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友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友三

  吴友三,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少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后转入金陵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后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人物生平

簡介

  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求學

  吴友三,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少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后转入金陵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后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193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在学习期间,他对植物病理学和作物育种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也深得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和俞大绂的赏识。1938年他随校迁到重庆,在任教期间,他对小麦、大麦和蚕豆的病害做了较多的调查研究,发表综述文章数篇。1940年离开金陵大学,先后到成都金塘县铭贤农工专科学校、湖北农学院任教。1944年回到重庆,在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任荐任技佐。在俞大绂教授的指导下,他在大、小麦品种抗黑粉病菌方面做了不少研究,首次将秆黑粉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这在当时是被国外同行学者均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吴友三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识,于1948年赴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深造。在著名植物病理学及育种学家J.B.哈灵顿(Harington)博士指导下,开展了远缘杂交选育抗锈病品种的研究。1949年获煞斯坎川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时受聘为该校农学系助理研究员。

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到恩师戴芳澜教授的来信,希望他早日回国。于是吴友三立即辞去大学里的工作,于1951年回到上海,应聘于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授。1952年9月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迁往沈阳,成立沈阳农学院。吴友三服从国家需要,带领孩子举家迁至沈阳。在临行前十分风趣地鼓励有顾虑的教职员工说:“我知道加拿大要比沈阳冷多了,但一住下也就习惯了。沈阳的气候我们很快就会适应,请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从此,吴友三数十年心血,就奉献在东北的农业科研教育事业上了。

榮譽

  吴友三于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五、六届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区分会理事长;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农牧渔业部学术委员;全国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副主编等职务。曾先后评为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并受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86年荣获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