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在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在德
出生 1927
職業 外科學教授

人物簡介

吳在德: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2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1955 年畢業於原中南同濟醫學院,並以優異成績留在附屬同濟醫院普外科工作。歷任同濟醫科大學校長、黨委常委、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為我國最先(1958年)嘗試開展動物肝移植和最早(1977年)開展臨床肝移植的手術者之一。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或參加10餘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作為課題完成者排名第1~3人的,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一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1998年獲德國聯邦醫師公會最高榮譽獎,2004年獲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傑出成就金質獎章,2007年獲德中醫學協會寶隆獎章。兩獲華中科技大學「伯樂獎」。全國統編教材《外科學》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主編,《腹部外科理論與實踐》主編,《黃家駟外科學》第七版主編。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德醫學協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副會長,武漢市科協副主席,武漢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外科雜誌》副總編輯及《中華實驗外科》總編。現任武漢醫學會會長。

吳在德,男,1927年出生。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同濟醫科大學校長、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1955年在同濟醫院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專業特長肝膽外科。對腸粘連、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癌、門靜脈高壓外科治療、肝移植進行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獲得諸多成果。為我國最先(1985年)嘗試開展動物肝移植和最早(1977年)開展臨床肝移植手術者之一。曾主持或參加10餘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作為課題完成者排名第1~3人。先後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項目有:"同種原位肝移植"、"J-CW-I型激光手術器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抗淋巴細胞球蛋白試製研究"、"肝缺血再灌注細胞損傷機理及預防的研究"、"有關肝外科手術的系列研究和技術改進"、"肝外科中五個觀念的更新和技術改進"和"肝外科手術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等。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一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1]

人物生平

回憶同濟醫學院的學習生活

(上世紀50年代)武漢市特級教授13個,我們同濟醫學院裡有8個,13個裡面,我們(同濟醫學院)占8個,都是知名的教授。這些專家教學有的從上海來,他們也蠻辛苦啊!也沒教材,他(只有)寫個提綱,往上面(黑板上貼着)一講。同濟(醫學院)的老師真是勤勤懇懇,最怕你(學生)學不會,但是也很嚴謹,要求很嚴格的,好像同濟(醫學院)的學風就是這樣,整個風氣就是這樣,它雖然嚴得不得了,但沒有哪個老師罵人的。

皮膚科有個教授叫於光元,以前問他問題啊,「你這個不懂啊?」(他)刮刮你的鼻子,像對小孩子一樣,他愛護你。還有,病理科楊述祖,只要你問他,他都告訴你,生化的梁之彥,我們老到他家裡,在他辦公室隨便找。講解剖的教授李賦京,他講課就畫畫,紅藍(色)紅(色),畫旁邊是德文,畫完畫,(課)就講完了,那很厲害的,所以後來我們也學着每次畫。解剖老師講述的(名詞)全部是拉丁文,我們都得背,很嚴格,但是,師生感情很接近,有很多老師辦公就在我們旁邊,上海那個地方又小,到這邊也不遠,就在一個院子裡面,我們和老師也蠻近。還有的老師講音樂,在暑假到大操場上放古典音樂,給我們講怎麽理解這個古典音樂,像麻醉科的金士翱老師就是愛古典音樂,還有個生化教授張樹懷(音),到了夏天,他們就組織古典音樂會,講這是什麼意思。師生關係很融洽。

大學生活非常充滿、充實、難忘、幸福。所以我們同學感情不一樣,上學在一起,搞學術在一起,下鄉在一起,那時候同學也單純,沒有別的要求。生活也很豐富,每個禮拜有交際舞。

