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姆·謝里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姆·謝里登,男,1949年2月6日生,畢業於紐約電影學校,之後繼承父業組織話劇團,排演新劇。不久又在柏林的藝術中心和紐約愛爾蘭藝術中心擔任導演。他也熱愛編劇,8部他自己編劇的戲劇都在自編自導下搬上舞台,1983年還贏得愛丁堡首獎。56歲的謝里丹可謂是有着豐富的人生經歷,曾與亞洲某大型商業公司合作過多年。在從事導演和製片行業之後,在都柏林建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名位「地獄廚子」製片公司。進入八十年代,帶着一家老小搬到美國紐約居住。十年後,又舉家回遷愛爾蘭。並買下了自己非常喜愛的一匹比賽用種馬。同時,他熱愛的電影事業也一直陪伴着他生活的每一天。在好萊塢影壇,稱得上名不見經傳的謝里丹雖沒有什麼令人們眼前一亮的大製作,但他的作品卻都獨樹一幟,尤其是對故事的把握相當據感染力。也曾受到不少影迷們的喜愛。

人物信息

吉姆·謝里丹 Jim Sheridan

性別: 男星座: 水瓶座出生日期: 1949-02-06出生地: 愛爾蘭,都柏林職業: 導演 / 編劇 / 製片 / 演員更多外文名: Shay(暱稱)更多中文名: 吉姆·薛瑞登imdb編號:?nm0006487人物經歷56歲的謝里丹可謂是有着豐富的人生經歷,曾與亞洲某大型商業公司合作過多年。在從事導演和製片行業之後,在都柏林建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名位「地獄廚子」製片公司。進入八十年代,帶着一家老小搬到美國紐約居住。十年後,又舉家回遷愛爾蘭。並買下了自己非常喜愛的一匹比賽用種馬。同時,他熱愛的電影事業也一直陪伴着他生活的每一天。在好萊塢影壇,稱得上名不見經傳的謝里丹雖沒有什麼令人們眼前一亮的大製作,但他的作品卻都獨樹一幟,尤其是對故事的把握相當據感染力。也曾受到不少影迷們的喜愛。

1997年的《拳擊手》(Boxer)和2002年《在美國》(In America)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又有新片問世的謝里丹已經逐漸忙碌起來,在他的工作表中,已經安排了兩部電影由自己親自執導筒。

演員作品

The Carpenter and His Clumsy Wife (2003)

鳳舞紅塵 Moll Flanders (1996)

導演作品要錢不要命 Get Rich or Die Tryin』 (2005)

Da Vinci’s Mother (2005)

美國夢 In America (2003)

因愛之名 Boxer, The (1997)

因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田野 Field, The (1990)

我的左腳 My Left Foot (1989)

編劇作品

美國夢 In America (2003)

因愛之名 Boxer, The (1997)

赤子雄心 Some Mother’s Son (1996)

因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新海角樂園 Into the West (1993)

田野 Field, The (1990)

獲獎情況

2010

愛爾蘭電視電影獎 Best Director for Film 兄弟 (2009)

2004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編劇(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金衛星獎 最佳導演 前進天堂 (2002)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獨立精神獎 最佳導演(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獨立精神獎 Best Feature(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棕櫚泉國際電影節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編劇 前進天堂 (2002)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導演(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前進天堂 (2002)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PGA Awards Stanley Kramer Award 前進天堂 (2002)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導演 前進天堂 (2002)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影片(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BAFTA/LA Britannia Awards Britannia Award

2003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前進天堂 (2002)

Humanitas Prize Sundance Film Category(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High Falls Film Festival Best Feature 前進天堂 (2002)

Ghen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Grand Prix) 前進天堂 (2002)

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 前進天堂 (2002)

Boston Irish Film Festival Excellence Award

AFI Fest 最佳影片 前進天堂 (2002)

1999

Goya Awards(Goya) Best European Film (Mejor Película Europea) 因愛之名 (1997)

1998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導演(提名) 因愛之名 (1997)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提名) 因愛之名 (1997)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提名) 因愛之名 (1997)

1995

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s 最佳影片 因父之名 (1993)

1994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Best Screenplay Based on Material Previously Produced or Published(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因父之名 (199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Humanitas Prize Feature Film Category(提名) 因父之名 (1993)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Foreign Film (Miglior Film Straniero) 因父之名 (1993)

1991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Foreign Film (Ausl?ndischer Film) 我的左腳 (1989)

1990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獨立精神獎 Best Foreign Film 我的左腳 (198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Angers European First Film Festival Feature Film 我的左腳 (1989)

1989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 Special Mention 我的左腳 (1989)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最佳導演(提名) 我的左腳 (1989)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Best Young Film(提名) 我的左腳 (1989)[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