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期聖徒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期聖徒運動(也稱為LDS 運動、LDS 恢復主義運動或Smith-Rigdon 運動)是獨立教會團體的集合,其起源可追溯到1820 年代後期 約瑟夫·斯密創立的基督教 復興主義運動。

總的來說,這些教會有超過 1600 萬成員,儘管大約 98% 屬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LDS 教會)。運動中教會的主要神學是摩門教,它認為自己通過額外的啟示來恢復早期的基督教會。

少數後期聖徒信徒,例如基督社區的成員,受到新教神學的影響,同時保持某些獨特的信仰和實踐,包括持續的啟示、公開的聖經教規和建造寺廟。其他團體包括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殘餘教會,它支持從史密斯的後代繼承領導權,以及更具爭議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原教旨主義教會,它捍衛一夫多妻制的做法。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起源

運動開始於第二次大覺醒期間的紐約西部,當時史密斯說他收到的異象揭示了一部新的神聖文本,即摩爾門經,他於 1830 年出版,作為對聖經的補充。根據這本書的教義和其他啟示,史密斯建立了一個基督教原始主義教會,稱為「基督教堂」。摩爾門經吸引了數百名早期追隨者,他們後來被稱為「摩門教徒」、「後期聖徒」或簡稱「聖徒」。1831 年,史密斯將教會總部遷至俄亥俄州嘉德蘭,並於 1838 年更名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在俄亥俄州的教堂因金融危機和糾紛倒塌後,1838 年,史密斯和教堂的身體搬到了密蘇里州。然而,他們遭到迫害,後期聖徒逃往伊利諾伊州。史密斯於 1844 年去世後,繼任危機導致該組織分裂為幾個集團。其中最大的 LDS 教會在Brigham Young的領導下遷移到大盆地(現在的猶他州),並以其 19 世紀的一夫多妻制實踐而聞名。LDS 教會在 1890 年正式放棄了這種做法,並逐漸停止了這種做法,導致猶他州成為美國州。這一變化導致了許多小教派的形成,這些教派試圖維持一夫多妻制和其他 19 世紀的教義和做法,現在被稱為「摩門教原教旨主義」。

其他起源於後期聖徒運動的團體在密蘇里州、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團體拒絕複數婚姻和史密斯後來的一些教義。其中最大的一個,基督社區(以前稱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的重組教會」),於 1860 年在伊利諾伊州由幾個圍繞史密斯的兒子約瑟夫史密斯三世聯合起來的團體成立。

視頻

後期聖徒運動 相關視頻

認識異端——摩門教
摩門教合唱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