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茱萸五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茱萸五加,是一種多年生被子植物,也是一味中藥藥材。

藥用部位

根皮(吳茱萸五加皮)。

藥用功能

能祛風濕,解毒消痛,清熱瀉火。

苗藥

山叉葉,補禍蓮:葉治皮膚病《湘藍考》。(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根皮:辛,溫。祛風除溫,理氣化痰。用於風濕痹痛、心氣痛,癆咳,吐血,哮喘。(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2-12米;枝暗色,無刺,新枝紅棕色,無毛,無刺。葉有3小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長5-10厘米,密生淡棕色短柔毛,不久毛即脫落,僅葉柄先端和小葉柄相連處有銹色簇毛;小葉片紙質至革質,長6-12厘米,寬3-6厘米,中央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卵形,先端短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兩側小葉片基部歪斜,較小,上面無毛,下面脈腋有簇毛,邊緣全緣或有鋸齒,齒有或長或短的刺尖,側脈6-8對,兩面明顯,網脈明顯;小葉無柄或有短柄。[1]

傘形花序有多數或少數花,通常幾個組成頂生復傘形花序,稀單生;總花梗長2-8厘米,無毛;花梗長0.8-1.5厘米,花後延長,無毛;萼長1-1.5毫米,無毛,邊緣全緣;花瓣5,長卵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反曲;雄蕊5,花絲長約2毫米;子房4-2室,花盤略扁平;花柱4-2,基部合生,中部以上離生,反曲。

果實球形或略長,直徑5-7毫米,黑色,有4-2淺棱,宿存花柱長約2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變種

細梗吳茱萸五加(變種)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通常有5小葉,小葉片下面脈腋有銹色簇毛,傘形花序的花較少,總花梗較細長,果梗長達3.5厘米。

分布於四川(寶興、金佛山)、雲南(中甸、鶴慶)、廣西(象州、資源)、貴州(納雍)、湖北(恩施、會豐)和江西(鉛山)。生於森林中,海拔約2000米。

銹毛吳茱萸五加(變種)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小葉片下面沿脈密生鏽色絨毛或毛脫落變幾無毛,總花梗和花梗也常有銹色絨毛。

分布於西藏(卡馬河下游、吉隆、波密、察隅、林芝)、雲南(中甸、德欽)、四川(峨眉山、寶興、金佛山)、貴州(凱里)和廣西(全州、興安)。生於森林中,海拔13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瑞麗怒江分水嶺。

根皮在西藏供藥用,有散風濕、強筋骨,逐瘀活血之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