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煦(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煦(清朝官員) 吳煦,字曉帆,號春池,晚號荔影,別號秦望山民或秦望山樵,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人物生平
摺疊道光二十五年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隨其父、兄出入錢塘、烏程(今湖州)等二十個府廳縣衙門,青年時代即熟悉官場內幕,也學得了衙門辦案、理漕、刑訟、交際等手段。二十五年,吳煦以捐納得試用知縣分發江蘇,從此進入封建官場。二十九年又捐輸米石獲加知州銜,充蘇州府署幫審。次年,先後署理荊溪(今宜興)、震澤(今吳江)知縣。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那一年,吳煦以補用知縣升松江府海防同知,辦理江蘇漕糧和往來海運公牘。二年,署金壇知縣,在任時鎮壓當地棚民起義,是年兼署吳江知縣,補授嘉定知縣。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年五月,吳煦在金壇任內辦理團練,迫害太平天國地方鄉官,開始踏上反對太平天國的罪惡之路;六月,調赴江蘇巡撫許乃釗大營差遣。八月,又調江蘇巡撫吉爾杭阿上海行營辦文案,參與鎮壓嘉定和上海小刀會起義。四年十二月再署松江府海防同知。咸豐五年正月上海小刀會起義失敗,吉爾杭阿去鎮江鎮壓太平軍。吳煦則留上海辦理"善後事宜",以海防同知身份在滬與英、法領事進行勾結,這是他外交活動的開端。是年升江蘇候補知府,兼辦太湖"巡防"事宜。年底調赴江南大營糧台差遣。七年(1857年),被派辦理上海捐厘總局,因涉嫌貪污被撤職並要受查辦,但善於鑽營的吳煦經過苦心"營術",終得矇混過關而保留原職。咸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廷以吳煦與洋人鄉有接觸,便派他充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的隨員,在上海辦理與英、法等國通商稅則事宜,由此受到賞識官運亨通。這年十二月十九日(1859年1月22日),吳煦署蘇松太道。九年(1859年)三月,獲護理江南海關道這一肥缺。五月,實任督理江海關並蘇松太兵備道。十年(1860年),為欽命鹽運使署江南蘇松太道。這時太平軍擊潰清江南大營,長驅直下常、蘇,威逼上海。十二月,上諭再晉吳煦署江蘇布政使,並充在籍的龐鍾璐江南團練大臣幫辦。吳煦感恩戴德,十分賣命。他與同鄉、蘇松糧道楊坊雇用美國流氓華爾,組織洋槍隊;同時又出面勾結駐滬英、法國領事策劃"會同防剿",太平軍進軍上海因而失利。是年末,咸豐帝賞其二品頂戴監督江海關。吳煦躊躇滿志,進入他仕途生涯的頂峰。 咸豐十一年 咸豐十一年(1861年)冬,忠王李秀成二克杭州後,再次進軍上海。吳煦便糾集候補知府吳雲、候補知州應寶時、湖北鹽法道顧文彬和在籍刑部郎中潘曾瑋,與外國侵略者成立"中外會防公所",一面致書上海英領事麥華陀,勾結在滬之英、法軍隊統領,一面又與上海官紳買辦以重價租借英船,從安慶將福建延建邵道李鴻章的五千淮軍接來上海,組成中外聯合勢力打擊太平軍。 同治元年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江蘇巡撫薛煥以華爾洋槍隊在松江抗拒太平軍"得利",奏請將洋槍隊改名"常勝軍",上諭加吳煦"督帶常勝軍正任"之職。吳煦怎樣也未料到,這個"督帶"卻是一頂帶刺的桂冠。清政府對外國侵略看之所以由拒絕到啟用,是出於形勢所迫,因此既想利用又怕難以駕馭,對外國侵略者始終處於重重疑慮之中。當清廷發現華爾舊部初不過千人,吳、楊漫無限制,陸續增至四千五百人,月餉七、八萬兩,且日益驕蹇,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感到十分不安,於是便遷怒於這位"督帶"。十月十五日,上諭嚴令"嗣後若再有增添及不遵調度約束之處,即着將該道等(按指吳煦、楊坊)嚴參治罪"(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厄運來到吳煦的政治生活之中。
