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君臣 | |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君臣 [1]
外文名稱 ㄐㄩㄣ ㄔㄣˊ
注音 jūn chén [2]
釋義1 君主與臣下
釋義2 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
釋義3 《君臣》書名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拼音】jūn chén
【注音】ㄐㄩㄣ ㄔㄣˊ
【釋義】
1、君主與臣下。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
3、指主食和副食。
4、《君臣》書名
引證詳解
1、君主與臣下。
《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袁可立)疏請聲罪致討,謂'李琿君也,伯也。李倧臣也,侄也。君臣之分,天地大經。'"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潁考叔曰:'不可!君臣之倫,比於母子。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但隱忍歲余,入周朝覲,周王必有悔心,主公勿以一朝之忿,而傷先公死節之義。'"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
《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岐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
《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
《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吳金害了個寒症,陳小四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吳金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君臣佐使"。
4、《君臣》書名,作者:王瑞來 又名《[1] 宰相故事》
作品簡介
《管子·君臣》
《君臣》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三十篇。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作品賞析
1、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則受令者疑;權度不一,則修義者惑。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盡言於主,下致力於民,而足以修義從令者,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業,上下相希,若望參表,則邪者可知也。
【譯文】
做人君的,要講求統屬眾官的方法,而不要干預眾官職責以內的事務;做人臣的,要處理職責以內的事,而不要干預到職責以外去。君道不明,奉令幹事的人就發生疑慮;權限不劃一,奉公守法的人就感到迷惑。如果人民有疑惑猶豫的心理,國君不能加以糾正,那末百姓對國君的隔閡疏遠,就像明帖告示叫他們止步不前一樣。所以,為國家樹立君道,用於百姓,而能夠治官化民的,那就是明君。上面對君主言無不盡,下面為人民出力辦事,而能夠奉公守法服從命令的,那就是忠臣。上面順從君道,下面謹守職責,上下相互觀察,就像看着測驗日影的木表一樣,有誰不正,就可以分別出來了。
2、吏嗇夫任事,人嗇夫任教。教在百姓,論在不撓,賞在信誠,體之以君臣,其誠也以守戰。如此,則人嗇夫之事究矣。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論法辟、衡權、斗斛、文劾,不以私論,而以事為正。如此,則吏嗇夫之事究矣。人嗇夫成教、吏嗇夫成律之後,則雖有敦愨忠信者不得善也;而戲豫怠傲者不得敗也。如此,則人君之事究矣。是故為人君者因其業,乘其事,而稽之以度。有善者,賞之以列爵之尊、田地之厚,而民不慕也。有過者,罰之以廢亡之辱、僇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殺生不違,而民莫遺其親者,此唯上有明法,而下有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