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聽茶品禪
圖片來自搜狐網

聽茶品禪,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喝茶以至於忘荼,聽茶以至於聽心,方不為外物所迷。由痴而後明,由「初極狹」至「霍然開朗」,是生活中美好的體驗。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

目錄

原文

友人喜歡喝茶,有一次我問他:你聽到過荼的聲音嗎?聽到過它在澄澈的水中穿透絲綢般的下滑;聽到過它在沉浸時的舒張、綻放,聽到過它傾吐的陽光、綠色和花朵的消息嗎?

友人笑我痴於禪之玄思冥想,不知品茶之道;我笑友人迷於茶之點分煎煮,不悟聽茶之境。因了常識的遮蔽,生活中許多美妙的細節,我們不曾感動。午後靜坐,在茶香裊裊中,看陽光穿過樹葉,像充盈着大愛的手指輕撫着世間一切的傷痛;思想的江鷗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它們每一時刻的存在.都留下深深的印痕。天因其空,才有陽光舞過、鳥兒划過;心因其靜,才有天籟之鳴、大音希聲。此時的茶.是沉靜靈魂的一劑良藥,是打開心鎖的一把鑰匙。

有一些事物可以看,而有一些則一定要聽。細聽,有時是一種深沉的思考,是青苔瀰漫擔負億年風雨的石。細聽,也是一種修養,是對幻象後的賓在的一種追問。郭緣生《速征記》中講了狐狸的聽。狐狸是動物中最智慧又最會聽的,它不為幻像所迷,冬天過冰河時,必俯耳細聽,確定冰下無水才肯踏冰而行。狐狸雖然聰明,但只是耳聽而非心聽。雖然如此,可它的舉止還是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求學之道,不知要渡多少冰河,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有的在眼前,有的在心裡。你能傾耳聽到流水危險,可你聽得到悠揚的梵音嗎?池州嵇山章禪師,在投子山義青禪師作柴頭。有次同師父吃茶,對師父日:「森羅萬象,總在里許。」師波卻茶曰:「森羅夢象,在甚麼處?」子曰:「可惜一碗茶。」萬事不可執之,禪由心悟,不可拘於每況愈下之袁象。

中國古人旱就把茶列入自己高雅的精神生活中。泉州棲隱有評禪師,僧問:「如何是平常道?」師日:「法師合掌,道士擎拳。」問:「十二時中如何趣向?」師日:「著衣吃飯。」日:「別還有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即是?」師日:「齋余更請一甌茶。」茶,是禪修中之不可或缺者,前賢多以茶為喻,所謂「釅茶三五碗,意在钁頭邊。」然而當人們漸漸讓形式精緻的時候,蔡的精神與禪意卻在漸漸消逝。言越精美,大道越遙遠,鑒越華麗,游魚越潛沉。《新唐書·陸羽傳》曰:「(陸)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案,即灶台之間).祀為茶神。」筆者每讀此傳,深為之恨。茶之漸失真意,其來有自,始作俑者,實為「茶神」。宋祁謂陸羽之後「天下益知飲蔡」,而筆者日:「茶經之興,茶道之滅。」唐宋以降,茶事紛紜,名品奪目,更漸入歧途矣。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喝茶以至於忘荼,聽茶以至於聽心,方不為外物所迷。由痴而後明,由「初極狹」至「霍然開朗」,是生活中美好的體驗。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在這裡,茶只是一個引子,靜與悟才是最高的境界。生活中有很多精彩值得聽的時刻,我們不經意中把它們遺忘了。如果你也喜歡茶,能和筆者一起去傾聽它嗎?[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