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吼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吼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皋埠鎮境內,原名「犬亭山」,又名「狗山「,後取當地方言諧音,改為「吼山」。

景區介紹

自然風光獨特,人文歷史悠久。自漢以來鑿山採石,經過千百年的石砍斧削和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山奇、石怪、洞幽、水深的奇特自然景觀,是紹興石文化的傑出代表。

吼山風景區由吼山園內、山水園區、水樂園區、花果園區、瞻仰園區五部分組成,48個景點,以石景見長。吼山桃花節是紹興縣皋埠鎮吼山每年桃花盛開時節,今天舉行「吼山第十九屆桃花節」,讓遊客感受「踏青賞桃花,登山觀奇石」的樂趣。 「棋盤石」為吼山石景之精華,「雲石」為越中12勝景之一。[1]

主要景點

棋盤石

位於半山腰,孤兀獨立,高30餘米,周10餘米,上有橫石三塊,崔嵬離奇,傳說有兩位神仙在此弈棋而得名。「雲台」上粗下細,底部瘦削,凌空兀立,橫架一塊橢圓形巨石,婷婷如雲,似天外飛來,故名「雲石」。 岩下有一泉名「雲石泉」,水質清澄甘冽,終年不枯。山麓緩坡處遍植桃樹千株,春日漫山競放,爭艷斗奇,每年在此舉行吼山桃花節,所產蟠桃為越中佳果之一。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祖先羨吼山風景,由魯墟移此居住,子孫繁衍「放生池」、「觀魚躍」、「武陵源」等題刻。山頂原有樓閣數楹,即明萬曆間編修陶望齡讀書處「石匱山房」,今無存。

放生池

「放生池」原為採石後所遺石宕,蓄水成池,潭深水寒,池上一條石樑,由北橫跨水面,長三四米,梁下形成大小相套的雙洞,小洞狀如象鼻,一孤岩自山頂懸空而下,直探水底,酷似「象鼻吸水」。潭中殘石,形態各異,水石相映成輝,使人流連忘返。

煙蘿洞

位於吼山之麓,洞廣30餘畝,沿桃園小徑,由月門入內,豁然開朗,三面皆石壁,中有深潭,一股山泉自山頂而下,飛瀑綴簾,曰「龍涎水」。洞名為明朝禮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

雲石墩

凌空兀立,上粗下細,呈橢圓形巨石於其頂部,危呼欲傾。「雲石」二字為1936年邑人鮑彬書。近處覆岩之下有亭5間,名「萬寂亭」,亭前有飛泉池,水甘冽,名「雲泉」。

壽寧寺

舊時萬寂庵,陸游先人當年建於東山,半為祠堂半為家廟,今遷址重建於吼山風景區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一如中國寺廟格局,為開放寺廟。

花果園林

花果園林是吼山風光的一大特色。花果滿坡與山水風光相映成趣。素有「花果山」之稱,吼山桃林歷史悠久,為蔡元培先生所開闢,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一到春天,數千棵桃樹爭相怒放,景區成了花的海洋,蔚為壯觀。 吼山有很多的水果可供人品嘗,有桃子、桔子、枇杷、甜柿、蘋果、葡萄、生梨等,尤其蟠桃、人稱「蔡公桃」皮薄肉細,鮮甜無比。 整個景區,怪石如林,石景繁多,除上述外,還有剩水盪、神犬護山、神仙浴池、神龜護亭、石搖門、天井、青蛙登天、蛤蟆石、僧帽石、五狗迎賓等。

人文景觀

吼山既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愛國詩人陸游的祖居就在吼山。歷代名人在吼山留有足跡,如明代陶望齡、張岱、袁宏道、徐渭、陶允宜、查慎行以及近代的陶成章、蔡元培、魯迅等。歷史名人的摩崖石刻留有多處,諸如鄭板橋、平度、李慈銘、孫嘉淦、劉正誼、劉顯祖、趙青等都留有傑出的詩文。電視劇《神話》48集有一些畫面在吼山拍攝。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紹興電視台等單位聯合拍攝的3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越王勾踐》在浙江紹興吼山風景區舉行了開機儀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