同治元年九月,上海又發生了"常勝軍"統領美國人白齊文毆官搶餉事件。原來華爾在浙江慈谿被太平軍打死後,吳煦以白齊文"材勇可任"極力推薦(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今番白齊文不聽調遣,拒絕隨吳煦同率從英方租來的船隊"赴援金陵",卻帶勇數十到楊坊家中,毆傷楊坊,又刃傷其戚屬,乘機將預備發餉之四萬兩白銀搶去。這場鬧劇,即使清廷大為惱火,又惹怒了曾國藩、李鴻章等封疆大吏,朝野震動,於是這位常勝軍督帶成為眾矢之的。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怕責任弄到自己身上,慌忙向朝廷參奏,"該道(按指吳煦、楊坊)等創募此軍,及換人接帶,始終主謀,又有督帶之責,不能實力制,辦理不善,咎亦難辭。應請旨將吳煦、楊坊暫行革職,仍令妥籌接辦事宜,以觀後效。""如該軍仍前獷悍,應責成吳煦、楊坊妥為裁遣,一手經理,不得置身事外,希圖諉卸。"革了職還要負責到底。李鴻章不但為自己開脫,還向清廷獻計,說"赴金陵,雇用輪船及添購軍火,價值頗巨。茲既赴援不成,此項銀兩不准開銷稅款,應令吳煦楊坊自行賠補。"(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上諭照准,但未摘其二品頂戴,算足留給吳煦一條出路(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吳煦萬般無奈,交出官印,在宦海漩渦中開始沉淪。
事件始末
實際上,早在白齊文搶銀事件發生前,就有人在奏參薛煥的密折中也告了吳煦一狀,說"吳煦、俞斌在上海洋涇浜地方開設錢鋪。又合夥包估洋船、沙船,販貨至漢口及萊、登各海岸。皆假託寧波、廣東商人字號,掩人耳目。"又告其子"吳宗麟,系候補郎中,寓居上海道署,出入騶從,百姓有'小藩司'之稱,氣焰均極薰灼"(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同治元年五月二十日,丁母憂回吳江原籍的前詹事殷兆鏞奏參得更具體,他說:"吳煦精心計,在上海開茂記、紱記、元盛、元豐等銀號,凡交捐非伊號銀票不收,商販沙船、火輪船及洋行存銀甚多。"(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九月,殷兆鏞又奏劾薛煥、吳煦二人,為了鎮壓太平軍,不惜割讓滬區民地,又私向洋人買回蓋屋收租肥己之罪行。而吳煦命僕人偷偷地與外國人洽辦"購儲鴉片及出租房屋牟利"之醜聞,亦未瞞過其上級鷹犬的耳目,終於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可見其所作所為,早引起公憤。
殷兆鏞的奏摺到達朝廷,慈禧太后知道了吳煦的劣跡,即命曾國藩查辦。八月廿九日,曾國藩固奏"臣查吳煦開設銀號。置買海舶,牟利營私,系屬實情."這一結論無疑給吳煦定下大罪。但是曾國藩又說:"臣與李鴻章久擬列款參奏,惟蘇藩、關道二缺,一時難得接署之人。又蘇、常失陷以後,上海屢瀕於危。吳煦聯絡洋人,保全要地,具有微勞,且其廣交洋商,厚結華爾,吳煦之進退,於華爾全軍略有關係;華爾之向背,於英、法各國略有關係,不得不周詳審慎,三思後行。俟上海關道一缺遴委得人,再將吳煦事跡會折參奏。"(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曾國藩在奏摺中對吳煦貌似公正,實則既打又拉,不過認為吳煦眼下尚有用處,後來安排了湖南長沙人黃芳署理蘇松太道,奏准由劉郇膏兼署江蘇布政使,就把吳煦一腳踢開了。 [1] 革職 吳煦被革職,引起了上海外國侵略者的強烈反響,他們為失掉一個馴服工具而扼腕,他們更忘不掉吳煦"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而且在任時又肆應得宜,但為何要將其撤職,並要其擔任指揮一支軍隊這種無大價值的職務,乃是一個謎。"但如何解開這個"謎"呢?他們自出題自解答:"稍微思索一下,中國政治舞台上本來便存在這種陰謀與變幻,如果認識這種情形,這個謎便隨之消失。"(引自《太平軍在上海》,原載1862年《北華捷報》644期)這也算是點到了要害之處。
