拔除了敵人在樟樹裊的據點,粉碎了其封鎖計劃。就這樣,周丕振以他的智慧和忠誠,依靠他和戰友們不畏艱難、頑強鬥爭的精神,在當地黨支部和群眾的掩護下,與敵人開展了「圍剿」和反「圍剿」鬥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一次伏擊戰中,坐着轎子前來督戰的國民黨溫州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寶琛,嚇得滾下轎子,倉皇逃竄,還丟下了他的水晶眼鏡。

在轉戰括蒼的歲月里,周丕振率領部隊同日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大小百餘次戰鬥,次次打勝仗。周丕振的威名家喻戶曉,大人孩子無人不知「周司令」,而敵人對他則聞風喪膽。

解放浙南建功勳

1947年5月,周丕振參加了浙南特委舉辦的第一期軍政幹部訓練班學習。

1947年11月15日,中共浙南特委對甌江以北地區部隊和黨的組織形式與幹部配備作出決定,原江北縣隊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括蒼支隊。下暫設第一、二、三、三、四中隊、獨立分隊、直屬警衛隊。任命周丕振為括蒼支隊支隊長,徐壽考為副支隊長,邱清華兼政治委員,鄭梅欣兼政治處主任。仇雪清為括蒼支隊第一中隊隊長,俞金江為政治指導員。谷定文為括蒼支隊第二中隊隊長,萬文達為政治指導員。林存邦為括蒼支隊第三中隊隊長,丁世祥兼政治委員,陳清和為政治指導員。黃樂平為括蒼支隊第四中隊隊長,吳聖朴為政治指導員。潘田波為括蒼支隊獨立分隊隊長,潘統軒為政治指導員。周夏傑為括蒼支隊直屬警衛隊隊長,林少仁為政治指導員。原樂清中心縣委改名為括蒼中心縣委,下設山面中心區、楠溪區、永樂黃邊區、玉環區、梅溪區、虹橋區、蓬溪區。梅溪、虹橋兩區歸山面中心區領導,蓬溪分區歸永樂黃邊區領導。括蒼中心縣委會仍以邱清華、周丕振、徐壽考、葉齡銀、鄭梅欣五同志組織之,邱、周、徐為常委,邱併兼書記,葉、鄭為執委,鄭兼宣傳部長,張雪梅為秘書。山面中心區委會以葉齡銀、黃義桃、湯幼林、陳權伍、梅迪民五同志組織之。葉、黃、湯為常委,葉兼書記,黃兼組織科長,湯兼宣傳科長,陳、梅為執行委員。楠溪區委員會以胡國洲、汪瑞烈、鄭中卿、戴洪法四同志組織之。胡、汪、鄭為常委,胡併兼書記,戴為執委。永樂黃邊區委員會以鄭倫、謝用佐、蔡熙、陳清波、謝順興五同志組織之。鄭、謝(用佐)、蔡為常委,鄭併兼書記,謝兼組織科長,蔡兼宣傳科長,陳、謝(順興)為執行。玉環區委員會以丁世祥、林存邦、連振釵、林建勛、謝勞等同志組織之。丁、林(存邦)、連為常委,丁併兼書記,林(建勛)、謝為執委。周丕振率部在括蒼大地上縱橫馳騁。周丕振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他那勇敢果斷、機智靈活的指揮作戰,受到同志們的交口稱讚。戰士們說,跟周司令打仗,攻必克,戰必勝,我們的膽子越打越大。

1949年2月,浙南地委要求括蒼支隊在江北地區發動攻勢,多打勝仗,牽制敵人,配合解放軍即將實施的渡江南下作戰。根據地委指示,周丕振率領括蒼支隊向括蒼地區的敵軍據點和縣城大舉進攻。從3月9日夜開始,先後奔襲虹橋鎮,智取大荊鎮,連拔溫嶺縣境內的琛山、潘郎、虎嘯三個敵據點。3月30日揮師向西,襲擊了永嘉重鎮楓林鎮,連戰告捷。敵人心驚膽顫,撤兵退回溫州。我括蒼山脈的廣大游擊區連成了一片。

4月3日,周丕振接到了玉環縣地下黨送出的有關玉環守敵的重要情報。玉環縣是個海島縣城,與樂清遙遙相對,中間隔着1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玉環縣守敵、國民黨玉環縣縣長毛芷熙以為海島易守難攻,括蒼支隊沒有渡海作戰的能力,欺壓百姓,擴軍反共,十分驕橫。為了配合括蒼支隊解放玉環,1949年2月,我地下黨在玉環區委書記丁世祥領導下,搜集敵情,布置內線,摸清了敵人兵力部署、武器裝備等重要情況。敵人在玉環縣城駐守着2個中隊、1個警衛隊和警察局的警察隊,毛芷熙用部分兵力守衛縣政府,另派1個中隊駐守在縣府附近的城隍廟。城外的雷公廟、教場嶺頭、東門和西青嶺頭等地,也都駐守了一部分兵力。縣府後門的北門山頭築着1個大碉堡,配備1挺重機槍,居高臨下,控制着整個縣城。城內各要口設有崗哨,戒備森嚴。縣城南北兩翼的坎門鎮、楚門鎮各駐守兵力計4個中隊,與縣城互為呼應。面對敵人的重兵把守,要渡海解放玉環確非易事。

