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大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大任
吳大任
出生 1908年12月
廣東省高要縣
逝世 1997年3月19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我國積分幾何研究的先驅之一。
知名作品 《微分幾何講義》

吳大任,(1908年—1997年),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我國積分幾何研究的先驅之一。

個人簡歷

吳大任1908年12月出生,祖籍廣東省高要縣,祖父與父親都是前清科舉出身,祖父早故。中華民國成立後,父親吳遠基曾從事工商業,後主要從事文教事業,曾任中學校長,更多時間編寫高要縣縣誌。

吳大任1908年出生於天津。1915年初,因母親病重,全家遷回廣州,母親去世後又遷回老家。吳大任1919年畢業於高要縣立模範小學,曾先後在肇慶和廣州上私塾,閱讀了大量古籍和小說,奠定了他的語文基礎。1921年考入南開中學,數學和語文成績一貫優良。中學時期使他受益最多的是高中數學教師劉乙閣。1926年畢業時他被免試保送入南開大學,並免交學宿費。

在大學期間,他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廣泛閱覽各種書刊。初入大學時他選了物理系,有些課他與陳省身、吳大猷同班上,饒毓泰對他們的成績備加讚揚。現代物理課使吳大任接觸到當時物理學的某些前沿成就。饒毓泰讓他閱讀了R.A.密利根(Millikan)測定電子電荷的實驗報告,並在班上講述。吳大任看到密利根在《物理評論》上發表的關於宇宙線的最初幾篇文章後,就寫了一篇綜述性短文,在學生組織的「理科學會」編輯出版的《理科學報》上發表,饒毓泰看到後極為讚賞。  

個人履歷

1908年12月8日出生於天津市。

1926—1930年在南開大學數學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

1930—1931年在中山大學先後任助教和預科兼高中部教員。

1931—1932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讀研究生。

1932—1933年任南開大學數學系助教。

1933—1935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數學系學習,獲科學碩士學位。

1935—1937年在德國漢堡大學作訪問學者。

1937—1942年任武漢大學教授。

1942—1946年任四川大學教授。

1946年—任南開大學教授。

1949—1961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

1952年—歷任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1961—1982年任南開大學副校長。

1997年3月19逝世  

個人成就

吳大任是我國最早從事積分幾何方面研究的數學家之一。他第一個對橢圓空間的積分幾何作系統的研究,獲得了運動基本公式等重要結果。他證明了關於歐氏平面和空間中的凸體弦冪積分的一系列不等式,並由此導出一些關於幾何概率和幾何中值不等式。在非歐幾何方面,他用三維空間的點來代表一維射影變換而得到一種(以一個實母線二次曲面為絕對形的)非歐空間一般運動的表達式。在圓素和球素幾何方面,姜立夫教授首次提出對稱實二階方陣和埃爾米特(Hermite)方陣依次代表平面上的拉氏(拉蓋爾(Laguerre))圓和空間的拉氏球,用相應的2×4階矩陣代表李(Lie)氏圓和李氏球。根據姜立夫生前的意願,吳大任一直積極協助中山大學黃樹棠對姜立夫倡導的圓(球)素幾何進行整理並繼續研究。吳大任和黃樹棠合作,得到辛反演的辛等價類,各類的標準型以及各類辛反演下的不變圓集。在他的幫助下,黃樹棠結合辛反演不變圓集的分析得到了辛反演的辛相似類,楊淦則分析了辛反演的不變球集。

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吳大任以微分幾何為工具,開展了齒輪嚙合理論的研究。數學係為此成立了專題研究小組,吳大任為組長,成員有嚴志達和駱家舜。這項研究工作持續了大約10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立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吳大任在嚴志達的奠基性工作的基礎上,對共軛齒面的幾何理論作了系統闡述,又在酒井高男和牧充的工作基礎上對二次接觸現象和二次包絡理論作了數學處理,把這理論應用於直接和間接展成法並得出平面二次包絡中的具體公式。天津機械研究設計院的張亞雄和齊麟運用了這個成果,設計研究出具優異性能的新型蝸輪蝸杆副,已有系列產品在國內外銷售。吳大任等人合作的「齒輪嚙合原理」的研究得到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表揚和天津市1979年科技成果一等獎。

吳大任的課堂講授深受學生歡迎,特點是條理清楚,推理嚴密,語言緩慢而簡練。他所編的教材也具有相應特點。他1959年出版的《微分幾何講義》,獲科技圖書一等獎和國家教委教材一等獎。他領導和參加編寫的《空間解析幾何引論》獲國家教委教材一等獎。和駱家舜編寫的《齒輪嚙合理論》已由他改寫成英文版,書名為《AGeometricTheoryofConjugateToothSurfaces》,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吳大任共翻譯了7部著名的外文數學教材和專著,除上述《高等代數引論》外,還有K.克諾甫(Knopp)的《函數論》(與陳合譯),Γ.希洛夫(щилов)的《線性空間引論》(與南開大學幾位教師合譯),H.霍普夫(Hopf)的《整體微分幾何》,A.桑塔洛(Santalo)的《積分幾何與幾何概率》,F.克萊因(Klein)的《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第三卷(該卷名為《精確數學與近似數學》,與陳合譯),布拉施克和K.萊希特魏斯(Leisstweiss)的《初等微分幾何》。 在數十年教育實踐中,吳大任經常在各種場合發表對我國教育工作的見解,他的一些建議已見於實踐。例如,針對「文化大革命」後學制過度縮短,呼籲適當延長學制;針對教育工作缺乏統一籌劃及領導,建議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等。 吳大任認為不同學校、不同學生之間,客觀上都存在着差異,因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等既應表現統一要求,又應含有必要的靈活性。高等學校必修課不應過多,應多設選修課;中等學校也可設選修課;要保證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用於課外閱讀和文體活動。他主張經歷9年義務教育之後,高中可分文理科。這種做法不但能使學生髮揮各自特長,也可以解決教師數量和質量上的矛盾。他認為人才培養和機械產品不同,不能強求劃一。他認為高等學校專業應大為拓寬,確保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基礎,這有利於提高畢業生的適應性;縮減教師編制,有利於交叉學科的成長,也有利於高水平人才的成長。他說,「不要把專業和職業混同,不能把『學以致用』理解得太狹隘」,因此他認為應當十分重視基礎學科。他強調要大力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希望改變高分低能現象。他主張在德智體各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但不能把「全面發展」理解為「全優」、「全能」,指出應當停止單純按升學率對中小學排隊的作法。在招生工作中他一貫反對歧視女性和殘疾人。吳大任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和他本人的學習、科研、教學和教務行政工作的實踐的體會。

在吳大任80壽辰之際,1988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為他隆重舉行了執教50餘年業績慶祝大會。校領導表彰了他數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對學校教育的無私奉獻,同事們稱道他公道正派,真誠坦率,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風以及對同志的團結合作精神;他的學生則讚頌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富有啟發性的講授和對年輕一代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