談對上世紀50年代武漢的印象

我1951年就到武漢來了,大學就來了,是1955年畢業(中南同濟醫學院),1954年我還沒有畢業,畢業之前要實習嘛,實習在市立二醫院,也就是現在的市中心醫院,協和醫院,我們醫院(武漢同濟醫院)還沒有,我在上海同濟醫院實習的,還沒有畢業,所以畢業照片沒有我的,還沒有畢業,國家就派我到北京,到現在的北京友誼醫院,當時叫北京紅十字醫院,蘇聯幫建立的,跟蘇聯人學了一年,54年沒畢業就派去了,那邊完了再回來,因此同濟醫院是55年造好的,我是造好後才回來的。 歷史上講,解放大道在解放初只到航空路口,航空路這邊全部是田,航空路一段不是柏油馬路,是石子路,跟普通的公路一樣的,航空路是沒有的,我們學校里,據我記得,舊社會的遺產,就三樣東西,一是看台,一是看台後面是一排平房,是馬房,還有一個白的瞎子馬,據我了解,舊社會的遺產,就這三個遺產。五月來的時候,院子裡草很高,下雨後要穿高跟套鞋,還有野兔,還有蛇,我們來了以後,新的建築,現在的同濟附小,那個地方是個食堂,一個平房,我們來了以後就集中接待我們的,然後有兩棟學生宿舍,就是501、502,不是現在的,那紅磚的,第三個就是現在同濟醫學院跟同濟醫院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禮堂,木柱子,紅磚牆,三分之二,上面透空氣的,上面是一個屋頂,透氣的,還只有半個禮堂,我們在前面禮堂上課,後面還在基建,就這些。現在的幼兒園那裡是工棚。

談普通外科名稱的來歷和武漢外科發展史

對普通外科有的叫基本外科,後來叫普通外科,後來大家討論、議論,(確定)叫普通外科,普普通通,基本(外科)外科就不一樣。在外科領域裡面,裘老(裘法祖)是開拓者,至少是之一,器官(移植)他是最早的帶頭者。 普通外科(名詞)為什麽要爭論它?有個插曲,最後大家討論,到底是(叫)普通外科好,還是(叫)基本外科好?這兩個都好像有普普通通的意思,但是普通外科有個問題,它英文general surgery,general 在英文裡面(還有一層意思)是將軍,後來大家都說這個好——將軍外科!general surgery,又是普通,又是將軍,這個好!

武漢普通外科發展簡史

普通外科的發展太快了,武漢外科原來比較強的醫院,協和(醫院)比較強,市立二醫院比較強,(歷史)不是高氏三兄弟(三姐弟)嘛,高欣榮(女)是婦產科,高有炳是外科,高有煥是內科,那時候總院還沒有搬家嘛,湖北醫學院有了。

武漢市外科從舊社會來講,不算頂差的,但是解放初期也就那個樣子,裘老(裘法祖)一個,管漢屏一個,高有炳,(這些)老一輩子的,那麽,解放之後都發展了,從專科來講,普通外科是(屬於)大外科這一塊,逐漸都強了。後來發展就是胸外科,胸外科我們這裡(同濟醫院)陳夏豐,協和(醫院)那邊是管漢屏,市立二醫院高有炳。 50年代,就開始搞低溫麻醉,接着搞(心臟)二尖瓣,心臟不打開的,進去分離,(這些都)開始搞了,也曾經研究怎麽降溫把心臟打開做(手術),這算是早的。後來姚政(音),高有炳是我們這裡去的唦,後來就起來了。泌尿(外)科,協和就是熊(熊旭林)教授,我們(同濟醫院)是陳遠岫,泌尿外科大概在50年代開始搞高端手術——前列腺切除。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腦外科是我們(同濟醫院)開始的,就是賈修福教授,是裘教授派到天津去學腦外科,就跟北京王忠誠那一代的、最早一代的,回來就做腦外科,腦外科包括協和的朱賢立都到我們那裡去(學習)了,腦外科是我們先搞起來的。胸外、心外、泌外這些都是(開科)比較早的,然後骨科是我們(同濟醫院)的強項,屠開元他沒到武漢來,他的學生都來了,包括協和的朱通伯,我們這裡的王泰儀。骨科也是比較強,建的比較晚的是小兒外科,小兒外科有我們的童爾昌教授。裘教授很有戰略思想,就是在很早就把學生派出去,學什麼,賈修福去天津搞(學)外科,陳夏豐去跟王教授學胸科,然後,派金士翱去到南京學麻醉科,童爾昌,因為全國都沒有哪裡有小兒外科,所以就讓他既搞實驗外科,又搞小兒外科,所以童爾昌是當時小兒外科的三大名家,現在北京的張金哲,93歲了(1920年出生,實則97歲),上海的陳亞榮(音),全國就是這三個人,張金哲還在,陳過(世)了,童爾昌過(世)了。他們是全國最早的小兒(外)科(先驅)。

