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尊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尊友

來自長江網 的圖片

本名 吳尊友

國家 中國

吳尊友中國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1]

簡介

吳尊友(1963年6月-2023年10月27日),男,漢族,安徽黃山人,民進會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流行病學博士,公共衛生專家;主要從事艾滋病流行病學、高危人群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策略、項目評估等。生前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干預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吳尊友於1995年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專業;1988年畢業後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1995至1997年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是曾毅 ;2003年—2007年任民進中央社會法制分委會,副主任;2005年任中國疾控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2006年6月任民進宣武區工委主任;2017年4月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2022年12月當選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2023年1月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2023年10月27日,吳尊友因胰腺癌不幸去世,享年60歲。

無硝煙戰場上的勇士

這是走出疫情的第一個冬天,但是卻再也看不到吳尊友先生了。2023年10月吳尊友永遠離開了我們,年僅60歲。如果不關注新聞,你可能都不曾聽到過這個名字。

作為一名疾控人員,吳尊友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原主任和研究員,他已經深耕艾滋病防控領域30多年。

2020年作為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和形式的主要溝通者,吳尊友來到公眾面前。面對公眾聚集而來的目光,他卻這樣回應:很多人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代價,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麼。

作為設計政策的先驅,吳尊友的每次發言都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因疫情防控而蒙受經濟損失者往往多有怨言,其實吳尊友很清楚,過早放開對老人和孩子意味着什麼。這些人哪裡知道吳尊友患有比新冠更可怕的胰腺癌。

吳尊友曾說他的心愿是和新冠一起退出公眾的視野,誰成想這一退便是永別。

吳尊友先生的遺願是: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他當之無愧是中國的脊樑。

個人生活

三年白頭

新冠疫情發生三年以來,因為隨時都會有任務,吳尊友時刻都處於待命狀態,除了高強度的工作,他內心也承受着壓力。觀眾發現,經歷三年疫情,吳尊友的樣貌悄然發生着改變,頭髮從黑變白,身體變得日漸消瘦。吳尊友回應:「應該說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們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麼,很多人頭髮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壓力更大,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貢獻得更多。」

兼職博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吳尊友兼職做起了博主。他希望向公眾傳遞一些關於新冠疫情的防控信息,讓大家能夠理解,也能夠採取適當的防疫措施,減少感染風險。此外,也能更理解國家政策。

親力親為

2020年6月24日,吳尊友前往位於朝陽區的一處隔離點做流調,訪了三個剛出院到隔離點康復觀察的關鍵病例,每個病例都需要訪談約一個小時。儘管他們已經對病例間的關係都很清楚,但仍然怕有信息遺漏。因此,吳尊友詳細詢問了這三個病例的相關信息,比如賣什麼貨物,進貨的渠道是什麼,進貨渠道有無變更過,「甚至細到比如他們平常都在裡面坐哪部電梯」等問題。

堅持鍛煉

工作之外,吳尊友堅持鍛煉身體。比如酷愛打羽毛球,這是他每周定期完成的一項鍛煉活動,哪怕是坐國際航班剛回到北京,他也不倒時差就到場地去打羽毛球。

人物評價

鏡頭前,他(吳尊友)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回應群眾關切;鏡頭外,他奮戰在疫情防控和溯源一線,遍訪武漢、北京、喀什、綏化……從事傳染病防控30多年,吳尊友數次直面病毒和危險,只為當好百姓的健康「守門人」。吳尊友為中國艾滋病防治作出重大貢獻。吳尊友及時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將科技界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及時科普給民眾,轉化為人民的抗疫力量。(《團結報》評)

吳尊友作為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誠衛士,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視作崇高理念,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認真守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吳尊友研究員胸懷祖國、情系人民、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踐行了將科研論文寫在人民健康上的初心和使命,為傳染病防控工作者將科學研究和防治工作實踐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樹立了榜樣。他直面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新冠肺炎和艾滋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深入一線開展科學研究和防治工作實踐,為保障人民健康發揮了關鍵技術核心專家作用。他是新時代疾控人的楷模和典範,是疾控人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不懈拼搏的愛崗敬業精神、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不斷提高業務本領,不斷強化將科學理論知識與防治工作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做好艾滋病、丙肝和性病等傳染病防控工作,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為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力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人事黨群辦厲成梅評)

吳尊友為中國禁毒和控制吸毒引發艾滋病問題作出了貢獻。(國家禁毒辦評)

「他在21世紀初就成為中國艾滋病防控的關鍵人物,其後幾乎從不缺席任何一場傳染病防控戰役。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多以來,他背負着重擔,為決策層提供科學參考,為大眾科普知識。新冠疫情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他期待着和疫情退出公眾視線的那一天,彼時當是疫情散去,歲月靜好。」(「中國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頒獎詞)

吳尊友在上學時學習成績算不上拔尖,但是他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很執著。吳尊友也趕潮流,在20世紀80年代剛剛時興的喇叭褲,就買了來穿。(大學室友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承業評)

吳尊友是好同志,真正的流行病學家,是一個學者,我們應該學習他帶病工作的革命精神。(中國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 評價)

人物爭議

2022年3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疫情防控與疫苗接種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稱,為了做到及時、全部,有一些新的技術來幫助發現感染者。一是大數據的應用。流行病學調查的過程中,利用大數據來協助把整個傳播鏈梳理清楚,最大可能地發現傳播鏈上的所有可能的感染人員。二是核酸檢測,所謂的「全員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非常重要的,一是及時、二是全面。在確定的局部範圍內開展全員檢測時,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最好是1-3天完成一輪檢測,一定要快。每一輪檢測一定要完成確定的局部範圍內全部人群的篩查,不能篩查一部分漏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做到及時全員篩查,一般來說,3-4輪核酸篩查基本能達到社會層面病例清零,千萬要注意防止有遺漏。如果每一輪都有遺漏的話,可能會出現做了7、8輪或者8-10輪還會有社會層面感染者的發現,所以及時、快速、全面非常重要。 3月25日,吳尊友表示,針對中國當前的疫情形勢,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清零,依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新冠防控策略。 4月1日,吳尊友表示,中國能夠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也必須堅持動態清零。 5月19日,吳尊友在個人微博發布長文,提出「間歇性排毒說」;後遭多位專家反對:不科學,病毒不會「時有時無」。

參考來源

  1. 吳尊友, 長江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