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州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州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地處綏德縣西南部,東接滿堂川鄉白家鹼鄉,東北鄰四十里舖鎮、韭園溝鄉,南靠田莊鎮,西北與張家砭鄉接壤。總面積171平方千米。[1]

名州鎮是陝西省文化旅遊古鎮。

截至2020年6月,名州鎮下轄8個社區、35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名州鎮戶籍人口78844人。2011年,名州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976.8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75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億元。

中文名:名州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地理位置:綏德縣西南部

面 積:171 km²

下轄地區:8個社區、3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縣城濱河大道中段

電話區號:0912

郵政區碼:718000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火車站:綏德站(一等站)

車牌代碼:陝K

人 口:78844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綏德州知州江士松書「天下名州」四個大字,並刻於原城西門外雲岩閣下石崖上,故於1984年將城關鎮更名為名州鎮。

明屬延綏鎮。

清屬綏德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設11區,屬中區(城關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推行保甲制,屬中山鎮聯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綏德市。

1949年10月初,全縣設10區、屬1區(駐地綏德市)。

1958年9月,成立城郊公社,共轄3個生產大隊,12個社區。

1960年,改為城關公社。

1962年,更名為城關鎮公社。

1984年7月,改設為名川鎮。轄12個社區,3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辛店鄉,併入名州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名州鎮轄東街、文化路、薛家畔、北門灘、東門灘、龍灣6個社區,五一、雕山、踴躍、辛店、龍灣、強家砭、房岩、裴家峁、劉家畔、王家山、廟岔、陳家塔、石合鋪、楊家溝、青草溝、王合鋪、小崖咀、岱武岔、黑家溝、後坬、中坬、劉家灣、西坬、暖水溝、蔡家溝、童家山、二十鋪、延家岔、徐家坪、王家崖、賀家坪、嗚咽泉、蘇家溝、芋則溝、大柳村、鄧家樓、郝家溝、魚池溝、申家灣、亢家溝、老萬村、李家渠42個行政村;下設1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名州鎮下轄8個社區、3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縣城濱河大道中段。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名州鎮地處綏德縣西南部,東接滿堂川鄉、白家鹼鄉,東北鄰四十里舖鎮、韭園溝鄉,南靠田莊鎮,西北與張家砭鄉接壤。總面積1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名州鎮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最高點海拔1000米,最低點海拔800米。

氣候特徵

名州鎮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9.9℃,1月平均氣溫-7.1℃,極端最低氣溫-24.1℃;7月平均氣溫24.1℃,極端最高氣溫40.5℃。無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3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名州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無定河、大理河、淮寧河等,境內總流長53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無定河,由四十里舖鎮白家渠村流入境,自北至南流經18個村,境內流長15千米。

自然災害

名州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4年8月4日,暴雨引發洪災,無定河水位暴漲,徑流量達3220立方米/秒,受災群眾1.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800多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名州鎮轄區總人口80573人,總人口中城鎮常住人口50000人,城鎮化率62%。總人口中,男性45122人,占56%;女性35451人,占44%;14歲以下18532人,占23%;15—64歲33841人,占42%;65歲以上28200人,占35%。2011年,名州鎮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8.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39人。

截至2018年末,名州鎮戶籍人口78844人。

視頻

名州鎮、張家砭鎮整治人居環境 打造優美鄉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