周丕振接到情報後,經過研究作出了渡海作戰、解放玉環的決策和作戰部署。迅即調動部隊在樂清白溪地區環山村集結。他和政治處主任鄭梅欣就渡海作戰可能出現的天時、海況、潮候等各種情況進行了認真分析,並就渡海作戰的帆船和水手配備等作了充分準備。同時,他還派人急送一信給玉環港南分區區委盛世樵,要求玉環地下黨作好準備,並選帶數名熟識縣城和敵情的同志趕到白溪我部,為解放部隊作嚮導。

4月6日上午,周丕振和鄭梅欣、葉齡銀、丁世祥在環山村召開戰前軍事會議。他詳細分析了敵我情況,進行具體部署。正在這時,盛世樵帶着4位嚮導趕到,並搞到了敵軍4月6日至15日的口令。大家十分高興,大大地增強了取勝的信心。

下午4時,周丕振率部隊分別從白溪的宅前、石件頭、陡門頭等3個埠頭登船揚帆出發。臨行前,白溪地區群眾和婦女姐妹們抬來一籮籮、一筐筐的餅團、麥餅和雞蛋,熱情地往戰士們的懷裡、袋裡塞,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鬥志。

晚上10時許,船隊順利到達玉環島西灘村。部隊按照原定部署,分西、中、東三路,由嚮導和玉環籍同志引路快速前進。周丕振親率2個中隊,從中挑送骨幹組成2個突擊隊,取道東青嶺,直奔縣城,主攻玉環縣府大院,以實現擊其首腦、亂其部署、活捉毛芷熙、解放玉環全境的目標。

7日凌晨4時,當進攻縣府的第一槍打響後,各部隊疾速發起進攻。頓時,「噠噠噠」、「轟轟轟」的槍彈聲大作,猶如山崩地裂震撼玉環城。突擊隊攻進縣府大院,先是一排手榴彈,繼用機槍狠狠掃射,打得敵人狼狽亂竄,無處藏身,只得舉手投降。突擊隊員衝進毛芷熙臥室,只見他的小老婆趴在地上,嚇得瑟瑟發抖,卻不見毛芷熙的蹤影。部隊繼續向前搜索,擔任嚮導的邱昭宏看見在俘虜中有一人穿着一套舊軍裝,帽子壓住前額,低着腦袋不肯抬起頭,便疾步走上去,一把掀掉那俘虜的帽子,禁不住興奮得大喊:「毛芷熙捉住了。」

當攻打縣政府的槍聲一響,我軍攻打雷公廟守敵和天后宮警察局的部隊隨即發起衝鋒。在猛烈的炮火下,敵兵嚇得躲在廟裡的泥菩薩下面,戰戰兢兢不敢動彈,乖乖地當了俘虜。守在碉堡內的敵士兵,聽到毛芷熙已被活捉之後,自知大勢已去,個個棄槍投降。經過3小時激戰,全殲縣城守敵,而我軍則無一傷亡。坎門守敵自衛中隊長張某是毛芷熙的親信,周丕振派人帶着毛芷熙的親筆招降書至坎門鎮,促其投誠。張迫於大勢於當日率部來到縣城向我軍投誠。楚門守敵除自衛第一中隊逃往溫嶺,其餘2個鹽警中隊亦於8日向我軍繳槍投降。

這次解放玉環島的渡海作戰,充分展現了周丕振知己知彼、決策果斷、指揮若定的卓越軍事才能。浙南縱隊司令部傳令嘉獎參戰部隊,稱解放玉環戰鬥「是創我浙南解放戰爭中攻堅戰、殲滅戰與連續作戰之又一最好範例」。

5月4日,在我解放大軍勝利進軍的形勢下,浙南地委和各方面積極開展統戰工作。駐守溫州的國民黨二OO師師長、溫州專員兼保安司令葉芳將軍,經過我軍多次和談後同意起義。5月7日凌晨,浙南縱隊分3路進入溫州城,溫州和平解放。

