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人聯萃 ·張學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人聯萃 ·張學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獨特的藝術形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作品

歷史傷痕;

  痛苦回憶。

  題《九·一八事變叢書》


  背邙面洛;

  斬凶除奸。

  題洛陽精忠祠


  努力崇明德;

  隨時愛景光。

  題東大二十五年畢業同學錄


  鶴有還巢夢;

  雲無出岫心。

  贈東北故舊子女


  溫酒常邀名將;

  焚香愛讀道書。


  兩字聽人呼不肖;

  一生誤我是聰明。

  贈楊雲史,曾任張之幕僚


  澤壯梓桑崇雅望;

  裴興風樹有雄才。

  挽部屬高崇民之父高東園


  陋習好改志為鑑;

  頑症難治心作醫。

  戒毒聯


  黨人李范今千古;

  文學歐蘇此一時。

  挽梁啓超


  惟大英雄重本色;

  是真名士自風流。

  題夏威夷京劇愛好者歡迎會


  天喪斯人,樸學難續;

  瞻言國故,悼悲極深。

  挽章太炎


  關懷之殷,情同骨肉;

  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挽蔣介石


  是嶺學傳人,我思不見;

  以文言覺世,公得其時。

  挽梁啓超


  哲人其萎,倚梁棟以何從;

  經木既衰,撫簡篇而空亡。

  挽章太炎


  天地鑒余心,同為流言悲蔡叔;

  江山還漢室,敢因家事罪淮陰。

  挽常蔭槐,因叛逆被處決,同時被處決的還有楊宇霆


  守土共存亡,先鞭着我三軍氣;

  揮戈思勇決,信史傳茲百世名。

  挽抗日犧牲的安營長


  往事話南皮,忽省姓名傷鬼錄;

  修詞問東里,忍將文字概平生。

  挽鄭鳴之,楊常事件後因驚嚇過度而亡


  知楊太尉在堂,忍把錦裘追往事;

  為馬幼常流涕,至今黃壤愴平生。

  挽陳琛,時使奉軍獨立四十六旅旅長,因救援不力致使奉軍富雙英兵敗被俘而被少帥處決


  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

  淒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

  挽楊宇霆


  陷胸斷脰是男兒,死非其所,痛矣;

  沐雨櫛風先士卒,事不得人,惜哉。

  挽高汝桐,高為吳佩孚將領,在與張學良部隊作戰時陣亡


  百戰為公理,浩氣丹心,贏得譽滿全世界;

  千里吊英雄,淒風苦雨,忍看血染吳淞江。

  挽上海「一·二八」抗戰陣亡將士


  世間多少事業待吾二人,風勁天門偏折翼;

  平時生死交情如君幾個,月寒遼海百傷心。

  挽韓麟春。二人:指郭松齡與韓麟春


作者簡介

張學良(1901- ),國民黨將領, 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軍人炸死後,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為抵禦日本侵略,同年12月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陸海空軍副司令。

1931年「九· 一八」事變後被解除副司令職,改任北平綏靖主任。1933年日軍攻占熱河後引咎辭職。1935年率軍到西北與紅軍作戰,多次失利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1936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逼蔣與中共合作抗日,史稱西安事變。事變結束後親送蔣回南京,從此被軟禁。1946年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共曾提出釋放張學良,沒有成功。後國民黨撤往台灣,蔣將張轉至台灣繼續軟禁。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逐漸獲得人身自由,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回歸東北故里。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現居住在夏威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