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村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村鄉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地處桐廬縣西部,東、東南鄰分水鎮,南與百江鎮接壤,西接淳安縣臨岐鎮,西北與臨安區湍口鎮相鄰,東北仍與分水鎮毗鄰。轄區總面積12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合村鄉戶籍人口10239人。

合村鄉轄地舊屬原分水縣,唐朝寶應元年(762年)為昭德縣之縣城所在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前,為生仙里鄉。2004年4月21日,嶺源鄉併入合村鄉。截至2020年6月,合村鄉下轄6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合村村159號。 2021年12月21日,合村鄉被確定為2021年度美麗城鎮建設省級樣板。[1]

基本概況

合村距桐廬縣城58公里。分嶺公路由東而南穿境越過,為對外主要通道,合村鄉內村村公路貫通。合村鄉有6個行政村跨入桐廬縣級小康村行列,桐廬縣級科技鄉和杭州市級"東海明珠"工程達標,縣級計劃生育孕前型管理一類鄉鎮。[2]

歷史沿革

合村鄉桐廬縣轄鄉。

1950年設聯合鄉,1956年改大聯鄉,1958年更名合村公社(1958年之前為分水縣轄鄉),1984年改鄉。

2004年,撤銷嶺源鄉,併入合村鄉。

合村鄉轄合村、合強、大琅、陳村、前柏、麻境、後柏、琅玕、支援、金星、大溪、牛水塢12個村委會。合村鄉農業主要種植水稻,出產品有茶葉、毛竹、木材、板栗等為主。合村鄉工業以竹木加工、制茶、製紙等。

唐寶應二年(763)其地曾為昭德縣治,現有遺蹟。

行政區劃

合村鄉6個行政村,88個生產組,8992人(2017年)。合村鄉工農業生產總值0.93億元,財政收入238.7萬元。唐朝寶應元年為昭德縣所在地,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合村鄉大力發展小水電事業,有6座小型水力發電站在建設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小水電之鄉"。

基礎設施

政府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工作着重點。加強土地管理,促進小康鎮建設,積極推行土地有償使用,搞好土地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促進合村的市政建設。1998年,鄉村道路硬化成績突出,若要富先修路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陳村、琅玕、合村、合強等村採取村、組、戶三級集資義務投工的辦法,將村中的大道小路基本澆灌成水泥路。鄉人民政府投資10萬元完成合村至高涼亭5000米長、6米寬的合青公路路基拓寬工程,為澆油路打好基礎。?

廣播、電視、通信事業發展迅速,1998年,投資3萬元架通距離鄉人民政府5公里、海拔400多米高的金星村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解決了山里人看電視難的問題,全鄉10個行政村有線電視併入鄉人民政府網絡,較好地完成了縣主管局下達的聯網任務,全鄉安裝戶已超過1000戶,並且實現了廣播電視共纜傳輸,同時也為下年開通光纜做好前期準備。通信事業開通程控電話的同時,129傳呼和移動電話也相繼開通,為促進合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3]

經濟發展

工業

隨着交通和信息的快速發展,不斷改善山區工業發展條件,扶持私營企業,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全面發展。1998年,有企業47家,高涼亭食品有限公司和造紙廠等集體企業都分別採取轉制和租賃經營,高涼亭和合村兩家電站充分利用水利資源,年發電量達913萬千瓦時,產值371萬元,比上年增長45%,取得創建電站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發揮當地優勢,立足土特產深加工,創辦番薯干、青筍乾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特別是高涼亭食品有限公司是縣級龍頭企業,以加工番薯干和青筍乾為主,創"高涼亭"名牌產品,提高市場知名度,擴大銷售業務,年產值超過100萬元,使效益成倍增長,造紙、紙箱、針織等企業生產效益顯著。

農業

鄉人民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業與農村工作的領導,積極引導農民走種養結合和發展效益農業的道路,增加農民收入。1998年,糧食穩步發展,全鄉糧食種植3000畝,糧食總產量2310噸,與1997年接近。農民注重發展種養業,有桑葉地1077畝,板栗2085畝,菜竹3500畝,番薯2100畝,也是全鄉的四大農產品,其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比上年增長。蠶桑飼養量在4000張以上,占全鄉農業產值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後柏村戶均養蠶3.34張,養蠶大戶年飼養量在20張以上,收入達2萬餘元,養牛場、養豬場、高山養雞場也有所發展。