正當溫州人民沉浸在歡慶解放的喜悅之中時,突然接到一個緊急情報,有一股敵軍潰逃南下,向溫州撲來。這股敵軍是國民黨號稱「袖珍王牌軍」的交通警察第一總隊。它是軍統特務頭子戴笠親自培植的特務部隊,受過美國特警隊的嚴格訓練,全部美式裝備,有較強的戰鬥力。為了保衛溫州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周丕振奉命率部阻擊,堵截這股敵軍。在民兵的配合阻擊下,將敵人包圍在藤橋鎮。敵人自恃裝備精良,在藤橋江北岸一線挖掘塹壕,負隅頑抗。周丕振沉着冷靜,周密部署,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在鎮西南佯攻,鉗制敵軍。敵人誤以為鎮西南是我軍主攻方向,集中主要火力進行還擊。這時,周丕振命令突擊隊以藤橋橋頭為主攻方向發起猛烈進攻。突擊隊員冒着彈雨,像猛虎下山勇猛衝鋒,似利箭迅速插入敵人橋頭陣地。經過激烈的巷戰和反覆衝殺,全殲敵人12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68挺、美式湯姆森衝鋒鎗和卡賓槍500餘支。一個被俘敵軍官沮喪地說:「想不到我們竟敗在手拿土槍的游擊隊手裡。」藤橋戰鬥後,部隊裝備大大改善,士氣高漲。

為配合解放大軍渡江南進,浙南縱隊司令部下達了向台州進軍的命令。5月23日,周丕振率第三支隊800餘人,北渡甌江,揮戈東進,準備解放溫嶺、黃岩兩縣。24日下午,部隊抵達樂清縣大荊鎮。這時,國民黨溫嶺縣參議長張心柏受溫嶺地下黨指派,專程趕到大荊向周丕振匯報敵情。原來,為了爭取溫嶺的和平解放,溫嶺的地下黨組織積極開展統戰策反工作,通過張心柏策動國民黨溫嶺縣縣長盧伯炎起義。經過多次接觸談判,盧伯炎表示同意起義。就在此時,國民黨當局突然將盧伯炎撤職,派童葆照接任溫嶺縣長。和平解放溫嶺的計劃中途流產。童葆照原是浙江省內河水警局局長兼水警總隊隊長,極為反動。一到溫嶺就拉民夫、挖戰壕、修碉堡,發布戒嚴令。他把裝備精良的幾個水警中隊分別安扎在縣城西北角的長崗山頭和火神廟、貧民工廠以及南門外的前山頭,以此作為第一道防線;另以長崗山頭的母子堡為核心陣地,以南門城頭堡、西門城頭堡和上水洞城頭堡為支撐點,構成環城防禦體系,作為第二道防線;再在縣府大院和縣前吊樓下布設重兵,增崗加哨,作為第三道防線。童葆照憑着手中掌握的800多兵力和堅固的工事,自以為是「銅牆鐵壁」,公開叫嚷「要與游擊隊決一死戰。」

周丕振聽取情況後,於26日在大荊召開軍政會議,仔細分析先打溫嶺還是先攻黃岩的利弊,最終決定先打溫嶺,促進黃岩和平解放。26日下午,部隊離開大荊向溫嶺進軍,當夜悄悄進入溫嶺西部塢根鄉,與玉環縣委書記丁世祥和溫西區委書記鄭玉卿帶領的幹部、民兵會合。27日下午,周丕振召開幹部會議研究攻城方案。大家心裡清楚攻打溫嶺縣城將是一場硬仗惡仗,個個摩拳擦掌。周丕振詳細分析敵情後認為,能否迅速奪取長崗山頭,事關戰鬥成敗。他把主攻長崗山頭的重任交給善打攻堅硬仗的第一大隊。

27日晚9時,部隊由嚮導帶路兵分三路從塢根和橫山出發。28日凌晨1時許,各路部隊到達指定地點。第一大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長崗山頭的母子堡。戰士們埋伏在土丘旁、草叢中,等候總攻的信號。

夜,靜悄悄。周丕振所在的作戰指揮部就設在長崗山頭西南角的王小殿山頭。他站在山頂,不時地看着手錶,當時針指向凌晨3時,他對站在身邊的作戰參謀說了聲:「開始」。3顆紅色信號彈剎時劃破了沉寂的夜空。頓時,我軍在西、南、北同時向敵人發起進攻,槍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整個縣城都沸騰起來了。

擔負主攻任務的第一大隊突擊組,向中心碉堡發起攻擊。敵人發現後,從碉堡和周圍塹壕里瘋狂地向我軍還擊。沖在最前面的班長周盛不幸中彈犧牲。戰士們繼續猛打猛衝,子彈和手榴彈像驟雨似地落在敵人陣地上,打得塹壕里的敵人倉皇逃入碉堡。敵人據守的中心堡有上下兩層,用條石砌成,厚度1米多,每層四周都有槍眼。敵人依仗這堅實的工事和充足的彈藥,用火力嚴密封鎖碉堡四周地段。我軍組織的幾次衝鋒受阻,改用火箭筒攻擊,可連打了12發炮彈,碉堡依然紋絲不動。

