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同諸子行上畈山

同諸子行上畈山》是宋末元初文學家戴表元的作品之一。

戴表元(1244—1310)字帥初,一字曾伯。元奉化(今屬浙江)人。宋咸淳中人太學,以三舍法升內捨生。既而試禮部,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寧府,後遷臨安教授,行戶部[1]掌故,皆不就。元大德八年(1304),表元年已六十,執政薦於朝,拜信州教授,再調婺州教授,以疾辭。其晚年,翰林院、集賢院以修撰、博士二職論薦,而老疾不可起。

表元七歲學古詩文,稍長,從里師習詞賦。初,表元憫宋季文章委靡之弊,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時王應麟舒岳祥並以文學為一代師表,表元皆從而受業。「故其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而始發,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元史·儒學傳》)。元大德間,表元在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其門人最知名者為袁桷,其文體裁議論皆取法於表元。表元著作有《剡源集》、《剡源文鈔》等行世。

同諸子行上畈山

目錄

論詩主張

在元初詩人中,戴表元是鼓吹「唐風」、力矯宋詩之弊的有力人物,他在《洪潛甫詩序》云:始時汴梁諸公言詩,絕無唐風,其博贍者謂之義山,豁達者謂之樂天而已矣。宣城梅聖俞出,一變而為沖淡。沖淡之至者可唐,而天下之詩,於是非聖俞不為。然及其久也,人知為聖俞而不知為唐。豫章黃魯直出,又一變而為雄厚。雄厚之至者尤可唐,而天下之詩於是非魯直不發。然及其久也,人又知為魯直而不知為唐。非聖俞、魯直之不使人為唐也,安於聖俞、魯直而不自暇為唐也。邇來百年間,聖俞、魯直之學皆厭。永嘉葉正則倡「四靈」之目,一變而為清圓。清圓之至者亦可唐,而凡枵中捷口之徒,皆能托於「四靈」,而益不暇為唐。唐且不暇為,尚安得古?

文章大家

戴表元對理學科舉制度[2]破壞文學藝術的現象,反覆加以揭露和抨擊。袁桷《戴先生墓志銘》記載他「力言後宋百五十餘年理學興而文藝絕」,這一點在他留下的許多文章中仍然可以看到。如《方使君詩序》記南宋末都城臨安士人的風氣:「當是時,諸賢高談性命,其次不過馳騖於竿牘俳諧、場屋破碎之文,以隨時悅俗,無有肯以詩為事者。」《張仲實詩序》又言,時人「見有橫眉擁鼻而吟者,輒靳之曰:『是唐聲也,是不足為吾學也。吾學大出之可以詠歌唐虞,小出之不失為孔氏之徒,而何用是啁啁為哉!』」《元史》中說戴表元於至元、大德間,在東南一帶「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可見他在當時的影響。

視頻

同諸子行上畈山 相關視頻

許鵬飛 南宋諸帝之宋末四帝(上)
15吳文英和宋末詞壇

參考文獻

  1. 戶部的職能,我愛歷史網,2020-01-04
  2. 古代科舉考試制度詳解,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