談為何學醫及當年同濟醫學院的建設

當時為什麽學醫呢? 我父親去(來)了,才搬回杭州,搬回杭州大概是在抗戰勝利前一年吧,所以,這段東西(經歷)給我這一輩子教育很深的,以後,杭州上中學,然後考大學。 我不想學醫,因為我祖父的關係,我從小就喜歡寫字畫畫,刻圖章啊,我三伯也很會的,後來解放後,跟杭州王星記(素有「扇子總匯」之稱的著名扇莊),賣扇子的嘛,我三伯專門跟他們畫扇面,所以我家裡有這些(藝術)淵源。家裡山西的法帖有,這些都有,我是想學這個的,但是家裡不同意,因為學美術,杭州美校很有名,不讓我考,因為美術有幾個成名家的?不成名家你養不活自己。因為我一直喜歡養花養草,就想考當時的南京中央大學,考的是園藝系,農學院,也考了同濟大學的醫學院,那不是我自己要考,那是統考,我陪我的堂弟。我還記得報名費是兩個銀元,兩個大頭(袁大頭),他代我付了,國民黨怕學生鬧學潮,還要出保,保證不鬧事,他也幫我辦了,住吃也幫我安排了,我不花費,陪他考。結果,我中央大學也考取了,園藝系考取了,同濟醫學院也考取了,他沒考取。

那麽,我想醫學是自由職業,我當時的一個思想就是可以光宗耀祖唻,可以出人頭地唻,而且當醫生自由職業呀,雖然我們不能和國外比,但是,舊社會醫生的待遇也比較好,這樣才學醫的。本來我不想學醫的。

談當年同濟醫學院的建設

從三件老東西到建設新校舍,再到學校現在的發展,您有哪些感慨? 那這個發展大了,因為,我們是看到的(見證者),你們看到同濟醫學院的老房子沒有?現在都沒有換,都沒有漏水,那工人造房子,我們看到了的,不用監工啊,共產黨解放,推翻三座大山,他(工人)覺得做不好工對不起共產黨,做不好事情對不起共產黨。那時也沒有汽車,那些大石板完全靠人力搬啊、拖啊,看着他們搞起來(房子建成)的了,工人完全自覺。所以,同濟醫學院到現在為止,唯一有個漏水的地方,它不是中間有4個檐子嗎?交界的地方帶起來,曾經漏過水,後來修好不漏了,到現在為止,同濟醫學院的大樓,你可以看到水泥地凹下去了,上面重新鋪過,大樓沒動。 現在發展很大了,地方限制了,我做校長時,想在漢陽找個地方,裘老也想在漢陽找個地方,要了600畝地,十里舖,後來不行了。當時湖北批了4.3個億,結果「八五」經濟不好,調整了,我土地要了不敢要,就把它還了,當時我跑中央,陳丕顯原來不是省委書記嗎,我跑中央找書記處書記,我找他寫親筆信,寫給鄒家華,再轉給郝建秀,郝建秀轉給衛生部,再轉給湖北省省長郭樹言,郭樹言說:「老吳啊,我沒有錢。」我說你先批,我不要你錢,他馬上讓李大強副省長,四五分鐘,事情解決了,後來是因為「八五」經濟調整了,沒錢也不敢要地了。現在發展很好了,但還是地方不夠了,所以,現在不是光谷有個醫院啊(光谷同濟分院),蔡甸有個醫院啊(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那是醫院,不是醫學院啊,醫學院還是小了。 當時,解放初期,同濟醫學院600多畝,就是解放大道、航空路、寶豐路,這一塊都是我們的,後來周圍被占了,到底是590幾畝,還是600畝,我記不清了,600畝同濟醫院占了100多畝,所以,(後來)醫學院只有400多畝,這樣(對於)醫學院(來說)還是小了。當然,現在內容發展得很快![2]

主要著述有

《腸繫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治療成人門靜脈高壓遠期療效觀察》,《23例急性肝內膽道大出血外科治療體會》,《原位肝移植時先恢復門靜脈血循環的合理性》等論文90餘篇。參加高等醫藥院校全國教材《外科學》、《黃家駟外科學》等專著部分章節的編寫,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外科學基礎》副主編。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常務理事,中德醫學協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湖北分會理事。《中華外科雜誌》副總編輯,《外科腸胃學雜誌》(德國)學術顧問。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吳在德教授談普外名稱來歷和武漢外科發展史

  1. 吳在德,有道網
  2. [http://www.360doc.cn/article/10128319_667796063.html 著名外科學家、原同濟醫科大學校長吳在德教授口述精彩集錦 ],個人圖書錧,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