在長崗山頭戰鬥激烈進行的同時,第二、三大隊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鬥,突擊隊員冒着槍林彈雨匍匐向前,到城牆邊點燃炸了藥包,只聽「轟、轟」巨響,城頭堡被炸開大洞。敵人驚慌失措,四處逃命。我軍一鼓作氣,攻克了火神廟、貧民工廠、南門廟等敵人據點,攻下了西門、南門和北門。

這時,東方已破曉。長崗山頭的中心堡在晨曦中現出輪廓,敵碉堡的槍眼也看得清清楚楚。突擊隊員在火力的掩護下,抵近中心堡約50米處,火箭筒手全神貫注地瞄準目標,「轟」地一聲巨響,炮彈穿過槍眼在中心堡里爆炸,敵人的機槍啞了。戰士們立即躍起,像潮水般地沖向碉堡。子堡里的敵人見中心堡被炸,不一會兒,就撐起白旗投降了。

童葆照見大勢已去,就帶着200餘敵人從東門出逃,卻鑽進了我軍早已設下的伏擊圈。「打!」一陣排槍,打得敵人驚恐萬狀,亂成一團,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往月河裡跳,童葆照束手就擒。溫嶺縣城解放了。

溫嶺縣城解放的第二天,黃巖縣長朱焯率部起義。5月30日,周丕振率部隊向黃岩挺進,中午11時到達黃岩城關。縣城裡沿街歡迎的人流如潮,歡聲如雷。部隊在黃巖縣參議院前的廣場上,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祝大會。6月15日,周丕振率領的第三支隊與南下解放大軍勝利會師。兩支部隊並肩作戰,先後解放了海門和松門。7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解放了仙居、寧海縣城。台州大地迎來了艷陽天,掀開了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歷任浙江省軍區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旅長余龍貴)、中共浙江省第五地委委員兼浙江軍區第五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華東軍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司令部隊列處處長、南京軍區戰史編輯室副主任、安徽省徽州軍分區司令員、安徽省治淮指揮部專職副指揮、安徽省農辦副主任、安徽省軍區副參謀長。

1980年3月調任浙江省軍區司令部顧問。

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他寫的長篇革命回憶錄《雁盪崢嶸》一書。

1982年11月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在浙江省軍區第五干休所休息。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離休生活

周丕振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戰績卓著,為創建括蒼游擊根據地和浙南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離休後,更是情系老區,關心老區的發展和老區群眾的生活。為了老區的脫貧,他的足跡踏遍了溫州、台州革命老區的山山水水,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奉獻給了老區人民。他曾經寫過一首詩:「戎裝一身已收藏,平生奉獻也尋常,今人慾識澤基老,只是周家放牛郎。」並自喻為「括蒼一兵」。括蒼一兵——這正是周丕振對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

2002年9月1日,周丕振在杭州逝世,享年86歲。

畢生獻革命,魂縈括蒼山——括蒼人民永遠懷念他。

周丕振故居

嶺底鄉澤基村保留着一座完好的三合院,這座建在山坡上的院子和周圍的建築相比,顯得與眾不同。院門灰白相間,門上書寫着「小岐周」三個字。

這座院子是括蒼游擊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周丕振的故居,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周丕振率領部隊歷經大小百餘戰,轉戰甌江兩岸、括蒼山麓,先後解放玉環、樂清、溫嶺、黃岩等縣城,為括蒼地區和浙南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績。位于山坡上的周丕振故居見證了他的成長,如今又承載着革命歷史和人們對英雄的緬懷。

周丕振故居的院門上有一副石刻的對聯,上書「靜對屏山開壽宇,大觀滄海起文瀾」,橫批便是「小岐周」。「小岐周」三個字上還有一個鐘錶圖形,鐘面一直對着八點鐘。院門雕刻着樸素的花紋,顯得十分大氣。院子裡收拾得很整齊,正對着門口的屋子大門緊閉,而旁邊的廂房似乎還有人仍然住在這裡。

抗戰快勝利時,日本人打到了澤基。1945年正值春節時,天上下着大雪,日本人知道了周丕振的住處後直奔他家,扒光了周丕振父親的衣服,讓他父親跪在雪地里。後來又放火燒了澤基,整個澤基就只剩下三爿破屋。大火燒了澤基後,一片灰燼,丕振的房子是五十年代時重建的。院門是按照原來的樣子重新建的。這個院子是周家共同的房子,院子裡住的都是丕振的侄子們。[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