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牛喘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牛喘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niú chuǎn yuè,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出自《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

出處

《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 曰:「吳牛望見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晉 ·裴啟 《語林》:「滿奮字武秋,體羸,惡風。侍坐 (晉) 武帝,屢顧看雲母幌。或云:『北窗琉璃屏風,實密似疏。』有難色。武帝笑之。答曰:『臣為吳牛,見月而喘。』」

《世說新語·言語》亦載,稍略。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護歌》)

「吳牛喘月」牽涉到兩個人,一個是晉武帝,一個是滿奮。

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故事

在晉武帝時,有一個叫滿奮的人,向來都怕吹冷風,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風。有一天,風很大,他剛好進宮朝見武帝,看見宮裡的窗戶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象很不堅固,不禁發起抖來,臉色變得很蒼白。

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滿奮照實回答。武帝一聽,便笑着說:「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風的。」滿奮覺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着說:「臣猶吳牛見月而喘。」意思是說:我就好象吳地里的牛一樣,一看到了月亮就嚇得喘起氣來了。

滿奮為什麼會有這種比喻呢?那是因為我國水牛多生長在長江、淮河一帶,古代這個地方叫做吳,所以那裡的牛就叫做吳牛,水牛很怕熱,喜歡泡在涼快的水裡,它只要一看到太陽,就會全身發熱,喘個不停。

有一次,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便嚇得大大的喘起氣來。「吳牛喘月」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吳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由這個故事,你是否得到了什麼啟示呢?單從事物的表面觀察就能得知真相嗎?想一想,該怎麼做才對呢? [1]

視頻

成語故事:吳牛喘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