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仁醫院是清同治四年(1866年),美國聖公會一教徒向該會在滬傳教士湯靄禮贈款,湯與該會中國牧師吳虹玉用此款在虹口開設診所,中文名「同仁醫局」。
抗日戰爭爆發後遷至境內海格路(今華山路)425號英童女校,後移至九江路英童公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院址為日軍所占,遂遷至境內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1361弄,與本屬聖公會系統的廣仁醫院合併。
民國29年,有醫師7人,護士66人,床位131張。到民國30年,醫師已增至25人。民國36年,在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開闢新址,與同仁第二醫院合併。1949年5月,該院又於延安中路分設中醫門診部。1952年10月,該院由市衛生局接辦,改作公立同仁醫院。
聖公會
聖公會也稱為安立甘會或英國國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聖公宗。與信義宗[1]、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當時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階級的聖職,主教(會督)Bishop,牧師(會長)Priest和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和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樣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以外,使用的《聖經》(不適用於大中華地區)、教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教會並不自認為屬於新教(Protestant),認為自己也是大公教會(即天主教),稱教宗為「羅馬主教」,不過教宗認為只要不承認教宗至高無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屬於新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