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合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合鎮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鹿城25公里,東鄰東瓜鎮紫溪鎮,西與南華縣毗鄰,北與牟定縣接壤。國土面積193.4平方千米。呂合鎮古為滇西主要驛站,現有楚(雄)牟(定)公路、廣(通)大(理)鐵路、楚(雄)大(理)高等級公路和320國道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境內有楚雄州最大的九龍甸水庫和中型西靜河水庫,是楚雄市城市供水主渠道。呂合鎮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濕分明,全鎮土壤以水稻土、沖積土為主,其次是紫色土和紅壤土。呂合鎮轄呂合、中屯、白土、回龍、紅武、乾田、新莊、斗閣、錢糧9個村民委員會,148個村民小組。[1]

中文名稱:呂合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楚雄市

面 積:193.4平方千米

人 口:19451(2017年)

基本概況

呂合鎮地處楚雄市西北方,轄區面積193.4平方千米。轄呂合等 9個村民委員會,106 個自然村,148 村民小組。距彝州首府鹿城22公里。2008年末,全鎮有農戶6723戶,19451(2017年),其中農業人口27557人,占96.2%,人口自然增長率8‰。居住着漢、彝、回、白、苗、佤、傈全鎮耕地面積24533.38 畝,其中:水田18320.76畝 ,占74.7%,旱地6212.62畝,占25.3%。2008年末,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541.93萬元;農業總產值5057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2860萬元 ;烤煙總產量49.5萬公斤,煙葉收購總值619.7萬元;糧食總產量產1325萬公斤;地方財政總收入769.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5元。僳、傣、滿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394人,占18.9%,人均占有耕地0.9畝。最高海拔2450米,最低海拔1800.2米,鎮人民政府駐地海拔1842米,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行政區劃

呂合鎮距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鹿城25千米,地處東經101′23°,北緯25′09°,東鄰東瓜鎮和紫溪鎮,西與南華縣毗鄰,北與牟定縣接壤。國土面積193.4平方千米。呂合鎮古為滇西主要驛站,現有楚(雄)牟(定)公路、廣(通)大(理)鐵路、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和320國道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境內平均海拔1842米,有楚雄州內最大的九龍甸水庫和西靜河中型水庫,是楚雄市城市供水主渠道。呂合鎮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濕分明,全鎮土壤以水稻土、沖積土為主,其次是紫色土和紅壤土。2006年呂合鎮轄呂合、中屯、白土、回龍、紅武、乾田、新莊、斗閣、錢糧9個村民委員會,148個村民小組。全鎮年末耕地面積24533畝,其中:水田18322畝,占74?7%,旱地6211畝,占25?3%,農民人均耕地面積0?9畝。

教科文衛

推進素質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教學規模逐步擴大。年內共投入教育資金45?34萬元,實施學校擴建、排危、運動場、食堂工程建設,完善內部設施。截至年末,全鎮共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4所,教職工243人,教學班107個,在校學生3361人,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科技工作一是以人工食用菌、蠶桑、亞麻、經濟林果等高產種植和肉牛養殖為重點,積極組織科技培訓,全年共舉辦各種科技培訓86期,培訓人員5897人次,印發各種科普資料4500餘份,開展科普諮詢4場次。廣大農民群眾的科技素質有了較大提高;二是搞好試驗示範及科技推廣,為產業結構調整建立示範陣地,對全鎮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衛生工作從提高醫療質量、改善醫療服務入手,着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鄉村衛生一體化,開展好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等各項常規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較往年提高11?5%,達到86%,門診及住院減免補償資金60?9萬元,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人口民族

全鎮總戶數7450戶,總人口19451(2017年),其中:男性14340人,占總人口的50?7%;女性13918人,占總人口的49?2%;農業人口27177人,占總人口的96?2%;非農業人口1081人,占總人口的3?8%。轄區內有漢、彝、回、白、苗、佤、傈僳、傣、滿9個民族雜居。漢族有23258人,占82?3%;彝族有3005人,占10?6%;回族有1687人,占6%;其他少數民族308人,占1?1%。彝族主要分布在新莊、乾田、紅武3個村民委員會,回族分布在錢糧、中屯、呂合3個村民委員會,其餘6個少數民族分布在錢糧、中屯、呂合村民委員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