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水縣第三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吉水縣第三中學坐落在奔騰不息的贛江之濱、風景秀麗的鑑湖之畔,創辦於2002年8月20日, 學校在縣委、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提出了「營造優美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勇創優異教學業績,打造優秀學校品牌」的「四優」辦學思想,明確了以「公平、公正、民主、和諧」為管理原則,以「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結合」為管理措施,以「三年進入市一流,五年躋身省示範」辦學目標的全新辦學理念,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校園簡介

吉水三中是一所由縣一中、二中剝離出來的承擔義務教育[1]的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18009m2,校舍面積15367m2;現有5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餘人;教職工150餘人,其中高級教師[2]31人,中級3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學科帶頭人2人。學校現有班子成員17人,設有教務處、科研處、政教務、工會、團委、辦公室等學校機構。辛勤的園丁行化雨之春風、健育人之遠志,把才情韶華無私地拋灑在三尺講台上。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我們開展了「在學校做個好員工,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家裡做個好丈夫(妻子)」的「三好」教育活動,實行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從而使全體教師樹立了「法制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為了樹立一種高尚的校園文化,我們向全校師生徵集確立了「崇德踐行,好學創新」的校訓、「文明和諧、求真進取」的校風、「博學嚴謹、民主愛生」的教風、「自信合作、善思樂學」的學風;譜寫了《吉水三中校歌》,並讓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吟唱;創建了吉水三中校史室,旨在傳承三中人文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校教師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講課說課比賽中獲市級以上獎65人次;電腦製作競賽獲市級獎7人次,省級獎3人次,國家級獎2人次;課件製作獲市級獎28人次,省級獎8人次,國家級獎2人次;共有10個省級、1個國家級課題立項,其中已有5個結題,2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題;在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54人次,省級以上獎165人次。

硬件設施

起步篳路襤褸,奮進風雨兼程。建校之初,學校除了原二中留下的幾幢空房子外,其餘幾乎是一張白紙。學校籌集資金180餘萬元,拆除D類危房6000多平方米,新建了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投入100多萬元建起了23個多媒體教室,5個標準理化生實驗室,2個標準學生計算機房,1間教師電子備課室,1間遠程教育地面接收站和1間多功能語音室。過去的兩年裡,三中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幫助下,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職工 艱苦奮鬥,勤儉辦學,想方設法開源節流,通過各種渠道爭取政策籌措資金,現已添置了學生計算機教室兩間,共102台電腦,教師電子備課室一間,12台電腦,可容納120餘人的多媒體專用教室一間。初三年級20個班全部裝備了多媒體、電腦和展示台,其餘教室均有投影儀、錄音機等。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均配有電腦且全部接入寬帶網。

學校有衛星遠程教育地面接收站一間,調頻廣播一套,可容納80人的語音室一間,理化生實驗室各兩間。圖書館、閱覽室各一室,藏書幾萬冊。

學校還擠出有限資金購置了體育、美術器材,花了幾萬元添置管弦樂器,組建了一支70人左右的管弦樂隊。

添置齊備了體育、美術器材、管弦樂器修建了運動場、籃球場,種草栽花植樹。如今的吉水三中,四季草木吐綠,校園整潔規劃有序,每一個視角都是一幅風景秀美的圖畫。

辦學成就

孜孜不倦的學子肩負建設祖國,造福家鄉的重任,沐浴着老師們山高水長的雨露恩情。學校提出「家長是上帝,學生是主人,工作是服務,質量是生命」的辦學觀念,堅持「養成教育作基礎,科研課改為先導,英語強攻創特色」的辦學特色,時刻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學生的中考和學科競賽成績喜人:從2003年到2006年,高中錄取率都超過56%,2006年高達到59.2%,即使在2007年政策向農村傾斜情況下,我校錄取率也達到47.2%,一份三率始終排名全縣前列;中考個人總分前十名人數在全縣也是遙遙領先,特別是2006年中考包攬全縣前十一名,其中周澤龍、徐夢琪還考出了全市第一和第八的好成績;學科競賽學生獲國家級獎82人次,省級以上獎166人次,2005、2006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初中化學競賽團體總分省一等獎」,並且在我校舉行了盛大的全省頒獎大會;2006年物理、化學競賽雙雙獲得「團體總分省一等獎」。在文體方面,我校學生也表現突出,我們自製的節目獲得過市一等獎;體育競賽成績獲得過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武術表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2008年,將又是一個豐收年,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初中英語知識競賽中,我校又取得了1個全國一等獎、1個全國二等獎及2個全國三等獎的好成績,刷新了我縣義務教育學校英語競賽的歷史記錄。 在2011年的中考中,我校以全縣前十名占了11個名額(有並列)的好成績回報給了所有關心孩子的教育工作機構和所有孩子的家長,給了社會一份滿意的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