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克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克恭

吳克恭,元朝詩人,因逆亂伏誅,著有《寅夫集》,收入《元詩選》

基本資料

姓名:吳克恭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元朝

籍貫:吳林

民族:漢族

身份:詩人

個人簡介

吳克恭字寅夫,毗陵人。

生卒年均不詳,好讀書,好為詩古文。

詩風古樸憩淡。至正中期,因逆亂伏誅。

著有《寅夫集》,收入《元詩選》。

死於安逸,被當地人民所紀念,在一些史書有其資料記載。

元詩選

清代顧嗣立編選。本書分初、二、三編,每編再分為甲集至壬集,另以癸集收錄零篇斷章和不成卷帙之作。顧氏生前編好並刊刻一部分,另一部分未編完的殘稿,由其再傳弟子席世臣與顧氏曾孫顧果庭共同整理補訂,歷時十年成書 ,於嘉慶三年(1798)付刻。此書每編包括100位詩人的詩集,三編合附見者共選錄元代詩人340家。另有癸集收2300多家,其中籍貫時代不明者420家,共收作家2600多人。《元詩選》為保存元詩最豐富的總集 。書中所收錄各家都有小傳,並附評語,對於研究元詩,頗為有用。書有宋犖所撰序。乾隆時又有顧奎光汰選的7卷本《元詩選》,但所擇不精。

吳姓起源

1、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聖瑞出現,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地土著推舉為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後,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為武王)滅商後,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並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札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後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