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張綱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張綱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綱字文紀,少明經學。父張皓,封留侯。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闢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願也。」

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餘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奏曰:「大將軍冀,荷國厚恩,而縱恣無底,誠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謹務其無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御,京師震竦。時冀妹為皇后,內寵方盛,諸梁姻族滿朝,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

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朝廷不能討。冀乃諷尚書,以綱為廣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嬰聞,泣下,深感悟,乃辭還營。明日,將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散遣其部眾,任從所之。親為卜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朝廷論功當封,梁冀遏絕,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綱自被疾,吏人咸為祠祀祈福。張嬰等五百餘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詔曰:「故廣陵太守張綱正身導下班宣德信降集劇賊張嬰萬人息干戈之役濟蒸庶之困未升顯爵不幸早卒。嬰等縗杖,若喪考妣,朕甚愍焉。」拜綱子續為郎中,賜錢百萬。

譯文

張綱字文紀,年輕時就通曉經學.父親張皓,被封為留侯.他雖為公子,卻磨練平民的氣節.被舉薦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徵辟經過考核,成績優秀,名列前茅者,張綱因此被任命為侍御史.當時順帝任用放縱宦官,張綱常心中激憤,慨然嘆道:「污穢醜惡之人聚滿朝廷,卻不能奮不顧身獻出生命解除國家的災難,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願意的.」於是退朝而上書,書呈上,但奏章沒有得到理會.

漢安元年,朝廷選派八名使者出行巡視各地風氣民情,他們都是德高大儒,聲名為世所知,大多當過大官,只有張綱年輕,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前往官署,唯有張綱把他的車輪埋在洛陽都亭,說:「豺狼一樣暴虐奸邪之人當道,為何去查問那些狐狸一般的奸佞的壞人!」於是上奏說:「大將軍梁冀,蒙受國家大恩,卻放縱肆意,實在是天威所不可赦,死刑所應施加的.謹分條陳述十五件他心中無君之事,這些都是臣子所切齒痛恨的.」書進獻之後,京城震動.當時,梁冀的妹妹為皇后,正受厚寵,諸梁親族滿朝,皇帝雖然知道張綱進言正直有理,最終卻不忍採用.

當時廣陵賊寇張嬰等眾數萬人,在揚、徐間,作亂長達十幾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梁冀於是暗示尚書,派張綱擔任廣陵太守,想用此事中傷他.以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兵馬,張綱卻只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之後,便率領吏卒十多人,直接來到張嬰的營壘,安撫慰問,請求能夠與頭目相見,一再表示朝廷的恩德.張嬰起初大驚,看到張綱的誠心後,才出來拜見.張綱延請張嬰坐在上座,詢問他們的疾苦文言文閱讀答案張綱傳 綱字文紀,少明經學.父張皓,封留侯閱讀答案.張嬰聽後,流下淚來,深受感動,於是告辭回營地.

第二天,率部下一萬多人與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歸降.張綱於是遣散張嬰的部眾,任憑他們離去;親自為他們挑選宅子,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都推薦召請他們.於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朝廷論功,將要封賞他,梁冀從中阻擋,於是便未對他封賞.天子嘉獎稱讚他,徵召他想加以提拔,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他,皇帝於是應允了.

張綱在郡任職一年,四十六歲去世.百姓老幼相攜,到太守府哀悼的人不可勝數.張綱自從生病後,吏民都為他祭祀求福.張嬰等五百多人穿戴喪服,背土堆成墳.皇帝下詔說:「已故廣陵太守張綱,端正自身教導下屬,宣揚德行誠信,招降收容巨盜張嬰萬人,平息了戰爭,拯救百姓於困苦之中,未升顯赫爵位,就不幸過早去世.張嬰等為之服喪服執喪杖,如喪父母,朕十分同情你們!」於是任命張綱子張續為郎中,賜錢百萬.[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