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國雄 | |
---|---|
吳國雄 | |
出生 |
1943年 廣東潮陽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人物生平
吳國雄,1943年3月20日出生於廣東省潮陽縣,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6年吳國雄從南京氣象學院畢業;1967年進入甘肅省氣象局工作,擔任天氣預報工程師;1978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980年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學習;1983年獲得帝國理工學院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作為訪問科學家在英國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工作;1984年底回到中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1989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球流體實驗室任高級研究教授;1993年至2000年擔任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部副主任;2010年擔任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組副組長、組長;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師講席教授;2015年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同年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吳國雄多年來一直從事天氣、氣候動力學,大氣環流動力學,和氣候系統模式發展和數值模擬的研究
主要成就
吳國雄在國際上首創濕傾斜渦度發展理論(SVD)和全型垂直渦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渦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發展機理,揭示副熱帶高壓形態變異的成因和副熱帶季風-沙漠共生機理;證明原始方程中的無加速定理以及大氣運動的動力強迫和熱力強迫的調配率;開展創新性氣候動力研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學者關於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究,提出了熱力適應和青藏高原影響的「感熱驅動氣泵」理論,證明了海陸熱力差異和大地形對亞洲夏季風不同分支系統形成的不同貢獻;在國際上首次把亞洲夏季風爆發分為有機聯結的三個階段,證明由於中高緯度的強地轉性和斜壓性使其海氣相互作用的特徵與熱帶顯著不同
截至2012年4月,吳國雄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文著作93篇,其中第一作者71篇,專著1本,譯著3本
人物經歷
1943年3月20日,吳國雄出生於廣東省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區)。
1958年,吳國雄從汕頭市潮陽區棉城中學畢業。
1961年,吳國雄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天氣和動力氣象專業學習 。
1966年,吳國雄從南京氣象學院畢業。
1967年,吳國雄進入甘肅省張掖氣象局工作,擔任天氣預報工程師。
1972年,吳國雄與妻子劉還珠被調往蘭州西北中心氣象台,從事短期天氣預報。
1978年,吳國雄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學習。
1980年,吳國雄赴英國留校,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學習
1983年,吳國雄從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作為訪問科學家在英國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工作。
1984年底,吳國雄回到中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85年晉升)。
1989年,吳國雄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球流體實驗室任高級研究教授(至1991年)。
1993年,吳國雄擔任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主任(至2000年)。
1997年,吳國雄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2年,吳國雄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部副主任(至2008年)。
2010年,吳國雄擔任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組副組長、組長。
2012年,吳國雄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師講席教授(至2015年)。同年當選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員 。
2015年1月,吳國雄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7月28日,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會士(Fellow),是其中唯一一名中國國籍的科學家 。
人物評價
吳國雄多年來一直從事天氣、氣候動力學,大氣環流動力學,和氣候系統模式發展和數值模擬的研究,在天氣和氣候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