幫扶情況

該村較落後,列入該縣幫扶對象,2007年以來,在市幫扶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合村鄉以"聯鄉結村"活動為抓手,圍繞"生態立鄉、綠色富民"戰略,努力打造生態合村、休閒合村、文化合村、和諧合村,讓當地村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自被列入集團幫扶鄉鎮後,當地黨委、政府積極行動,紮實開展"聯鄉結村"活動。2007年共排出20餘個項目,涉及下山移民、水利建設、飲用水工程建設、衛生學校設施改善等諸多方面。經與市幫扶集團協商後,確定下山移民、黃山橋建設、水庫修復、飲用水工程建設、學校操場改造、增加教學設備等6個項目作為結對幫扶主要實施項目,總投入399萬元。特別是高涼亭下山移民項目被列入市級聯鄉結村活動專項資金項目後,當地認真做好項目的實施工作,對高涼亭村牛水塢、梨樹塢、小溪坑、合村村里、外瑤山和琅玕6個點分散居住的25戶農戶共102人的住房進行拆遷,安置到中心村落戶。項目總投入204萬元,其中結對扶持資金26萬元,項目實施後,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並淨增耕地面積30餘畝 。

文化事業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推進全鄉精神文明建設。堅持開展"三講"教育,注重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幹部群眾、更新觀念,1998年內在全鄉範圍內開展"十佳公民"、"十佳好公婆"、"十佳好媳婦"、"十佳好少年"的評比活動,並進行表彰,努力在全鄉營造一個學先進、學榜樣、學典型的良好氛圍。合村歷來有"文化之鄉"的美稱,群眾文化業餘愛好十分廣泛。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服務場地,1998年鄉人民政府投資13萬元將1200平方米的合村禮堂進行全面裝修,創建市級東海明珠工程,成為全鄉的文化中心。內有五室一廳分別是辦公室、圖書室、培訓室、棋牌室、展覽室、活動大廳,還配置攝像、放映、照相、遊藝、卡拉OK和電腦打字複印等器械,擁有藏書5082冊,安排專職管理人員3名,採取以文養文、自收自支的管理辦法,使明珠工程越辦越好,成為杭州市具有山區特色的東海明珠工程,得到市領導的好評。被譽為泥腿編輯的王生怡,經過多年收集,將合村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人文景觀編寫成一本12萬多字的《話聊合村》,並自籌資金3000元出書400本向社會發行。一支吹拉彈唱民間樂隊,經常活躍在山村集市,為人們送去歡樂。

合村中學重視學生全面教育,升學率名列全縣鄉初級中學前茅。1998年,85名畢業生錄取69名,升學率81.2%,其中中專、重點高中錄取26名,錄取率30.1%。該校在抓好教育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勞技課瓦雕、竹雕等作品參加縣級比賽並多次獲獎。1998年,投資80萬元,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合村中心小學教學大樓於9月竣工交付使用。同時又投資12萬元改善學校內部硬件設施,將課桌凳全面更新,改善了山區的教學條件。學校投資5萬元裝修舊校舍,創辦鄉中心幼兒園,將4所私辦幼兒園合併,提高幼兒教育質量。<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特色農業

合村鄉堅持農業開發重實際、品種隨市場、種植上規模、管理用科技、經營求效益的原則,艱苦奮鬥,戰勝自然災害,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桐廬合村鄉的優勢所在,也是合村鄉的立鄉之本。合村鄉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生產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合村鄉人民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業與農村工作的領導,積極引導農民走種養結合和發展效益農業的道路,增加農民收入。

合村鄉糧食穩步發展,糧食種植3000畝,糧食總產量2310噸。農民注重發展種養業,現有桑葉地1077畝,板栗2085畝,菜竹3500畝,番薯2100畝,也是合村鄉的四大農產品,其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比上年增長。蠶桑飼養量在4000張以上,占合村鄉農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合村鄉後柏村戶均養蠶334張,養蠶大戶年飼養量在20張以上,收入達2萬餘元,養牛場、養豬場、高山養雞場也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