檔案 吳煦還有一大罪狀,即縱容重用劣跡昭著的幕客、門生和同鄉--上海縣後補縣丞閔釗、金鴻保、江蘇後補知府俞斌之流。閔釗是吳煦經商和出租房屋的代理人。金鴻保是個吃喝玩樂早受鞭撻的惡紳。吳煦與同鄉俞斌關係密切,十分引人注目。他與俞斌在上海合夥開錢鋪、在杭州開當鋪,早有公憤。俞斌與其弟水師參將俞奎,利用職務之便,借公肥私,把卡強征,出洋販貨,獲利數十萬,得官數年,暴富百萬,還私藏外國強盜在圓明園中劫掠的文物國寶。做為其上級的吳煦"共見共聞"(引自《曾國藩全集·奏稿四、五》),但他不加過問。同治二年二月,浙江鬧饑荒,俞斌、楊坊竟乘機"賤置產業以自肥",浙江巡撫左宗棠大罵他們"實屬忍心害理,為富不仁",左宗棠上奏命其"力措巨款、廣購米石"賑濟,否則"即行嚴辦"(引自《左宗棠全集·奏稿一》;稿中凡未注出處的均系引自己出版的《吳煦檔案選編》和未刊吳煦檔案)。
革職後 吳煦被劾革職,實為明暗數罪並發所致。但他感到真正心痛之處,那就是在經濟上受到的嚴重處罰。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吳煦與楊坊被迫各出一半,還清了前項欠款紋銀三十一萬兩,英洋六萬三千元。吳煦貪贓侵吞的公款和剝削的民脂民膏,到頭來卻滾進了外國侵略者的腰包。吳煦對此並不服氣。同治二年六月給他的朝廷中的支柱刑部侍郎軍機章京胡家玉寫信,說:"自愧愚戅,疏於事上",抱怨李鴻章"遷怒督帶之人褫職而賠經費",哀嘆革職後"僅擁有督帶虛名……恐涉負氣之嫌,不得不曲為順承,誠不以一官得失為心,而以軍需賠墊為苦。"
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他的"小衙內"寫信為他出謀劃策,說什麼:"將挪款開銷,使不能再向我們嘵舌,雖有心挑剔,亦可借公論作擋也。"又安慰其父,意如此如此"不患不能回任"。事情果不出"小藩司"之料,在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及整個蘇南政權覆滅後,江蘇巡撫李鴻章不忘因吳煦延引入滬才得以加官晉爵之情,遂又向朝廷吹噓吳煦"督帶常勝軍所向有功,更定章程,悉臻妥協、籌濟餉需,不遺餘力"。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一日上面,吳煦"著開復暫行革職處分,仍留江蘇以道員即補",就是由實授降為候補而已。吳煦雖未官復原職,也總算得到了一個體面的下台之階。
晚年
為了幫助吳煦撈回經濟損失,李鴻章奏准由政府"批解歸補銀兩"給吳煦,並讓吳煦在上海開設自任督辦的軍需報銷局和餉票獎局,向社會"勸捐",以"彌補經辦軍需虧欠",實際上是幫助他填補因充公退賠而空空的私囊。然而回天乏術。同治四年(1865年),吳煦只好向已升署兩江總督的李鴻章辭卸報銷局及餉票獎局的美差。按照他自己所說既已"毀家去官",留補又有何益,旋稱疾歸里。官場失意,家財一空,氣怨難消,終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63歲之際去世,了結殘生。
評價
吳煦的作為正處於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上海成為國際冒險家樂園的特定歷史條件下。他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太平天國,罪不容恕;他利用職權,損公肥私,置田開鋪,魚肉鄉民,應加嚴責;他私允擴大上海租界,牟取不義之財,又知法犯法,購儲鴉片煙,理受制裁;他為清王朝賣命,到頭來被擠出圈子,也埋葬了自己,真是活該!但吳煦投入外交活動,大興海關經濟,創立銀號事業,主張對外貿易,提倡近代軍事工業等,在客觀上的作用,也是不應該忽視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