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河1(韶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河1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後河1》中國當代作家韶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後河1

又一次來到小鎮,是在春風料峭的午後。濃雲板結着凝聚在西天邊,陽光透過它的縫隙射下道道光芒,將鎮子最大路口上如流似梭的各色車輛塗抹得金光燦燦,如現佛景。對面綠燈亮起時,我小心翼翼穿過國道,來到省道東側的人行道上。沁入心脾的涼意提醒了我,後河就在腳下了。後河的命名促使着我想象流水淙淙瀑布飛瀉和林木蔥蘢的情態時,我的思維纏繞上了它的潛台詞,比如「玉絲帶」之類的飄揚或駘蕩。

我又看見了燦燦金光,這次是透過點綴或綻放着鵝黃的垂柳間隙發現的,那是道道光芒在清粼粼水紋上的強烈反射,它們閃爍在眼睛裡,又落在胳膊和手指間,不在遠處,就在身邊和腳下的公路橋上,只不過需要逡視的姿勢和佛景的想象。這就對了,佛說,放下,你就能忘記一切,你就能看見一切。橋上車輛川流不息,大車小車爭相往前,帶走了鵝黃里的片片燦爛金光,橋下的後河在不經意中,慢吞吞地用力把我擁抱了。

兩岸往東密集不停的鵝黃和點綴其間的紅色,延長了我思考的時間,也使得我視線饒有興致地朝着這些厚重的鵝黃和點綴的紅色拓展。然而垂柳形成的稀疏壁障里,有大小的水流在離橋不遠的水泥壩垛口裡,猶如十多支雪瀑嘩嘩地流淌或者傾瀉,這些被沉甸甸的時光涵詠出的安靜色彩,從一支支浩蕩的雪瀑里,剖開了吹拂着料峭春風的內頁。河水往西流淌着,我走下公路橋沿河南岸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在剛壘砌的紅磚步道上。

新修的河道彎曲着向東蜿蜒,岸堤用花崗岩塊石壘砌工整,包融着從鎮東丘陵溝壑流來的這一片大水。飛架兩岸的兩座三孔石拱橋隔東西不遠,既方便兩岸民眾通過,又顯示出河道新修後的氣勢與宏偉。橋墩、石拱和橋頂上的護欄、台階互為映襯,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北方水鄉的匠心獨運。護坡上的草皮尚未返青,有的已覺醒,泛着綠色鑲嵌在婆娑着的垂柳冠下,呼應着鵝黃的召喚。

紅磚步道在身邊綠植的夾持下往前延伸,剛才看到的紅色點綴變得清晰起來,那是正在綻放的美人梅和春節時人們掛在垂柳枝杈上的紅燈籠,不同形狀的花朵像眼睛流露着幾多情意,燈籠在料峭的風裡搖曳着似乎還在留戀剛散去的年味。綠植的右側分層次栽植着一些灌木和小喬木,細杆上塗抹的石灰泛着亮眼的白色,紅葉石楠一墩墩並肩引領着我向前,看河水粼粼,柳枝飄拂,心境也隨之一路開闊。

河水被掠過的風掀起了細密的波紋,清澈的水裡已經覺春的水草和浮萍被這些波紋悉數推拿,波心有着牴觸安靜的小小動盪,經過第二座石拱橋,又一道水泥垛口壩橫亘在眼前,垛口裡的條條水瀑泛着白浪,在逆着我向前的步道旁流瀉下來,聲音嘩嘩而齊整,它和自己的迴響錯落、應和,組合成多音節復調。河道拐着彎在向前的步道邊變得更加開闊,石楠葉和柳樹幹的沉重色彩,不斷吞吐着近距離觀察中的水瀑白浪,水瀑聲勢絲毫沒有減弱。

步道跟隨河道帶着我轉身向南行走,河水裡的綠色多了起來,水草密集着成片向前延展,兩三隻灰色鴨子在一隻白鵝的帶領下熟悉自如地穿行其中,一會兒閒適地拍拍泛着水珠的雙翅,一會兒又展示才藝般地潛入水草下邊晃動出巨大的水暈和漣漪。當河道再次拐彎向東時,最後一道水泥垛口壩不遠處,又一座公路橋呈現出來,同樣是三孔的石拱橋上卻立着白鐵皮圍擋,河水在三孔橋洞裡向水泥垛口壩沖瀉下來。

這些水是從鎮子東邊的丘陵溝壑而來,眼前的這座公路橋,被剛才啟步後河時的那座所代替,早已失去了當年的地位,因到達不了鎮子南邊的那座縣城而倍加落寞。紅磚步道已經消失,我從草皮站回步道,眼睛里恢復了河水的色澤,水泥垛口的白瀑嘩嘩地響,有水流,接近天空的藍色,接近水草的綠色,我渴望接近,於是來到水泥垛口壩上,站在水泥方塊垛子上俯下身子,用雙手捧起,用肉眼盛納,蓄積在體內沖涮

在遠離鎮子經過的很多靜謐的夜晚,我都聽到了體內多方水域的動盪,流過來淌過去,像一種思緒拂之不去,這種動盪可能來自垛口壩白瀑聲響的強勢。流過來淌過去的沖涮,是否構成了一種低度誘惑,被我放在了的心上,逼着我反覆回到鎮子,更是一回到鎮子就選擇徜徉後河的必要因素。我由此似乎覺察到了白瀑聲音強勢的來源。

[1]

作者簡介

韶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