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吟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吟詩動作,表吟詠;亦作一種吟誦詩歌的活動,也是賞詩的一個階段。吟詩的過程也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即品出其情其感。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1]

搜狐

古風的一種

古風分為「歌」「行」「吟」三種,而且只有這三種。近體詩指是律詩,絕句等類型,並不是古風古體詩。

基本釋義

古風的一種

吟:yín 形聲字,從口,今聲。 1、本義為:呻吟、嘆息。 「吟,呻也。從口,今聲,魚音切,七部。」――《說文解字》 「呿吟至微。」——《素問·寶命全形論》(註:「謂吟嘆也。」) 2、聲調抑揚地念頌:歌詠,品讀。 「則將吳吟。」――《戰國策·秦策》。(註:「歌吟也。」) 「吟青黃。」――《漢書·禮樂志》。(註:「謂歌誦也。」) 3、又「鳴,叫」等意。 「熊咆龍吟。」――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低聲詠詩

詳細解釋

賞詩階段 詩做出來無非是讓人欣賞的,而吟詩更是欣賞詩的一個重要階段。吟與詩是緊密相聯的。《辭海》解釋「吟」為:「吟詠、做詩」。《孔穎達疏》又對「吟」作了明確解釋:「動聲曰吟,長言曰詠,做詩必歌,故言吟詠情性也。」實際上吟詩的過程也就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即吟出其情其感。我們知道,詩歌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作者的想象的表現。因此品味詩歌,就必須調動讀者的豐富的想象力,唯此才能步入作者的內心,體會作者的情感,達到「吟詠情性」。或搖頭晃腦、或念念有詞、或凝神遐思、或神遊四海,心鶩八極的吟詠狀態、氛圍,進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細嚼慢咽的品味古詩詞,才能更好的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 賞詩方式 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被稱為「詩囚」的苦吟詩人賈島少年時期讀書很刻苦,家境貧寒,屢次應試卻連連落選,後來去廟裡當了和尚。他經常苦吟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曾題詩說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裡雖然有誇張的意思,卻說明賈島作詩確實是耗費了不少心血。《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數百年來,袁家山(袁可立別業)雄偉的氣勢,優美的景色,有增無減。許多文人學士,吟詩作賦,讚嘆不絕。」 吟詩三品 ① 一吟一品:品物境 學生邊誦邊吟,邊吟邊品,品之妙處,詩中之景物便活了起來:枯藤,老樹,昏鴉,瘦馬,古道……紛至沓來,映入眼帘,揮之不去,構成多彩多姿,變化多端的悽美之境。 ② 再吟再品:品情境 景物愈發活靈活現,圖畫愈發栩栩如生,騰 想 象 (枯);樹 想 象 (老);馬 想 象(瘦);道想 象(古)……頓時一股淒涼之情油然而生,滿眼蕭瑟,眼角含淚,欲斷腸,與作者達到心靈會通,品出了詩情。 ③ 三吟三品:品意境 品出意境,景物越來越模糊,情愈來愈悲,自己仿佛就是斷腸人,心中慘慘戚戚,心神迷離,恍惚,達到物我兩忘。此時,一首詩便真正讀懂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